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卢挚古诗: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更新时间:2021-01-28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是元代卢挚创作的一首散曲。在曲的开头三句描写了所见到的农村自然风光;接着描绘了村中所见到的景象,狗吠燕啼;接下来是描写了农村里常见的老年人的悠闲生活和玩耍女孩的可爱样子;最后写了作者诗兴大发,不禁在马上吟诵起来,引起了女孩的注意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出游时的喜悦心情。全曲语言清新质朴,感情真挚,令人陶醉。
大德三年(1299),作者奉诏代祀南岳,途经新野,写了这首曲,时正值寒食节。
注释
①蟾宫曲:曲牌名。又称天香引、秋风第一枝、 步蟾宫等。句式为六四四四四四六六四四四,押七平声韵。兼作小令、套曲。
②寒食:古代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一说前二天)。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
③参差(cēn cī):不整齐。
④柴荆:柴门。用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
⑤茅茨(cí):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
⑥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杜甫诗《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⑦媪(ǎo):年老的妇人。
⑧柘(zhè):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
⑨髻(jì )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
⑩转眄(miàn)移时:转眼斜视多时。眄,斜视。
⑪哦(é):低声吟咏。
白话译文
飘飞的柳絮和飘零的梨花交互掺杂在一起,天地间便一片迷迷蒙蒙,狗在柴门边上一个劲狂叫,小燕也在茅草屋的屋檐上呢喃仿佛在进行沟通。老瓦盆的边上,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在吃饭,其乐融融。桑树柘树的外边,女孩刚刚荡完秋千正在休息,满是纯情。她梳着两个抓髻的上面斜插着花枝,一双媚眼顾盼多情。她盯盯地看了很长时间,可能会赞叹我这个赶路的人,在马上还在吟咏诗文。

诗人卢挚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卢挚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人。至元5年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 查看详情>>

诗人卢挚作品: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行农洛西题王居仁山堂春晓》 《行香子·社里诗人》 《岁旦后四日·揖云聊与许君辞》 《天仙子·半额淡妆鸾影翠》 《沉醉东风·挂绝壁松枯倒倚》 《清平乐·歙郡清明》 《宝陀寺·老子扁舟日暮回》 《题高登封所藏史丞相手帖》 《摸鱼儿·奉题雪楼先生鄂宪公馆岁寒亭诗卷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