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徐霞客游记 > 下卷 > 滇游日记三十二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下卷滇游日记三十二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滇游日记三十二

书籍:徐霞客游记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18-08-06
二十二日晨起,宿雾净尽,宝藏先以点饷余,与余周历峰前。凭临而南为南甸,其外有横山前列,则龙川后之界也;近嵌麓西为鬼甸,其外有重峰西拥,则古勇前南下之支也;下伏而东度,为笔峰,其外有高岭东穹,则高黎贡后耸之脉也,惟北向则本山后屏焉。然昨已登岭北眺,知东北之豁处,为龙川所合;西北之丛处,为尖山所悬;而直北明光六厂之外,皆野人之栖矣。久之,乃饭而别。

宝藏命其徒径空前导,从东北行,皆未开之径也。始逾东环之臂,即东北下,虽无径而颇坦。三里余,有路循岭北西去,往鬼甸道,盖是山前后皆向鬼甸道也。于是交之,仍东下,甚峻。一里,又有路自东南来,西北逾岭去,此即州中趋冠子坪道。盖冠子坪从北南度,穹起打鹰之顶,自北望之,不见双峰如鞍,只觉层起如冠。逾脊西下,是为坪村所托,有龙潭西涌,乃鬼甸上流,经鹅笼而南下者也。余交其路,仍东北下,行莽棘中。一里余,北向下,傍西小峡渐有微径,径右峡中亦有丛竹深藤。东转,再逾一峡,一里,乃北行环冈上。

冈之西,大山始有峡中盘在山中盘绕廷伸;冈之东,始随坡东下。共二里,抵坡麓,则响水沟之峡在其东矣。有溪自西峡出,北涉之,随西山北行。西山至是稍开,有路西入之。交其路而北,一里余,稍下,又有小水从西坞出,是为王家坝。

以此水为界,南俱沐府庄。又北半里,遂与南来大路合。

又北一里,有村在西山下,至是中坞始开。其坞南从酒店脊来,北至此东西乃辟再分为东西走向,溪沿东麓北下,村倚西山东向,而路出其中。又北里许,有岐东北往界头。余循西山西北下,渡一小峡,半里,西转,其南谷为湾腰树,盖王家坝之后山也;其北坞为左所屯,乃巃嵸北又起一峰,其余支西北而环者。

坞中始有田畴下辟,响水沟之流亦西北贯之,而路从南山西向行。一里余,有小水北流。又西一里余,有结茅卖浆在南山下,于是巨松错立,高影深阴,午日俱碧。又西二里为马站,其北坡下颇有隔林之庐,而当路左者止一家,州来者皆饭焉都在此吃饭;其西始田塍环坡。

从田中西北行一里余,抵北山下。稍西复北,一里,逾其坳,有墟场即场镇,为马站街房。其北山坡杂沓,石齿高下,东冈与西山,遂夹溪北注。共三里,有山横于前,乃西随之,半里,北透其坳,其北则山开而下盘环壑,溪从西山透峡南来,绕壑北去,固知透坳之山,乃自南而西转,坳西一峰,即西尽于溪者也。盘壑而西北一里余,遂循溪东岸行,其西冈松桧gùi一种常绿乔木稠密,有大寺基在焉。乃饭于溪旁。又北半里为邱坡,有两三家倚西山下。其西则群山中进为峡,有岐西入之,为古勇道,其东则谷口横拓,南北之水俱由之出焉。

于是北行田塍间,二里,屡逾其分流之水。又北一里余。为顺江村,古之顺江州治也。西山至是中断复起,其特耸颇厉,是为三清山。村多环石为垣,连竹成阴者。又北半里,有水自西峡来,东向而注,是为顺江,有木梁跨其上。顺江村之东,山坞东辟。过桥,复北上坡,行竹径中。半里,北下,过乾海子。一里余,北上坡,有虚茅赶街之草棚在坡北,是为顺江街子。

