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50章 > 萧相国世家

史记

《史记》50章萧相国世家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萧相国世家

书籍:史记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因为通晓法令公平无枉而任沛县功曹掾。
高祖为平民百姓时,萧何多次以官吏身份保护高祖。
高祖作亭长时,萧何经常帮助他。
高祖以官吏身份到咸阳出差,同事都资助高祖三百钱,只有萧何资助五百钱。
秦朝监郡御史征用萧何与他共事,萧何常把事情办得有条不紊。
于是授予萧何为泗水郡卒史,考核公务时成绩第一。
秦朝监郡御史想入朝进言征调萧何,萧何再三辞谢,才得没被调走。
到高祖起兵称沛公时,萧何担任县丞,经常督察事务。
沛公到咸阳,将领们都争着奔跑到收藏金银布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这些财货,只有萧何首先入宫取秦朝丞相御史所保管的律令、图书收藏起来。
沛公被封为汉王时,以萧何作丞相。
项王与诸侯屠戮焚烧咸阳后走了。
汉王所以全面知晓天下要塞关口,户口多少,形势强弱的地方,人民痛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全部得到了秦朝的图书。
萧何进言推荐韩信,汉王任韩信为大将军。
这件事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汉王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汉中,收取巴蜀赋税,镇守地方,谕告百姓,使他们供给军粮。
汉王二年,汉王与诸侯一起攻打楚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坐镇栎阳。
制定法令管理约束,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每件事情总是首先报告汉王,汉王许可,然后才去做;即使来不及报告汉王,往往先照事势的方便去做,等汉王回来再报告给他知道。
萧何在关中管理户籍人口,征收粮饷,由水运供给军队。
汉王的军队屡次有逃兵逃走,萧何经常征录关中士卒,往往能够补足汉军的缺额。
汉王因此专门委托萧何管理关中事务。
汉王三年(前204),汉王与项羽在京县、索亭之间互相对峙。
汉王屡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
鲍生对丞相说“:汉王裸露着衣袖、车盖,却屡次派遣使者慰劳您的原因,是因为对您有疑心啊。
替您着想,不如派您的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人都到汉王室军中作战,汉王必定更加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鲍生的计划,汉王非常高兴。
汉王五年(前202),汉王已经诛杀了项羽,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
大臣们互相争功,叙功一年多都不能决定。
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封为赞阝侯,所封赐的食邑特多。
功臣们都说“:我们这等人亲身披上坚硬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多者经过一百多场战斗,少的也经过数十回交锋,攻取城池,占领土地,功劳大大小小各不相等。
如今萧何未曾立有汗马功劳,仅仅手持笔墨发发议论,不参史记加战斗,功劳却反在我们这些人上头,为什么呢?”高帝说“:诸君知道打猎吗?”回答道:“知道。”“知道猎狗吗?”回答说:“知道。”高帝说:“那打猎呢,追击咬死野兽兔子的是狗,而发现踪迹并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人。
现在各位只能抓住野兽而已,是有功的狗。
至于像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示野兽藏身之处,是有功的人啊。
再说各位只是独身一人追随于我,至多也不过二三人。
现在萧何却是全家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啊。”大臣们都没有人敢再说什么了。
列侯全都受封完毕,等到要排列功臣名次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伤,攻取城池,占领土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高祖已经委曲了功臣们,多封了萧何土地,至于排位次就没有再为难他们,但心里仍想萧何居第一位。
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群臣们的议论都错了。
曹参虽然有攻城夺地之功,这只是一时间的事情。
皇上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丢了军队逃了士兵,自己也多次脱离险境逃走。
但萧何经常从关中输送兵员补充汉军缺额,并没有皇上的诏令要他召集军队,而数万关中士卒开赴前线,正赶上皇上缺乏兵力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有多次了。
汉军与楚军相守荥阳几年,军中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从关中通过水路转运粮食,供给部队而不缺乏。
陛下多次丢失崤山以东土地,萧何总是保全关中根据地以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绩啊!现在虽然没有曹参等一百多人,对汉朝又缺少什么?就是得到他们,也不一定能够保全汉朝天下。
为什么要把一时的功劳加在万世不朽的功绩之上?萧何应该功居第一,曹参第二。”高祖说“:很好。”于是就确定萧何功居首位,恩赐他有带剑穿鞋上朝的特权,进入朝廷朝见皇帝也不用按常礼小步快走。
汉高祖说“:我听说举荐贤才的应该受上等赏赐。
