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即事》简析

朝代:明代诗人:高启古诗:西园即事更新时间:2020-10-21
池塘里满漾着的粼粼春波,池面上倒映着的晴朗天空,池周围缭绕着的嫩绿芳草——这一切,你或许会想起谢灵运笔下“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楼》的初春美景。然而,你可不必为晴空的一碧如洗而欢欣,那是潇潇春雨过后的景象,这雨洗净了天空,可也带走了春色!至于那池畔的芳草,若你读过谢灵运的另两句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游赤石进帆海》),怕也不能把它们只看成是春天正盛的象征吧?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菜畦?你会说,那可是农人野夫的躬耕之处,有何风雅气息能从其间飘逸出来?你会举出无数例子证明,文人骚客向来只留连于月下花前,何尝为油菜黄瓜而徘徊不舍?可是,就是这最俗、最不起眼的所在,诗人的慧眼,却偏要使它放出光彩、生出诗意;你没见那畦上纷纷扰扰的粉蝶儿么?它们为何今日来得如许之多?不就是邻家的花朵给春雨摧折得零落满地,才使这儿的菜花大增了招蜂引蝶的魅力?你要直待面见了落花才知春尽,难道不自惭反应迟钝缺乏生活的灵性?就凭这畦上的蝶阵,不也能升起同样的悟念?你若见了落花便忙着伤春,岂不是太嫌俗套?请看看这蝶舞蜂狂、飞得正欢,这暮春时节,不也别有一番盎然情趣,可供你赏玩,令你欣悦?你要想做一个诗人,怎能没点自己的眼光?此诗又题作《西园即事》。西园,大约在高启所住娄江(今江苏太仓)寓馆边上,高启诗中经常提及。在眼前蝶飞的瞬间,即悟到花的落尽、春的逝去,随之便是一首立意新奇的小诗出手:这份敏捷,真令人叹服。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
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意象动静皆备,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①雷过,犹雨过。碧云,青绿色的云彩。
②幽丛,指茶树。枪旗,茶芽未伸展开为枪,已伸展开,变成两片嫩叶为旗;皆取其形似。
③银钗,银头钗相应歌,相互接应地唱山歌。
④高品,品位最高的,即最嫩、最鲜、最好的茶叶。
⑥山家・指山村的种茶人家。禾黍,指五谷等粮食作物。
⑦春雨,喻指春夭采茶。

诗人高启资料

简析作者高启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 查看详情>>

诗人高启作品: 《和周山人见寄寒夜客怀之作》 《赠陶篷先生·鲁连岂赵客》 《西园閒兴·看到竹过邻》 《奉天殿进元史》 《闻霰·初讶惊沙过》 《悼故顾宜人·避乱应千里》 《节妇吟·城头黑云如坏屋》 《客舍夜坐·楼角声残锁禁城》 《寓感·颓阳在川上》 《江村乐·一犬行随饷榼

古诗《西园即事》的名句翻译赏析

《西园即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