复西北行坡坂间。其坂西倚三清山,东临夹壑,壑之东,则江东山南下而横止焉。从此三清西亘,江东东屏,又成南北之坞。行坂间三里,北向稍下,忽闻水声,则路东有溪反自南而北,至是乃东转去,想估计是顺江之分流而至者。盖江东山之西,已有两江自北而来,此流何以反北耶?流既东,路遂北盘东垂之坡,二里,是为鸡茨坪。逾坪北下一里余,复得平畴,有卖浆者当路右。于是东北行田塍间,一里余,有江自西北往东南,长木桥横跨之,是为西江;其东又有一江自东北注东南,沿东山与西江并南行坞中,是为东江。既度西江桥,遂北行江夹中,一里而至固栋,宿于新街。固栋一名谷栋,聚落当大坞中,东、西二江夹之。其北则雅乌山南垂,横亘两山间,至此而止;其南则两江交合于三里外,合流东南去,至曲石入龙川江;东则江东山,北自石洞东,南向而下;西则三清山北又起一峰,南与三清雁行即整齐排列而峙,其中有峡如门,而小甸之路从之。

是峰即云峰尖山东下北转之脉,云峰正在其西,为彼所掩,故固栋止西见此山而不见云峰也。

其地直东与瓦甸对,直西与云峰对,直北与热水塘对,直南与马站对。有新、旧二街,南为新,北为旧。

二十三日命请求而非命令主人取园笋为晨供,味与吾乡同。

八九月间有香笋,薰干瓶贮,味有香气。北一里,过旧街。买飞松一梆于刘姓者家。

“飞松”者,一名狐实,亦作梧实,正如梧桐子而大倍之,色味亦如梧桐,而壳薄易剥;生密树中,一见辄伐树乃可得,迟则树即存而子俱飞去成空株矣,故曰“飞松”,惟巅塘关外野人即指当时景颇族,此称为鄙称境有之。

野人时以茶、蜡、黑鱼、飞松四种入关易盐、布。其人无衣与裳,惟以布一幅束其阴,上体以被一方帏而裹之,不复知有衿袖之属也。

此野人即茶山之彝,昔亦内属,今非王化所及矣;然谓之“红毛”,则不然也。

又北二里余。

横冈后亘。

望之若东西交属于两界崇山,不复知其内有两江之嵌于两旁也。

此冈即雅乌山南垂尽处,东、西二江皆从其两腋南出,疑即挨河,而土人讹为“雅乌”耳。

陟冈而北,又二里,冈左渐突而成峰,冈右渐嵌而为坑,路渐逾坑傍峰而上,于是坑两旁皆峰,复渐成峡。循峡西峰行二里,陟其北坳,遂挟西峰之北而西向下。二里,路右有大栗树一株,颇巨而火空其中;路左则西江自西壑盘曲东来,破峡而东南去,于是出固栋西山之西北矣。

始下见盘壑西升,江盘壑底,而尖山兀然立其西南矣。又西下一里,随江北岸西行二里,始有村庐倚冈头,是为乌索。

其江反北向折而来,路乃南下冈就之,半里,则长木桥横架江上,反自西而东度之。

桥东复有竹有庐,从其侧转而西南,则固栋西山与尖峰后大山围环其南,而江曲其北者也。

又西半里,有村连竹甚盛。

半里,从其村南西转,复行冈坂者二里,冈头巨松错落,居庐倚之。半里,西向下,涉一坑。又西南一里余,连过两村,又西向下,涉一坑,始及山麓。遂西向上,半里,有小水注坡坂间,就而涤体洗澡。

时日色亭午即正午,解衣浣濯洗涤久之,乃西南循小径上。一里,转而西,始与东来路合。时雷雨大至,行草径间,一里,稍西下,涉一峡底,于是巨木参霄,纬藤蒙坞,遂极幽峭之势。

盘绕行峡嘴而西,一里,又涉一峡底。

二峡皆在深木中,有小水淙淙自北而南,下注西来之溪,合而东行北出者也。涉峡之西崖,有巨石突立崖右。路由巨石之东,北向上,曲折跻树荫中,高崖滴翠,深水筛金,始知雨霁日来,阴暗弄影,不碍凌空之屐也。上三里,遂陟冈脊。

