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50章 > 燕召公世家

史记

《史记》50章燕召公世家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燕召公世家

书籍:史记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召公。。与周王族同姓,姓姬。
周武王灭纣,将召公分封在北燕。
在周成王时,召公位为三公:自陕地以西,召公主管;自陕地以东,周公主管。
成王年龄尚幼,周公代理朝政,当国即位,召公有所怀疑,周公写作《君。。》。
《君。。》中说召公不喜欢周公的做法,周公便称道:“商汤之时有伊尹,得到上天的嘉许;在太戊之时,则有那伊陟、臣扈,得到上帝的嘉许,并有巫咸治理王家;在祖乙之时,则有那巫贤;在武丁之时,则有那甘般。
正是凭借这些有道贤臣,才安定治理了殷朝。”于是召公才高兴起来。
召公治理西方,很受人民拥护。
召公巡行乡里城邑,有棵棠梨树,就在树下判断案件处理政事,从侯伯到庶民都各得安置,无人失职。
召公去世,而人民思念他的政绩,怀念棠梨树而不敢砍伐,作了《甘棠》一诗,歌咏它。
自召公以下经历九代传到惠侯。
燕惠侯时正当周厉王逃奔到彘,周王朝大臣共同执政的时候。
惠侯死,其子矨侯继位。
这一年,周宣王初即位。
矨侯二十一年(前806)郑桓公初受封于郑。
三十六年(前791),矨侯死,其子顷侯继位。
顷侯二十年(前771),周幽王淫乱,被犬戎弑杀。
秦国开始被列为诸侯。
二十四年(前767),顷侯死,其子哀侯继位。
哀侯二年(前765)死,其子郑侯继位。
郑侯三十六年(前729)死,其子缪侯继位。
缪侯七年(前722),正是鲁隐公元年。
十八年(前711)死,其子宣侯继位。
宣侯十三年(前698)死,其子桓侯继位。
桓侯七年(前691)死,其子庄公继位。
庄公十二年(前679),齐桓公开始称霸。
十六年(前675),与宋国、卫国共同攻伐周惠王,惠王逃奔到温,拥立惠王之弟颓为周王。
十七年(前674),郑国拘捕燕仲父而护送周惠王归周。
二十七年(前664),山戎前来侵犯燕国,齐桓公救燕,乘势北上攻伐山戎后回国。
燕君陪送齐桓公出境,桓公因而分割燕君所到之地送给燕国,让燕国恭敬地向周天子进贡,如同成王之时尽职;让燕国重修召公之时的法度。
三十三年(前658),庄公死,其子襄公继位。
襄公二十六年(前632),晋文公在践土主持会盟,称为霸主。
三十一年(前627),秦国军队在崤山被打败。
三十七年(前621),秦穆公死。
四十年(前618),襄公死,桓公继位。
桓公十六年(前602)死,宣公继位。
宣公十五年(前587)死,昭公继位。
昭公十三年(前574)死,武公继位。
这一年,晋国诛杀谷阝氏三大夫。
武公十九年(前555)死,文公继位。
文公六年(前549)死,懿公继位。
懿公元年(前548),齐国的崔杼弑杀他的国君齐庄公。
四年(前545)懿公死,其子惠公继位。
惠公元年(前544),齐国的高止前来投奔燕国,六年(前539),惠公有许多嬖宠之妃,惠公想要去掉诸大夫而立宠妃宋,大夫共同诛杀宋,惠公恐惧,逃奔到齐国。
逃奔到齐国四年,齐国的高偃到晋国,请求共同攻伐燕国,护送燕君回国。
晋平公表示赞许,与齐国攻伐燕国,护送惠公回国。
惠公回到燕国便死去。
燕国立悼公为君。
悼公七年(前529)死,共公即位。
共公五年(前524)死,平公继位。
晋国公室衰弱,六卿开始强大。
平公十八年(前506),吴王阖庐攻破楚国进入郢都。
平公十九年(前505)死,简公继位。
简公十二年(前493)死,献公继位。
晋国的赵鞅在朝歌围困范氏、中行氏。
献公十二年(前481),齐国的田常弑杀他的国君齐简公。
十四年(前479),孔子去世。
二十八年(前465),献公死,孝公继位。
孝公十二年(前453),韩、魏、赵消灭智伯,瓜分智伯的领地,晋国三家大夫强盛起来。
十五年(前450),孝公死,成公继位。
成公十六年(前434)死,盡公继位。
盡公三十一年(前403)死,矨公继位。
这一年,晋国韩、魏、赵三家大夫开始被列为诸侯。
矨公三十年(前373),燕国在林营攻伐击败齐国军队。
矨公死,桓公继位。
桓公十一年(前362)死,文公继位。
这一年,秦献公死。
秦国更为强盛。
文公十九年(前343),齐威王死。
二十八年(前334),苏秦开始来燕国求见,游说燕文公。
文公赠送车马金帛让他到赵国,赵肃侯重用他。
于是联合六国,担任纵约长。
秦惠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燕国太子为妻。
二十九年(前333),文公死,太子继位,这就是易王。
