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针解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针解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针解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针解篇第五十四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
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
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
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
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
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
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
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
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
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远近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
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
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
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
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
必正其神者,欲胆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
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矫足_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
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
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
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
人肝目应之九窍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之以候发母泽五音一以候宫商角征羽六律有余不足应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余九野一节俞应之以候闭节三人变一分人候齿泄多血少十分角之变五分以候缓急六分不足三分寒关节第九分四时人寒温燥湿四时一应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

针解篇相关文章

  • 濯足沧浪哪得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公冶长 - - 崔子弑其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这是历史上有名的事情。齐...
  • 推己及人难又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公冶长 - -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
  • 诸子》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昔风后、力牧、伊尹,咸其流也。篇述者,盖...
  •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上卷 - - 话说向知府听见摘印官来,忙将刑名、钱谷相公都请到跟前,说道:“诸位先生将房里各样稿案查点查点,务必要查细些,不可移漏了事。”说罢,开了宅门,勿匆出去了。出去会见那二...
  • 仙人岛》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王勉字黾斋,灵山人。有才思,屡冠文场,心气颇高,善诮骂,多所凌折。偶遇一道士,视之曰:“子相极贵,然被‘轻薄孽’折除几尽矣。以子智慧,若反身修道,尚可登仙籍。”...
  • 王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王成,平原故家子。性最懒,生涯日落,惟剩破屋数间,与妻卧牛衣中,交谪不堪。  时盛夏燠热。村外故有周氏园,墙宇尽倾,惟存一亭。村人多寄宿其中,王亦在焉。既晓睡者尽去,红日三竿王始...
  • 文章小伎》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文章一小伎,于道未为尊。”虽杜子美有激而云,然要为失言,不可以训。文章岂小事哉!《易•贲》之彖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 道经·第十五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道经 - -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儼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 成公·成公二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50章 - - 【经】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
  • 桓公·桓公十三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三月,葬卫宣公。夏,大水。秋七月。冬十月。   【传】十三年春,楚屈...
  • 志第十七·地理二》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山东山西   山东《禹贡》青、兖二州地。元直隶中书省,又分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属焉。洪武元年四月置山东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青州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东都指...
  • 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石显 桓赧(弟散达) 乌春(温敦蒲刺附) 腊醅(弟麻产) 钝恩留可 阿疏 奚王回离保   石显,孩懒水乌林荅部人。昭祖以条教约束诸部,石显陆梁不可制。及昭祖没于逼刺纪村,部人以...
  • 史圭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史圭,是常山人。他的祖先与王武俊是从塞外入关的,家住石邑。曾祖史曾,历任镇陽牙校。父亲史钧,代理安平、九门县令。史圭爱好学习 ,工于诗词,精于为官之道。唐光化年间,历任阜城、...
  • 李密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50章 - - 李密字法主,是真乡公李衍的侄孙。 祖父李耀,是北周的邢国公。 父亲李宽,骁勇善战,谋略过人,从北周到隋朝,多次任将领,位至柱国、蒲山郡公,号称名将。 李密擅长谋划,文武双全,志...
  • 高赹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高赹字昭玄,也叫敏,自称是渤海..人。 父亲高宾,背叛齐国,归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臣僚,赐他姓独孤。 等到独孤信被杀,妻儿迁徙蜀地。 文献皇后因为高宾是她父亲的老部下,每...
  • 张丞相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丞相张苍是阳武人,他非常喜欢图书、乐律及历法。 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 后因犯罪,便逃跑回家了。 等到沛公攻城略地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就以宾客的...
  • 长刺节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 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
  • 贾岛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七十一 卷571_1 《古意》贾岛 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 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 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 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 卷571_2 《望山》贾岛 南山三十里,不...
  • 狼毒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狼毒 释名 气味 (根)辛、平、有大毒。 主治 1、心腹痛。用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烂,加蜜成丸,如梧子大。第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加一丸起至三丸止, 如此循...
  • 葫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葫 释名 大蒜、荤菜。 气味 味辛、温、有毒。久食损人目。 主治 1、背疮。用大蒜十个、淡豉半合、乳香一钱,研细。疮上先铺湿纸,纸上铺药一层,厚约二分。艾灸百壮左右,痛灸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