脊两崖皆坠深涵碧,闻水声潺潺在其底,而不辨看不清其底也。

脊狭不及七尺,而当其中复有辅木以度者,盖脊两旁皆削,中复有窞下陷,故以木填之。行脊上一里,北复稍下,又涉一南坠之峡,半里,乃西北上,其上甚峻。一里余而饭。稍夷平坦,转西南盘而北,半里,复曲折上,峻愈甚。一里,又稍夷,循峰崖而转其腰,始望见尖峰在隔箐陇树间,而不知所循者亦一尖峰也。北半里,抵其峰西腋,稍西下度一脊,遂西上,上皆悬崖削磴。回顾前所盘脊东峰,亦一峰复耸,山头尖削,亦堪与尖山伯仲,但尖山纯石中悬,而彼乃土峰前出耳。两峰之北,复与西大山夹成深壑,支条盘突,箐树蒙蔽,如翠涛沉雾,深深在下,而莫穷端倪看不清头绪和眉目,惟闻猿声千百,唱和其间,而人莫至也。峰头就竖石将就竖立的石壁凿级为梯,似太华之苍龙脊。两旁皆危崖,而石脊中垂,阔仅尺许,若龙之垂尾以度,而级随之,仰望但见层累不尽,而亦不能竟其端倪也。梯凡三转,一里而至其顶。顶东西长五丈,南北阔半之,中盖玉皇阁,前三楹奉白衣大士,后三楹奉三教圣人,顶平者如是而止,其向皆东临前峰之尖。南北夹阁为侧楼,半悬空中,北祠真武,下临北峡,而两头悬榻以待客;南祠山神,下临南峡,而中敞为斋堂。皆川僧法界所营构,盖其上向虽有道,而未开辟,莫可栖托。法界成之,不及五年,今复欲辟山麓为下殿,故往州未返。余爱其幽峻,遂止东侧楼。守寺二僧,一下山负米,一供樵炊而已。

二十四日晨起,天色上霁,四山咸露其翠微,而山下甸中,则平白氤氲,如铺絮,又如潏yù水涌起波,无分远近,皆若浮翠无根,嵌银连叠,不知其下复有坡渊村塍之异也。

至如山外之山,甸外之甸山间平地,稍远辄为岚翠掩映,无能拈出,独此时层层衬白,一片内,一片外,搜根剔奥,虽掩其下而愈疏其上。乃呼山僧与之指质问明白,或对质远近诸山,一一表出,因与悬南崖而下。有崖前临绝壑,后倚峭壁,袆横罅,下平上覆,恰如匡床,虽小而可憩可卧,是名仙床。俯层峭之下,巉覆累累,无可攀循,僧指其下有仙洞,须从梯级下至第二层,转崖下坠,乃可得之,遂导而行。其洞乃大石叠缀所成,乱崖颠磴,欲坠未坠,迸处为罅,覆处为洞,穿处为门,门不一窍,洞不一层,中欠宽平,外支幽险,若叠级架板,亦可幽栖处也。洞门东向腋中者为大,入而南穿,一峡排空而下,南出峡门。其门南临绝壑,上夹重崖,有二木球倒悬其前。仰睇之,其上垂藤,自崖端悬空下丈余,即结为瘿yǐng动植物体上的囊状赘生物,如瓠匏hùpáo即葫芦之缀于蔓者。瘿之端,缀旁芽细枝,上迎雨露,茸茁夭矫,花叶不一状,亦有结细子圆缀枝间者,即山僧亦不能名之,但曰寄生,或曰木胆而已。一丝下垂,结体空中,驭风吸露,形似胆悬,命随空寄,其取意亦不诬也。余心识其异,欲取之,而高悬数丈,前即崩崖直坠,计无可得。但其前有高树自崖隙上耸,若得梯横度树间,缘柯即树技而上,以长竹为殳shū一种兵器,可钩藤而截取之。

余乃识而行,复随导僧由梯级北下悬空之台。

乃石脊一枝,下瞰北壑,三面盘空,矫若龙首,条冈回壑,纡郁其下,与仙洞各缀梯级之旁,若左右垂珥。洞倚南崖,以幽峭见奇;台踞北壑,以凭临为胜!此峰前两概即风貌也。由峰后西南越脊而下,更多幽境。近法界新开小路,下十里至小甸,乃固栋西向入峡,经此而趋古勇之道。其坡有热水塘,亦法界新开者,由此东可出固栋,西可穷古勇,而余时有北探滇滩、阿幸之兴,遂不及兼收云。