萧何功劳虽然大,经过鄂君千秋的申辩才更加明显。”于是因袭鄂千秋原来享有的关内侯食邑加封为平安侯。
当天,全部封赏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有食邑。
另外又加封萧何二千户食邑,因为高祖曾出使咸阳时萧何赠送高祖的奉钱比别人多二百钱的缘故。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陈。。反叛朝廷。
汉高祖亲自率军出征,到邯郸。
还未完结,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
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诛杀了淮阴侯韩信,这件事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
高祖在听到淮阴侯已被诛杀后,派遣使者前往授予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派士卒五百人、都尉一人作为相国的保卫。
对此同僚们都来庆贺,只有召平独来哀吊。
召平是原来秦朝的东陵侯。
秦朝被推翻后,成为平民百姓,贫穷,在长安城东边种瓜,种出的瓜很甜美,所以世俗称之为“东陵瓜”,这是依照召平的封号来命名的。
召平对萧相国说“:祸患从此开始了。
皇上在外风餐露宿而您留守朝中,不亲蒙弓矢炮石的危险,反而增加您的封邑并设置保卫,是因为淮阴侯刚在关中谋反,怀疑您的心理产生了。
设置卫队保卫您,并不是宠幸您啊。
希望您辞谢封赏不予接受,全部拿出家私财物佐助军费,这样皇上心里才高兴。”相国依从他的计策,高祖才大为高兴。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秋,黥布反叛朝廷,皇上亲自领兵出征攻打他,多次派遣使者探听相国在干什么。
相国因为皇上带兵外出,就安抚鼓励百姓,尽其所有辅佐军队粮资,如同讨伐陈。。叛乱时一样。
有位说客对相国说“:您不久将临灭族之祸了。
您身居相国之位,功劳排在第一,还能再加功晋位吗?然而您从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老百姓都亲附您,您还在孜孜不倦地办事而得民众的种种爱戴。
皇上之所以数次探询您,是因为怕您尽得关中的民心。
现在您何不多置买田地,发放一些低息贷款来贬损自己?皇上才会心安。”于是相国听从他的计谋,皇上果然大为高兴。
皇上消灭了黥布军队班师回京时,老百姓在路上拦住御驾上书,告萧相国以低价强行购买百姓田地房屋数以千万计。
皇上抵达京城,相国前来拜谒,皇上笑着说“:相国获利于民!”将老百姓控告的书札都交给了相国,说:“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吧。”相国趁机为百姓请求说“:长安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许多的空地,被废弃没有利用,希望皇上让老百姓进入上林苑耕作,让老百姓打完粮食剩下的秸秆用作上林苑中禽兽的草料。”皇上大怒说“:相国多接受了商人的财物,于是为他们请求开放我的上林苑!”于是把相国交给廷尉拘捕打入狱中,加上桎梏关押起来。
几天后,一位姓王的卫尉侍候皇上,向前质问说:“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怎么突然把他关押起来?”皇上说:“我听说李斯相辅秦始皇帝时,有成绩就归于主上,有罪过就自己承担。
现在萧相国接受商人贿赂金钱而为百姓请求开放我的上林苑,自己向百姓讨好卖乖,所以关押治罪。”王卫尉说“:凡职守分内的事,如果有便于民就为人民请求,这才是宰相分内的事,陛下怎么却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贿赂金钱呢?再说陛下抗拒楚军多年,陈。。、黥布反叛,陛下亲自领兵出征,当那时候,相国镇守关中,一投足一举手则函谷关以西就不将为陛下所有了。
相国不在这时获利,现在却爱商贾的金钱了吗?再说秦始皇因为听不到他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是李斯分担了他的过错,这哪里值得效法呢?陛下为何怀疑相国如此浅陋啊!”高祖不高兴。
当天,派遣使者持节赦免放出相国。
相国年纪老了,一向恭敬谨慎,入朝拜见高祖,打着赤脚谢罪。
高祖说:“相国不必这样啊!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我不答应,我不过是夏桀殷纣王,而相国是贤相。
我故意关押相国,是要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萧何一向与曹参不和,当萧何生病时,孝惠帝亲自到床前探视相国的病情,因而问他说:“在您百年之后,谁是可替代您的人?”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问“: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最好的人选了!我死而无憾了!”萧何购置田地房屋,必定选择偏僻的地方,建住房不修筑围墙,说“:子孙后代如果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不贤能,也不至于被权势人家所强夺。”孝惠帝二年(前193),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侯。
萧何的后代子孙因为犯了罪而失去侯爵封号的有四世,每当爵位断绝时,汉朝天子总是又寻找萧何的后代,继续封为赞阝侯。
所有功臣没有人能与他相比拟的。
史记太史公说: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不过是一文笔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奇异突出的表现。
到汉朝兴起,仰仗皇上的余光,萧何谨慎地把握治国的权柄,利用百姓对秦朝酷法的痛恨,顺应历史潮流改朝换代。
淮阴侯韩信、黥布等人都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彪炳显赫。
地位冠于群臣,声名流传后世,可以与周朝的闳夭、散宜生等竞评功业了。

