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刺热论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刺热论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刺热论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刺热论篇第三十二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壬癸甚,丙丁大汗。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青、欲呕、身热。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气逆则戊己死。刺足少阴太阳,诸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出也。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颐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应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热病先胸胁痛,手足躁,刺足少阳,补足太阴。病甚者为五十九刺。
热病始手臂病者,刺手阳明太阴而汗出止。
热病始于头首者,刺项太阳而汗出止。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先眩冒而热,胸胁满,刺足少阴少阳。
太阳之脉色荣颧骨,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也。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
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荣在_也,项上三椎陷者中也。
颊下逆颧为大瘕;下牙车为腹满;颧后为胁痛;颊上者膈上也。

刺热论篇相关文章

  • 薄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薄姓氏祖宗:炎帝后裔姓氏起源:以国为姓。上古时有薄国(在山东曹县东南,又称毫),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薄姓。姓氏郡望:雁门: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雁门郡,秦...
  • 五间》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周礼》曰:“巡国传谍者,反间也。”吕望云:“间,构飞言,聚为一卒。”是知用间之道,非一日也。(凡有白气群行,徘徊结阵来者,为他国人来欲图,人不可应,视其所往,随...
  • 柿园败将》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曩撰滦阳消夏录属草未定,遽为书肆所窃刊,非所愿也。然博雅君子,或不以为纰缪,且有以新续告者。因补缀旧闻,又成四卷。欧阳公曰:物尝聚于所好,岂不信哉!缘是知一有偏嗜,必有浸淫而不自...
  • 小棺》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天津有舟人某,夜梦一人教之曰:“明日有载竹筒赁舟者,索之千金;不然,勿渡也。”某醒不信。既寐复梦,且书“、、”三字于壁,嘱云:“倘渠吝价,当即书此...
  • 商书·盘庚下》原文翻译 - - 《尚书》商书 - - 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
  • 马蹄》原文翻译 - - 《庄子》外篇 - -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 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
  • 赵闻礼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赵闻礼 玉漏迟 絮花寒食路。睛丝罥日,绿阴吹雾。客帽欺风,愁满画船烟浦。彩柱秋千散後,恨尘锁、燕帘莺户。从间阻。梦云无准,鬓霜如许。 夜永绣阁藏娇,记掩扇传歌。剪灯留语。月...
  • 唐纪七十六唐昭宗乾宁二年(乙卯,公元895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春,正月,辛酉,幽州军民数万以麾盖歌鼓迎李克用入府舍;克用命李存审、刘仁恭将兵略定巡属。   [1]春季,正月,辛酉(初三),幽州的军队百姓几万人张起伞盖、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欢...
  • 列传第九十三·叛臣》原文翻译 - - 《元史》250章 - - 李鋋,小字松寿,濰州人,李全子也。或曰鋋本衢州徐氏子,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盖养之为子云。太祖十六年,全叛宋,举山东州郡归附,太师、国王孛鲁承制拜全山东淮南楚州行省,而以其兄福为...
  • 志第三十五·百官一》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王者南面以听天下之治,建邦启土,设官分职,其制尚矣。汉、唐以来,虽沿革不同,恒因周、秦之故,以为损益,亦无大相远。大要欲得贤才用之,以佐天子、理万民也。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
  • 刘安世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亲刘航,进士及第,历任虞城、犀浦知县。虞城多奸猾之徒,喜欢掠夺盗窃;犀浦百姓懦弱而驯服。刘航为政,宽猛缓急不同,两县都太平。任宿州知州。监督相伴西夏使臣...
  • 陆诜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陆诜字介夫,余杭人。以进士起家,为北京签书判官。贝州叛乱,他供职不曾耽误军用物资的征集和调拨;叛贼平定后,又通达治理狱案,没有滥案。加官集贤院校理、秦州通判。范祥在古渭修筑...
  • 张知白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年酷爱学习,考中进士,经多次升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年间(998~1003)上疏奏对,言说当今最要紧的事情,真宗感到十分奇异,奉召应试舍人院,代理右正言。敬献...
  • 李茂贞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200章 - - 李茂贞,本来姓宋,名叫文通,深州博野人。祖父名铎,父亲名端。唐僖宗乾符年间,镇州有博野军,守卫京师长安,屯驻在奉天,文通当时隶属于博野军做市内巡逻,接连升迁为队长。黄巢进犯京城时...
  • 刘伶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放纵情 志,常常有宇宙细小、万物齐一的观念。沉默寡言,不随便与人交 游,可是与阮籍、嵇康一相遇,便欣然神解,携手入竹林。当初不介意家...
  • 贾邹枚路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贾山,颍川人也。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尝给事颍陰侯为骑。 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言》。其辞曰: 臣闻为人臣者,尽...
  • 徐铉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五十四 卷754_1 《赠泰州掾令狐克己(文公曾孙)》徐铉 念子才多命且奇,乱中抛掷少年时。 深藏七泽衣如雪, 却见中朝鬓似丝。 旧德在人终远大,扁舟为吏莫推辞。 孤芳自爱凌霜...
  • 白居易的古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二十七 卷427_1 《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白居易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迟迟兮春日, 玉甃暖兮温泉溢。 袅袅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 翠华不来岁月久,墙...
  • 岑参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九十九 卷199_1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岑参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 河边酒家堪寄宿, 主人小女能缝衣。 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 邑中雨雪...
  • 黄瓜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胡瓜 释名 黄瓜 气味 甘、寒、有小毒。 主治 1、水病肚胀,四肢浮肿。用胡瓜一个,破开,连了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2、咽喉肿痛。用老黄瓜一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