是午返寺,同顾仆取斧缚竿负梯而往,得以前法升木取瘿。而崖高峡坠,木杪miǎo树梢难于著力,久而后得之。一瘿圆若葫芦倒垂,上大下小,中环的颈dì即白色颈子;一瘿环若巨玦一种环形玉佩,两端圆凑而中空:皆藤悬于上而枝发于下。如玦者轻而松,如葫芦者坚而重,余不能兼收,后行时置轻负坚者而走。

二十五日余留二诗于山,负木胆于肩,从东大道下梯级。一里余,东度过坳,遂东南循前峰之腰。又半里,东度脊项,于是俱深木夹道。

由折峻下者二里,涉一南盘峡,复东北上。半里凌脊,乃东行脊间,左右皆夹壑甚深,而重木翳之。又半里,度脊间铺木。脊两旁甚狭,而中复空坠,故以木填而度之。又东南半里,复盘壑东北下。二里,至前巨石之左,遂涉南下之溪。半里,复东逾一冈。又半里,再涉一南下之溪,东向稍上,遂出箐东北行。一里,至下院分岐之路,仍从向来之小路,一里余,至前浴流之所。

又半里,越坞而得一村,入问热水塘道。仍东北三里,过乌索桥,从桥西逾冈而北,一里,与大道合。

随之西北,循东山之麓行。

六里,有冈自东山直对西峰而下,驱江流漱西峰之麓,而路亦因之与江遇。

已复逾冈北下,北坞稍开。

有小水交流西注,蒸气杂沓而起,即热水塘也。半里,抵塘上,有池而无屋,雨霏霏扑人。乃令顾仆守行囊于塘侧,北半里上坡,观其街子,已散而无他物。望南冈有村庐在坳脊间,街子人指其上有川人李翁家可歇。复南半里回觅之。有闽人洪姓者,向曾寓余乡,为导入同寓。余乃出就塘畔招顾仆入,出携餐啖之。问阿幸路,须仍从此出。此中东至明光,虽止隔一山,险峻不可行也。见日色尚早而雨止,乃留热水待出时浴,并木胆寄李翁家菜园中,遂仍西北行。

五里,北上坡,为左所,盖其分屯处也。其处启庐甚盛,行者俱劝余宿此,谓前皆僰彝即今傣族家,不可栖,且多茶山彝出入,不可晚行。余不顾。又北二里,逾一坡,又三里,过后所屯。渐折而从西北,三里,直追西大山东北垂,复与江遇。回顾尖山与前峰并峙,中坳如马鞍,而左所之南,复有峰一支自西山突出,横亘其北,故路必东北从乌索桥抵热水塘,又西北至此也。此地正当尖山之北,其北则西大山渐伏,中逊而西,为巅滩过脉处;东大山直亘而南,分坠西窜,下突小山,横界于北,为松山坡,坡之北,即阿幸北进之峡。

其西北,高峰浮出于横坡之上,则阿幸、巅滩之间,又中界之一峰,所谓土瓜山也。行江东岸一里,复折而东北一里,抵东山腋下。

山峰丛立处,有两三家倚东坡而栖,是为松山。

从其前又北一里,上北山西亘之坡,一里蹑坡脊。其脊正西与崩塘相对,有坞西盘,而江水自北横界脊下,脊若堵墙。溯水北上,从脊间行二里,乃西北下。半里,有石屏西向立峰头,是为土主碑,乃神之所托也。从石西随坡下,涉江西上,乃滇滩关道,已茅塞不通。

惟茶山野人间从此出入,负茶、蜡、红藤、飞松、黑鱼,与松山、固栋诸土人交易盐布。中国指与边塞相对的中原地区亦间有出者,以多为所掠,不甚往也。

其关昔有守者,以不能安居,多遁去不处,今关废而田芜,寂为狐兔之穴矣。其隘亦纤坦,不甚崇险,去此三里,已望而知之,遂北下坡。一道从坞间溯江东岸北行,为度桥捷径;一道沿东坡北上,为托宿之所。乃下半里,渡东来小涧,复上东坡,北随之行。

