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四卷 > 斥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四卷斥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斥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四卷更新时间:2018-05-05
【原文】
凡行兵之法,斥堠①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甲②,人持一白旗③,远则军前后左右④,接续候望⑤。若见贼兵⑥,以次递转,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虞者胜。”⑦汉宣帝时,先零诸羌叛,犯边塞,攻城邑,杀长吏。时后将军赵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丙吉〕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上遣问焉,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隃度⑧,臣愿驰至金城⑨,图上方略⑩。然羌戎小夷,逆天背叛,灭亡不久,愿陛下属之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欲渡河,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⑾衔枚先渡,渡辄营阵,会明,遂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傍。充国曰:“吾士马新至,困倦不可驰逐⑿。此皆骁骑难制,又恐其为诱兵也。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令军中勿击。遣骑候望四望狭⒀中,亡虏。夜半兵至落都⒁,召诸校司马,谓曰:“吾知羌虏不能为〔兵〕矣。使虏发数千人守杜四望狭中,兵众岂得入来!”充国常以远斥堠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垒,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平先零。⒂

【译文】
大凡行军作战的法则,是以侦察敌情为先务。平坦开阔地域使用骑兵侦察、险要狭隘地域使用步兵侦察。每五个侦察人员编为一甲,每人手持一面白旗,远离大军而对前后左右方向实施连续侦察。如果发现敌人,就由远及近地转递消息,报告给部队主将,然后再下令部队预先做好应敌准备。诚如兵法所说:“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够取得胜利。”西汉宣帝时期,先零羌(胁迫罕、幵)等部发动叛乱,进犯边塞,攻打城镇,杀害官吏。此时的后将军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认为他年纪老了,便派御史大夫丙吉问他,谁可以率兵前往平息叛乱时,赵充国回答说:“没有能超过我的人啦。”宣帝所遣使者又问:“将军估计一下羌兵现在的情况怎样,我们应当派多少兵去?”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亲眼一见。战争的态势是难以在远离前线的地方估计的,我愿意立即飞驰赶到金城前线,据实地以绘制军事地图,依敌情而拟定攻讨方略,一并上报陛下。然而,先零羌是个小部族,它违背天意而发动叛乱,其灭亡之日不会太久。希望陛下把平叛的任务交给我,请不要为此事而担忧。”宣帝听后笑着说:“好!”赵充国到了金城,等到集结了万名骑兵以后,便打算渡过黄河,但又怕被羌兵阻遏截击,因此就于夜间派遣三校部队悄悄首先渡过黄河,渡河之后立即安营布阵。等到天明时候,汉军依次全部渡过了黄河。他们发现有几百羌族骑兵出入于汉军附近。赵充国对将士说:“我们的人马刚到,因疲乏不能出击驱赶羌兵。这些羌兵都是一下难以战胜的骁勇骑兵,且又怕他们是引人上钩的诱兵。打击敌人是以全歼有生力量为目的,小利是不值得贪图的。”于是,他下令汉军不得随意出击。其后,赵充国派遣骑兵到四望狭进行侦察,没有发现敌兵,于是乘夜率军进至落都谷,召集各校指挥官,说:“现在我才知道羌人是不会用兵的。假使他们派出数千兵扼守四望狭,我们的部队还怎么能进得来呢!”赵充国用兵打仗的特点是,往往把派员到远处侦察敌情作为重要任务,行军时必定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必定构筑坚固营垒。尤其可贵的是,他能做到慎重战事,爱护士卒,先搞好谋划然后再出兵攻战。因此,他能顺利平定了先零羌的叛乱。

【解析】
本篇以《斥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实施敌情侦察的重要性。它认为,只有通过侦察摸清敌人的实际情况,才能使自己预有准备,从而确保作战的胜利。本篇引自《孙子兵法·谋攻篇》的“以虐待不虞者胜”,虞,准备,防范;全句意思是:以有准备的我军来对付没有准备的敌人,就能取得胜利。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战争的准备是以侦察和掌握敌情实际为根本前提的,而战争的准备工作,不仅在于战前要通过侦察摸清敌情,并据此进行周密的战略谋划,而且还要在战争实施过程中,继续运用侦察手段,随时了解和掌握敌情动态,采取相应对策,做好应急准备。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春,居于今青海境内的西羌先零部胁迫罕、幵等部举兵反汉,严重危及汉朝河西诸郡的安全。后将军赵充国奉命率军在平息先零羌贵族谋叛的斗争中,所以能够不费多大代价而取得胜利,得益于他对侦察工作的高度重视,乃是其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率兵到达前线后,并不急于出战,而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敌情侦察,摸清了先零是发动这场叛乱的主谋,而罕、幵则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参与叛乱的;他们之间既相联合,又有矛盾。据此,赵充国采取了以先零为军事打击重点、以罕、幵为政治招降对象的战略方针。其后,恰是在这一军政并举的正确方针的指导下,赵充国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兵力一举击破先零,罕、幵则在政治招抚下不战而降,从而赢得了平叛斗争的完全胜利。这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老将赵充国不仅用兵持重,先计而后战,而且结合实践经验,首次明确提出“击虏以殄灭为期”的打歼灭战的指导原则,这是非常可贵的。

