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带酒冲山雨》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南歌子·带酒冲山雨更新时间:2017-11-01
注释
①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春宵曲》、《风蝶令》、《望秦川》、《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恨春宵》。《金奁集》入“仙吕宫”,廿六字,三平韵。例用对句起。宋人多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谓之“双调”。首二句对偶,与平起五律颈联相同。
②冲:冒着。
③和(hé)衣:不脱衣服而睡。
④天明:天亮。
⑤栩(xǔ)然:欢乐畅快的样子。
⑥老去:引申为老年;晚年。
⑦求田问舍: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⑧自爱:自己喜爱。
⑨免泥:因沙路,故无泥。
白话译文
带着酒意冒着山雨,盖足外衣睡足晚晴。酣眠中,竟然不知钟鼓已报天明。我在梦里分明化作蝴蝶,感觉一身轻松。
年纪老大,才华消退,返乡之思,无法确定。置地买房的小家子气,必会受到豪杰、英雄的嘲讽。我还是喜爱在湖边无泥的沙路上,缓步徐行。
本诗作者描写自己老来一事无成,并无大志,只想求田问舍置产安居,即使被一般英雄豪杰所取笑也毫不在意,自己就是偏爱在那没有泥泞的湖边沙路上,随意地散步行走。湖边沙路无泥,信步漫游,轻松舒适。
上片描写旅途中冒雨赶路的辛劳以及归来后歇宿的情景。开头两句的叙述,除了写出天气变化,表示人已归来(由“钟鼓”所示)之外,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出旅途的极度疲劳。作者还写到他夜里或清晨做了一个梦:“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这显然是用典,而不是梦境的实录。其用意可能有两点:一是表示行旅生活(虽然是短暂的)结束后的一身轻松,二是表示自己具有源于老庄的淡泊功名的意识,因为庄周梦中化为蝴蝶,物我不分,是意味着超然物外的。
下片着重抒写归来后的牢骚情绪以及进退两难的矛盾心情。“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这两句反用或借用前人诗意,集中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牢骚。但接着笔锋一转:“求田问舍笑豪英”。“求田问舍”,这一典故用来比喻辞官归隐;“笑豪英”,是说为英雄豪杰所耻笑,因为退隐等于放弃自己早年立下的报国的壮志。所以这句写出了作者进退两难的心情,尔后苏轼在诗词中反复抒写这种情绪,表现了他对仕途和人生的一种文化思考,凤翔之作仅仅是初露端倪。末句说“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是因为凤翔有东湖的缘故,这是承上“归来”二字而言,又与开头写人、马在雨水泥泞中艰难跋涉的情景相呼应,表现出此次行役归来后轻松、欣慰的心情。
这首词有两个不同的特点:(一)有较多的叙事成分。如上片差不多都是叙事,与前两首重在描写与抒情不同。以现代的文学眼光来看,词体几乎是清一色的抒情诗,但这不是说不允许有叙事的成分,其实词中所谓的叙事也带有抒情性,借用古人的话来说,叫做“即事寓情”(见刘大槐《论文偶记》)。(二)较多地运用典故。词中用典,虽不自苏轼始,而用典频率较高,苏轼是始作俑者。这首令词语典、事典就用了四个。从总体上说,诗词作品中用典是一种艺术,如能运用得当,可以增加作品的思想容量,又可以使其显得典雅含蓄。
全词意境清朗空明,语言俊爽奇拔。不经意写来,意到语工,表现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志向。

诗人苏轼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古诗《南歌子·带酒冲山雨》的名句翻译赏析

《南歌子·带酒冲山雨》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