二里,有四五家倚东山而居,即托宿之所也。其主人王姓者,夫妇俱伐木山中未归。

余将西度桥,望西山下投栖;闻其地江岸西庐,乃土舍所托,皆不纳客,纳客者惟东岸王店。

方踌躇间,一锄于田者,乃王之邻,谓其妇亦入山未归,不识可徐待接待之否。

余乃还待于其门。

久之妇归,为汲水而炊。

此地名土瓜山,西乃滇滩东北高峰南下之支,东乃雅乌直北崇亘之岭,中夹成坞,江流贯其间;南则土主碑之横冈自东而西突,北则土瓜山之东岭自西而东突,中界此坞,南别松山坡,北别阿幸厂,而自成函盖于中。盖滇滩土巡检昔为某姓,已绝,今为土居之雄者,日龙氏,与此隔江相向,虽末授职,而俨然以土舍自居矣。

二十六日凌晨起饭,西下行田间,半里,抵江岸。

溯江北行,有木桥跨江而西,度之。

复溯江西岸北行,一里,北上坡。半里,折而东,盘其东突之嘴。半里,复转而北,从坡上行。西循峰腰,东瞰江流,坞底至此,遂束而为峡。隔峡瞻东山之崖,崩石凌空,岩岩累石重重之状上拥,峡中之水,北自阿幸厂北姊妹山发源南下,南趋乌索而为固栋西江者也。

东西两界山,自姊妹山分支:西下穹为滇滩东北峰,而下为土瓜山;东下穹为阿幸东山,而南接雅乌。东山之东,北为明光,南为南香甸,第此山峻隔,路仄难逾,故行者避之。

北行西坡五里,稍下,有小涧自西而东,涉之北上,于是屡陟东突之坡,再渡东流之涧。

八里,西坪稍开,然北瞻姊妹,反茫不可见。又北二里,盘西山之嘴,始复见姊妹山北倚,而前壑之下,炉烟氤氲,厂庐在焉。遂五里而至厂。厂皆茅舍,有大炉、小炉。其矿为紫色巨块,如辰砂之状。有一某姓者,方将开炉,见余而留饭于龛中。言其北姊妹山后,即为野人出没之地,荒漠无人居,而此中时为野人所扰,每凌晨逾箐至,虽不满四五十人,而药箭甚毒,中之无不毙者。其妻与子,俱没于此,现葬山前。

姊妹山出斑竹,北去此三十里,可望而尽,不必登。明光逾峻而过,东去此四十里,然径仄无行者,恐箐深蔓翳,亦不可行。乃遂出,仍二十里下土瓜山。

又一里,过江桥而东,乃沿江南随坞中捷径,二里,抵西南坡下。江漱坡而南,路稍东,逾东峡来小涧。其涧西注于江,即前涉土主碑坡北之流。

江之西亦有小涧自滇滩南来,东注于江,其处乃正流即江之主流之会也。

复东南上坡半里,至石屏土主碑下,与前来之道合。又南越冈而下,过松山及诸所,二十里而入热水塘李老家。

时犹下午,遍观热水所泄,其出甚异。盖坞中有小水自东峡中注而西者,冷泉也。小水之左右,泉孔随地而出,其大如管,喷窍而上,作鼓沸状,滔滔有声,跃起水面者二三寸,其热如沸,有数孔突出一处者,有从石窞中斜喷者,其热尤甚。土人就其下流,作一圆池而露浴之。余畏其热,不能下体,仅踞池中石上拂拭之而已。