【注释】
①斥堠:亦作“斥候”。谓侦察,候望;亦指侦察人员。②为甲:王本及汪本作“为一甲”。③人持一白旗:王本及汪本作“持以白旗”。④远则军前后左右:王本及汪本作“军行前后左右”。⑤候望:王本及汪本作“瞭望”。⑥贼兵:马本及唐本作“贼马”,今从王本及汪本。⑦以虞待不虞者胜: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⑧隃度:谓在远处估计。隃,通“遥”,遥远;度(duó),推测,估计。⑨金城:郡名。治所允吾,位于今甘肃永靖西北。⑩图上方略:据唐颜师古云:“图其地形,并为攻讨方略,俱奏上也。”⑾三校:校,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汉武帝时设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每校兵数不等,少者七百人,多者一千二百人。统带一校的军官称校尉。三校,这里也可理解为三支部队。⑿驰逐:马本及唐本皆作“骑逐”,今从王本及汪本。⒀四望狭:狭谷名。位于今青海乐都西。⒁落都:山谷名。即落都谷,位于今青海乐都北。马本及各本皆作“洛都”,今据史校改。⒂本篇史例出自《汉书·赵充国传》。

斥战相关文章

  • 文昌司禄之神》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星士虞春潭,为人推算,多奇中。偶薄游襄汉,与一士人同舟,论颇款洽,久而怪其不眠不食,疑为仙鬼。夜中密诘之,士人曰:我非仙非鬼,文昌司禄之神也。有事诣南岳,与君有缘,故得数日周旋耳。虞...
  •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两个婊子才进房门,王义安向洗手的那个人道:“六老爷,你请过来,看看这两位新姑娘!”两个婊子抬头看那人时,头戴一顶破头巾,身穿一件油透的元色绸直裰,脚底下穿了一双旧...
  • 太医》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万历间,孙评事少孤,母十九岁守节。孙举进士,而母已死。尝语人曰:“我必博诰命以光泉壤,始不负萱堂苦节。”忽得暴病,綦笃。素与太医善,使人招之,使者出门,而疾益剧。张目曰...
  •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夫予之...
  • 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梁惠王章句 - -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 我将》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
  •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贾珍贾琏暗暗预备下大簸箩的钱,听见贾母说赏,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二人遂起身。小厮们忙将一把新暖银壶递过来,贾琏捧在手内,随了贾珍趋至里面。贾...
  •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一卷 - -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解释】药可以治好假病,酒却解除不了真正的忧愁。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解释】人在贫穷时说话也不多,水在平面上也不会流动。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
  • 杜东、赵汝迕、楼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杜东 喜迁莺(寿杨韩州·正月初五) 生申华席。便占却新春,前头五日。椒颂梅英,金幡彩缕,好个早春天色。使君以仁得寿,和气融春无极。人总道,是阳春有脚,恩浮南国。应看,丹诏下,昨...
  • 吴淑姬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吴淑姬 小重山(春愁) 谢了荼コ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惜分飞(送...
  • 卷二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
  • 志第七十·刑法二》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太祖尝曰:“凡有大狱,当面讯,防构陷锻炼之弊。”故其时重案多亲鞫,不委法司。洪武十四年,命刑部...
  • 卷八十六·列传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先世仕辽,为宰相。高祖仙寿,尝脱辽主之舅于难,辽帝赐仙寿辽阳及汤池地千顷,他物称是,常以李舅目之。父雏讹只,桂州观察使,高永昌据东京,率众攻之,不胜...
  • 卷七十七 列传第十五》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萧挞凛萧观音奴耶律题子耶律谐理耶律奴瓜萧柳高勋奚和朔奴萧塔列葛耶律撒合萧挞凛,字驼宁,思温之再从侄。父术鲁列,善相马,应历间为马群侍中。   挞凛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
  • 张方平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00章 - -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说“:我已经读完了。”他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
  • 列传第九十二》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李宝臣,范陽城旁奚族也。故范陽将张钅巢高之假子,故姓张,名忠志。幼善骑射,节度使安禄山选为射生官。天宝中,随禄山入朝,玄宗留为射生子弟,出入禁中。及禄山叛,忠志遁归范陽;禄山喜,录...
  • 列传第五 文闵明 武宣诸子》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文帝十三子。姚夫人生世宗,后宫生宋献公震,文元皇后 生孝闵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生高祖、卫剌王直,达步干妃生 齐王宪,王姬生赵僭王招,后宫生谯孝王俭、陈惑王纯、越野 王盛、代奰...
  • 刘师知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刘师知,沛国相人。其家世代为寒族,祖父刘奚之,为齐晋安王谘议参军、淮南太守,刘奚之善于治政,齐武帝亲手写诏多次褒赏他。父亲刘景彦,为梁尚书左丞、司农卿。 刘师知好学,有当世...
  • 杜僧明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身体矮小,可胆气过人,果敢有力,爱好骑马射箭。梁大同年间,卢安兴为广州南江 督护,杜僧明与哥哥杜天合以及周文育都被卢安兴劝导,请他们一同前往,接连征讨...
  • 邪气藏府病形》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 黄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