萧相国世家相关文章

  • 夏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夏姓氏祖宗:夏禹姓氏起源:出自妫姓。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
  • 野狐戏人》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高淳令梁公钦,官户部额外主事时,与姚安公同在四川司,是时六部规制严,凡有故不能入署者,必遣人告掌印,掌印遣牒司务,司务每日汇呈堂,谓之出付,不能无故不至也。一日,梁公不入署,而又不出...
  • 轿夫王二》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如是我闻(四) - - 夜灯丛录载谢梅庄戆子事,而不知戆子姓卢名志仁,盖未见梅庄自作戆子传,仅据传闻也。霍京兆易书,戌癸苏图时,轿夫王二与戆子事相类,后殁于塞外,京兆哭之恸。一夕,忽闻帐外语曰:羊被盗矣...
  • 官舟》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四 - - 瓠里子自吴归粤,相国使人送之,曰:“使自择官舟以渡。”送者未至,于是舟泊于浒者以千数,瓠里子欲择之而不能识。送者至,问之曰:“舟若是多也,恶乎择?”对曰:&ldquo...
  • 赌符》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韩道士居邑中之天齐庙,多幻术,共名之“仙”。先子与最善,每适城,辄造之。一日与先叔赴邑,拟访韩,适遇诸途。韩付钥曰:“请先往启门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
  • 第一百零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灾患》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贾政闻知贾母危急,即忙进去看视。见贾母惊吓气逆,王夫人鸳鸯等唤醒回来,即用疏气安神的丸『药』服了,渐渐的好些,只是伤心落泪。贾政在傍劝慰,总说是:“儿子们不肖,招了祸...
  • 巧蓺》原文翻译 - - 《世说新语》二卷 - -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箸葛巾角,低头拂棋,妙踰于帝。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
  • 林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林 姓氏祖宗:比干 姓氏起源: 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
  • 赵耆孙、费时举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赵耆孙 远朝归 金谷先春,见乍开江梅,晶明玉腻。珠帘院落,人静雨疏烟细。横斜带月,又别是、一般风味。金尊里。任遗英乱点,残粉低坠。 惆怅杜陇当年,念水远天长,故人难寄。山城倦眼,...
  • 姜夔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姜夔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
  • 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
  • 梁纪二十二梁敬帝绍泰元年(乙亥,公元555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1]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刘将兵援江 陵,至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之,帅其众还据邵陵。   [1]春季,正月,壬午朔(初一),邵陵太守刘带兵救援江 陵,走到三百里滩,部曲宋文彻杀了他,把他...
  • 志第十七上·河渠二》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黄河之水,其源远而高,其流大而疾,其为患于中国者莫甚焉,前史载河决之患详矣。   世祖至元九年七月,卫辉路新乡县广盈仓南河北岸决五十余步。八月,又崩一百八十三步,其势未已,去...
  • 卷七十八·列传第十六》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刘彦宗,子鲁开,大兴宛平人。远祖怦,唐卢龙节度使。石晋以幽、蓟入辽,刘氏六世仕辽,相继为宰相。父霄,至中京留守。彦宗擢进士乙科。天祚走天德,秦晋国王耶律捏里自立于燕,擢彦宗留守...
  • 姚仲孙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姚仲孙,字茂宗。本出身于曹南地区大望族。曾祖父姚仁嗣,官任陈州商水县令,因而建家于此。父亲姚晔,举进士第一,官至著作佐郎。姚仲孙早年父亲就死了,侍奉母亲特别孝顺。后考中进士...
  • 礼仪四》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武德、贞观之制,神祇大享之外,每岁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帝宓羲配,勾芒、岁星、三辰、七宿从祀。立夏,祀赤帝于南郊,帝神农氏配,祝融、荧惑、三辰、七宿从祀。季夏土王日,祀黄帝于南...
  • 穆宗》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母曰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初名宥,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五年三月,领彰义军节度大使。七年十月,册为皇太了,改今讳...
  • 腹中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腹中论篇第四十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
  • 韦庄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九十六 卷696_1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韦庄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 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 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 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卷696_2 《...
  • 李颀的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三十四 卷134_1 《塞下曲》李颀 少年学骑射,勇冠并州儿。 直爱出身早,边功沙漠垂。 戎鞭腰下插,羌笛雪中吹。 膂力今应尽,将军犹未知。 卷134_2 《寄镜湖朱处士》李颀 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