外即冷泉交流,若导入侵之即可浴。

此冷泉南坡之热水也。其北倚东坡之下,复有数处,或出于砂孔,或出于石窞,其前亦作圆池,而热亦如之。两池相望,而溢孔不啻百也。

滇游日记三十二相关文章

  • 柿园败将》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曩撰滦阳消夏录属草未定,遽为书肆所窃刊,非所愿也。然博雅君子,或不以为纰缪,且有以新续告者。因补缀旧闻,又成四卷。欧阳公曰:物尝聚于所好,岂不信哉!缘是知一有偏嗜,必有浸淫而不自...
  • 雷击巨蝎》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咸丰乙卯之夏,京师暴风雨,咸见一绯衣小儿腾空南行,如有翼能飞者,迅雷闪电随之,声势惊人。越一日一夜,小儿集于天津之城楼,手执一帕,挥舞不已,雷声轰轰,然旋绕左右,不敢下击。  如是者...
  • 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应梦 郑庄公掘地见母》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平王东迁,车驾至于洛阳,见市井稠密,宫阙壮丽,与镐京无异,心中大喜。京都既定,四方诸侯莫不进表称贺,贡献方物。惟有荆国不到,平王议欲征之。群臣谏曰:“蛮荆久在化外,宣王始...
  • 才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路 -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仲弓出去做鲁国权臣季家的管事,来问从政的原则。孔子告诉他在行政上领导政治的道理...
  • 段氏》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段瑞环,大名富翁也。四十无子。妻连氏最妒,欲买妾而不敢。私一婢,连觉之,挞婢数百,鬻诸河间栾氏之家。段日益老,诸侄朝夕乞贷,一言不相应,怒征声色。段思不能给其求,而欲嗣一侄,则群侄...
  • 周克昌》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淮上贡生周天仪,年五旬,止一子,名克昌,爱昵之。至十三四岁,丰姿益秀;而性不喜读,辄逃塾从群儿戏,恒终日不返。周亦听之。一日既暮不归,始寻之,殊竟乌有。夫妻号啕,几不欲生。  年余昌...
  •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东门之枌》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 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后50回 - - 话表三藏别了朱紫国王,整顿鞍马西进。行彀多少山原,历尽无穷水道,不觉的秋去冬残,又值春光明媚。师徒们正在路踏青玩景,忽见一座庵林,三藏滚鞍下马,站立大道之旁。行者问道:“...
  • 梦戏酌》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贪吝部 - - 梦戏酌 一人梦赴戏酌,方定席,为妻惊醒,乃骂其妻。妻曰:“不要骂,趁早睡去,戏文还未半本哩。” 梦美酒 一好饮者,梦得美酒,将热而饮之。忽被惊醒,乃大悔曰:“早知如...
  • 宋祁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宋祁 浪淘沙近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蝶恋花 雨过...
  • 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原文翻译 - - 《明史》350章 - - 广西瑶、僮居多,盘万岭之中,当三江之险,六十三山倚为巢穴,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布于桂林、柳州、庆远、平乐诸郡县者,所在蔓衍。而田州、泗城之属,尤称强悍。种类滋繁,莫可枚举。蛮...
  • 列传第一百九十八·土司》原文翻译 - - 《明史》350章 - - 西南诸蛮,有虞氏之苗,商之鬼方,西汉之夜郎、靡莫、邛、莋、僰、爨之属皆是也。自巴、夔以东及湖、湘、岭峤,盘踞数千里,种类殊别。历代以来,自相君长。原其为王朝役使,自周武王时孟...
  • 志第十一地理志五》原文翻译 - - 《辽史》50章 - - ◎地理志五   ○西京道   西京大同府,陶唐冀州之域。虞分并州。夏复属冀州。周《职方》,正北曰并州。战国属赵,武灵王始置云中郡。秦属代王国,后为平城县。魏属新兴郡。...
  •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50章 - - 泥婆罗,直吐蕃之西乐陵川。土多赤铜、犛牛。俗翦发逮眉,穿耳,楦以筒若角,缓至肩者为姣好。无匕箸,攫而食。其器皆用铜,其居版屋画壁。俗不知牛耕,故少田作,习 商贾。一幅布蔽身,日数...
  • 列传第二十八》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于志宁 高季辅 张行成(族孙易之 昌宗) 于志宁,雍州高陵人,周太师燕文公谨之曾孙也。父宣道,隋内史舍人。志宁,大业末为冠氏县长,时山东群盗起,乃弃官归乡里。高祖将入关,率群从...
  • 南蛮西南夷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从前高辛氏时发生犬戎入侵,天子因为犬戎的侵凌残暴感到忧虑,但攻打犬戎又不能取胜。于是向天下的人寻访招募,凡是能得到犬戎的将领吴将军脑袋的人,赏给一千镒黄金、一万户的采邑...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二十五 魏策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提要】这又是一篇大多数中国人都熟悉的名篇。文章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在于此文不仅在论辩上是经典,而且其在文学史上也是经典。...
  • 钱起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三十七 卷237_1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一作赵起诗)》钱起 睿想入希夷,真游到具茨。 玉銮登嶂远,云辂出花迟。 泉壑凝神处,阳和布泽时。 六龙多顺动,四海正雍熙。 卷237_2 ...
  • 武三思、张易之、薛曜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八十   卷80_1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武三思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乘龙。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