易王初继位,齐宣王趁燕国国丧之机攻伐燕国,夺取十座城邑。
苏秦游说齐国,让齐国归还燕国的十座城邑。
十年(前323),燕国国君称王。
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害怕被杀死,于是游说易王让他出使齐国行反间之计,想要以此扰乱齐国。
易王继位十二年(前321)死,其子燕哙继位。
燕哙继位后,齐国人杀死苏秦。
苏秦在燕国时,与燕相子之结为亲家,而苏代也与子之相交往。
到苏秦死后,而齐宣王又任用苏代。
燕哙三年(前318),燕国与楚、韩、魏、赵攻伐秦国,未能取胜而退兵。
子之做燕相,位尊而权重,主断政事。
苏代为齐国出使燕国,燕王问道:“齐王如何?”苏代回答说:“必定不能称霸。”燕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因为不信任他的大臣。”苏代的用意是激发燕王尊重子之。
于是燕王特别信任子之。
子之因此以百金赠送苏代,而听凭他的指使。
鹿毛寿对燕王说“:不如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
人们称道唐尧贤圣,就因为他要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既有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没有失去天下。
现在大王将国家让给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样,大王与唐尧就具有同样的德行了。”燕王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子之更是尊贵了。
有人说:“夏禹举荐伯益,此后仍以启的人做官吏。
待到年老时,又认为启不能够担当天下重任,而将天下传给了伯益。
不久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夺回了天下。
天下人说大禹名义上将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过后便让启自行夺取天下。
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的人,这就史记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当权。”燕王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
子之南面而坐行使国王之权,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为臣下,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
如此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恐惧。
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密谋,将要攻打子之。
齐国诸将对齐盡王说:“趁机奔袭燕国,必能攻破它。”齐王于是派人对燕国太子平说“:寡人听说太子坚持正义,将要废私而立公,整饬君臣之义,明确父子之位。
寡人的国家弱小,不足以供驱使。
即使如此,却愿意听从太子的差遣。”太子于是邀集党徒聚合群众,将军市被包围王宫,攻打子之,未能取胜。
将军市被及百姓回头攻打太子平,将军市被死,被陈尸示众,由此造成了数月灾难,死去数万人,众人恐惧,百姓离心。
孟轲对齐王说“:现在攻伐燕国,这是文王武王伐纣的时机,不可失去。”齐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领五都之兵,加上北方守军,攻伐燕国。
燕国士兵不应战,城门不关闭,燕君哙已死,齐军大获全胜。
燕相子之死后二年,燕国人共同拥立太子平,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在燕国被攻破之后即位,以谦卑的态度丰厚的礼物来招纳贤才。
对郭隗说“:齐国趁孤家的国内战乱而袭破燕国,孤家深知燕国弱小力量单薄,不足以报仇。
但若得到贤能之士共同治国,以洗雪先王的耻辱,正是孤家的心愿。
先生看见可用的贤才,我要亲自侍奉他。”郭隗说:“大王定要招致贤士,就先从我郭隗开始。
何况那些比我郭隗贤能的人呢?难道还会以千里为远吗?”于是昭王为郭隗改筑宫室而当作老师侍奉。
乐毅从魏国来,邹衍从齐国来,剧辛从赵国来,士人争先恐后奔赴燕国。
