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蔡元振序》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曾巩文言文:送蔡元振序更新时间:2018-03-12
《送蔡元振序》是北宋文学家曾巩所作的一篇赠序。作者在文章一面主张恢复古代的下属官吏聘请制,一面要求各级下属官吏勇于任事,尽职尽责,发挥主动精神。作者提倡在上下级关系上,既不要苟且求同,不负责任,也不要态度偏激,加剧矛盾,而要在忠于职守的前提下,掌握好适当的分寸。文章采用对比手法,两两对照,层层剖析,语调温和,说理透辟,具有补偏救弊的求实精神。
《送蔡元振序》大约为嘉祐六年(1061年)至熙宁二年(1069年)作者在史馆任职期间作。当时好友蔡元振任“从事”之职于汀州,上任前,曾请作者为其留言赠别。作者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注释
蔡元振:临川人,生平事迹不详。
州从事:官名,郡长官的僚属、副职。
辟:聘请。
士:读书人。
宾主:下级官员为宾,上级官员为主。
相得:互相投合,融洽。
守:太守一州的长官。宋时废太守名你知州,文中是借用。
辄(zhé):副词,立刻,马上。
同守之同:以太守之同为同,即附和太守的意见,赞同太守所同意的主张。
孰:疑问代词,怎么。
迹:推究,考察。
室于叹、途于议:即叹于室、议于途,这里有意颠倒动词与名词的位置,以突出叹和议的场所“室”与“途”。
脱然:轻慢超脱的样子。
乃:副词,竟然。
尔:代词,这样。
公卿大夫士:古时有三公、九卿、大夫、士等官职。文中泛指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临川:今江西临川市。
汀(tīng):汀州,今福建长汀县。
诚:副词,表示假定、如果。
拱:两手合抱。
义:同“宜”,适宜,适当。
懋(mào):勤奋。
白话译文
古代的州从事,都是由州太守自己聘请读书人担任,读书人也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所以上下级关系是很融洽的。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离开他的上司也是可以的。现在的州从事,全部由朝廷任命,不仅太守不能选择读书人,读书人也不能选择他要跟随的太守,上下级之间怎么能相处融洽呢!如果从事觉得不顺心,也不能立即离开。因此太守把地方治事好了,从事就无事可干;如果太守治理得不好,从事只得把政事掌管起来,这也是形势所迫啊,不得不这样。议论的人不推究这种形势,认为一州的政事应当由太守一人作出决定;如果从事把政事掌管起来,那就是另立政治标准,侵犯长官的权限。唉!从事对本州的政事表示赞成或反对,这是他的职责,不应该只是附和太守所赞同的意见。那么,放弃自己的正确意见,而只求与太守的意见保持一致,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一州没有治理好,太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而这个作从事的人自己也不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是应该还是不应该呢?那么,从事主动把政事担当起来,这怎么是另立政治标准呢?这又怎么是侵犯长官权限呢?可见,议论的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啊,虽然如此,推究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难道是做从事的读书人喜欢多揽事吗!所以说,这也是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啊。
现在全国各地的从事,只知道对上司的意见随声附和的人实在太多了,幸而有才能的从事,看到当地政事上的漏洞,也不过在家里叹气,在路上发牢骚罢了,他那种轻慢超脱的样子,根本就没把政事当自己的事。如果与这种态度相反,就会激化与上司的矛盾。而激化矛盾,又有什么用呢?要想找一个主动承担责任的人实在太少。在地方上当从事是这样,在朝廷上当公卿士丈夫的人,不这样的又有几个呢!
临川蔡元振君,到汀州去作从事,开始尝试着进行政事活动。汀州如果被太守治理得好,蔡君就可以合抱两手闲坐无事了;如果治理得不好,人们就看蔡君你的了。你既不要激化与上司的矛盾,也不要一味随声附和,凡事只要做得适合分寸就好,这是蔡君你的责任啊。如果将来有一天到朝廷上做官,会都照这样办就行了,这也是蔡君你的责任啊。你怎么能不自勤自勉呢?蔡君临行前,来求我写一篇文章,所以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他。

诗人曾巩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 查看详情>>

诗人曾巩作品: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 《郡斋即事·画戟森门宠误蒙》 《甘露寺多景楼》 《秋怀·流水寒更澹》 《谷隐寺·岘南众峰外》 《诗一首·食肉遗马肝》 《汉阳泊舟·暂泊汉阳岸》 《郡楼·满眼青山更上楼》 《秋日·阴气先赢纵秋热》 《二月八日北城闲步

《送蔡元振序》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