燕王凭吊死者,抚慰孤寡,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前284),燕国殷实富裕,士兵都乐于突击而不怕作战。
于是就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韩、魏、赵合谋以攻伐齐国。
齐军战败,齐盡王出外逃亡。
燕军单独追击败军,进入临淄,尽取齐国财宝,烧毁齐国的宫室宗庙。
没有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聊城、莒城、即墨,其余全都属于燕国,长达六年之久。
昭王三十三年(前279)去世,其子惠王继位。
惠王做太子时,与乐毅有过节。
待到即位为王,便猜忌乐毅,让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军。
乐毅逃亡到赵国。
齐国的田单凭着即墨的兵力击败燕国军队,骑劫战死,燕军退回燕国,齐国全部收复所失故城。
齐盡王在莒城死去,于是立其子为齐襄王。
惠王七年(前272)死。
韩、魏、楚共同攻伐燕国。
燕武成王继位。
武成王七年(前265),齐国的田单攻伐燕国,夺取中阳。
十三年(前259),秦军在长平击败赵军四十余万人。
十四年(前258),武成王死,其子孝王继位。
孝王元年(前257),秦国围困邯郸之军解围退走。
孝王三年(前255)死,其子喜继位。
燕王喜四年(前251),秦昭王死。
燕王命令燕相栗腹与赵国结成联盟,将五百金赠送赵王为酒资。
栗腹返回禀报燕王说“:赵王国内年轻力壮者都在长平战死了,他们的孤儿还未成年,可以攻伐。”燕王召昌国君乐间咨询此事。
乐间回答说“:赵国是四面作战的国家,它的人民都熟习军事,不可以攻伐。”燕王说:“我以五倍的兵力攻伐它。”乐间回答说:“不可以。”燕王发怒,群臣都认为可以攻伐。
终于调动两军,二千辆兵车,栗腹率领一部攻伐高阝邑,卿秦率领一部攻伐代邑。
惟独大夫将渠对燕王说“:与人互通关卡结成联盟,将五百金送给人家的君王饮酒,使者返回禀报就回头攻伐人家,不吉祥,此战不能取胜。”燕王不听,亲自率领偏师随后进发。
将渠拉着燕王腰间的印带阻止他说:“大王绝不要亲自前往,前往不会取胜。”燕王用脚蹬开他。
将渠流泪说:“微臣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王啊!”燕军抵达宋子,赵国派廉颇率军,在高阝邑击破栗腹之军,乐乘在代邑击破卿秦之军。
乐间逃奔到赵国。
廉颇追逐燕军五百余里,包围了燕国国都,燕国人请求讲和,赵国人不允许,一定要让将渠出来调和。
燕相将渠主持议和,赵国人听从将渠,解除对燕国的包围。
燕王喜六年(前249),秦国灭掉东周,设置三川。
七年,秦国攻取赵国的榆次等三十七座城邑,设置太原郡。
九年(前246),秦王嬴政初即位。
十年,赵国派廉颇率军攻伐魏郡繁阳,夺取了它。
赵孝成王死,赵悼襄王继位。
指派乐乘代替廉颇,廉颇不服从,攻打乐乘,乐乘逃跑,廉颇投奔魏都大梁。
十二年(前243),赵国派李牧攻伐燕国,夺取武遂、方城。
剧辛原先居住在赵国,与庞火爰友善,不久逃亡到燕国。
燕国见赵国多次被秦军围困,而廉颇离开赵国,便任命庞火爰为将军,想趁赵国的困敝而攻伐赵国。
燕王向剧辛咨询,剧辛说:“庞火爰容易对付。”燕国派剧辛率军攻伐赵国,赵国派庞火爰迎击,俘获燕军二万人,杀死剧辛。
秦国攻取魏国二十座城邑,设置东郡。
十九年(前236),秦国攻取赵国的邺城等九座城邑。
赵悼襄王死。
二十三年(前232),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燕国。
二十五年(前230),秦国俘获韩王安而灭掉韩国,设置颍川郡。
二十七年(前228),秦国俘获赵王迁而灭掉赵国。
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
燕国见秦国即将灭掉六国,秦军已到达易水,灾祸就要降临燕国。
太子丹暗中豢养壮士二十人,派遣荆轲到秦国奉献督亢地图,趁机刺杀秦王。
秦王发觉,杀死荆轲,派将军王翦攻伐燕国。
二十九年(前226),秦国攻取燕国的首都蓟城,燕王喜逃亡,迁居辽东,斩杀太子丹以头奉献给秦国。
三十年(前225),秦国灭掉魏国。
三十三年(前222),秦军攻取辽东,俘获燕王喜,终于灭掉燕国。
这一年,秦将王贲也俘获了代王嘉。
太史公说:召公。。可以称得上仁了!甘棠树尚且被怀念,何况召公其人呢?燕国外部紧邻蛮貉之族,内与齐、晋相交错,崎岖艰难地夹在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多次几乎被消灭。
但供奉社稷维持祭祀长达八九百年,在姬姓国中惟独最后灭亡,难道不是召公的功业所致吗?

燕召公世家相关文章

  • 兵道》原文翻译 - - 《六韬》文韬 - - 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
  • 建本》原文翻译 - - 《说苑》前10卷 - -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诗云: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春秋之义;有正春者无乱秋,有正君者无危国,易 曰...
  •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男自考差后,癣疾日愈,现在头面已不甚显矣,身上自腰以下,亦十去七八,自腹以下尚未治,万一极差,尽可面圣谢恩。但如此顽病,而得渐好,已为非常之喜,不...
  • 黔游日记八》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五月初一日余束装寄逆旅主人符心华寓,兰溪人。乃南抵普安北门外,东向循城行。  先是驼骑议定自关岭至交水,至是余欲往丹霞,彼不能待,计程退价。余仓卒收行李,其物仍为夫盗去。穷...
  • 霍女》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朱大兴,彰德人。家富有而吝啬已甚,非儿女婚嫁,座无宾、厨无肉。然佻达喜渔色,色所在冗费不惜。每夜逾垣过村,从荡妇眠。一夜遇少妇独行,知为亡者,强胁之,引与俱归。烛之,美绝。自言&l...
  • 疾谬》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世故继有, 礼教渐颓. 敬让莫崇, 傲慢成俗. 俦类饮会, 或蹲或踞. 暑夏之月, 露首袒体. 盛务唯在摴草捕弹棋, 所论极於声色之间, 举足不离绮繻纨袴之侧, 游步不去势...
  • 疑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十卷 - - 【解析】本篇以《疑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设置疑阵以迷惑敌人的问题。它认为,不同的作战企图可用不同的疑阵方法。如要进袭敌人时,可采用“丛聚草本,多张旗帜”...
  • 哭响屁》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僧道部 - - 哭响屁 一人以幼子命犯孤宿,乃送出家。僧设酒款待,子偶撒一屁甚响,父不觉大恸。僧曰:“撒屁乃是常事,何以发悲?”父曰:“我想小儿此后要撒这个响屁,再不能够了。&r...
  • 杨相公》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杨相公 一人问曰:“相公尊姓?”曰:“姓杨。”其人曰:“既是羊,为甚无角?”士怒曰:“呆狗入出的。”那人错会其意,曰:“嗄!” ...
  • 德经·第七十三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张木式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张木式,字敬夫,丞相张浚的儿子。聪明、有悟性,少年老成,张浚很喜欢他,从幼年始即就学,所教授的都是仁义忠孝之类的东西。长大后以胡宏为老师,胡宏一见他,就以孔门论仁义的要旨告诉他...
  • 德宗下》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贞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上御丹凤楼,制曰:"朕以菲薄,托于王公之上,恭承天地之序,虔奉祖宗之训,遐想至理,思臻大和。而诚不感物,化不柔远,声教犹郁,征赋仍繁。顷者务于安人,不惮屈己,与西蕃...
  • 魏本纪第二》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杜贵嫔。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道武奇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儿也。"泰常七年四月,封太平王。五月,立为皇太子。及明元帝疾,命帝总摄百...
  • 蔡凝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蔡凝字子居,济陽考城人。祖父蔡撙,是梁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父亲蔡彦高,是梁给事黄门侍郎。 蔡凝年少聪明有悟性,容貌俊美,举止优雅。长大后,广泛涉猎经传,文辞优美,尤其擅长...
  • 夏侯湛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祖父夏侯威,魏国的兖州刺史。父亲夏侯庄,是淮南太守。夏侯湛年幼时很有才华,文章宏富,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与潘岳友善,时常行走同车,歇止接席,京都称他们...
  • 百病始生》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
  • 刺齐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勿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 李洞的唐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二十三 卷723_1 《赠曹郎中崇贤所居(一作上崇贤曹郎中)》李洞 闲坊宅枕穿宫水,听水分衾盖蜀缯。 药杵声中捣残梦, 茶铛影里煮孤灯。 刑曹树荫千年井,华岳楼开万仞冰。 诗句...
  • 鹤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禽部 - - 鹤 释名 仙禽、胎禽。 气味 白鹤血:咸、平、无毒。 卵:甘、咸、平、无毒。 主治 白鹤血:益气力,补虚乏,去风益肺。 脑:和天雄、葱实服,令人目明。 卵:预解痘毒,多者令少,少者令...
  • 胡麻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谷部 - - 胡麻 释名 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