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东周列国志 > 下卷 >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下卷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

书籍:东周列国志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18-07-24
话说苏秦既“合纵”六国,遂将纵约写一通,投于秦关,关吏送与秦惠文王观之。惠文王大惊,谓相国公孙衍曰:“若六国为一,寡人之进取无望矣,必须画一计散其纵约,方可图大事。”
公孙衍曰:“首纵约者,赵也,大王兴师伐赵,视其先救赵者,即移兵伐之,如是,则诸侯惧而纵约可散矣。”
时张仪在座,意不欲伐赵,以负苏秦之德,乃进曰:“六国新合,其势未可猝离也,秦如伐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清河,燕悉锐师以助战,秦师拒斗不暇,何暇他移哉?夫近秦之国无如魏,而燕在北最远,大王诚遣使以重赂求成于魏,以疑各国之心,而与燕太子结婚,如此,则纵约自解矣。”惠文王称善,乃许魏还襄陵等七城以讲和。魏亦使人报秦之聘,复以女许配秦太子。
赵王闻之,召苏秦责之曰:“子倡为纵约,六国和亲,相与摈秦,今未逾年,而魏、燕二国皆与秦通,纵约之不足恃明矣,倘秦兵猝然加赵,尚可望二国之救乎?”
苏秦惶恐谢曰:“臣请为大王出使燕国,必有以报魏也。”
秦乃去赵适燕,燕易王以为相国,时易王新即位,齐宣王乘丧伐之,取十城,易王谓苏秦曰:“始先君以国听子,六国和亲,今先君之骨未寒,而齐兵压境,取我十城,如洹水之誓何?”苏秦曰:“臣请为大王使齐,奉十城以还燕。”
燕易王许之,苏秦见齐宣王曰:“燕王者,大王之同盟,而秦王之爱婿也,大王利其十城,不惟燕怨齐,秦亦怨齐矣,得十城而结二怨,非计也,大王听臣计,不如归燕之十城,以结燕、秦之欢,齐得燕、秦,于以号召天下不难矣。”宣王大悦,乃以十城还燕。
易王之母文夫人,素慕苏秦之才,使左右召秦入宫,因与私通。易王知之而不言。
秦惧,乃结好于燕相国子之,与联儿女之姻,又使其弟苏代、苏厉与子之结为兄弟,欲以自固。
燕夫人屡召苏秦,秦益惧,不敢往,乃说易王曰:“燕、齐之势终当相并,臣愿为大王行反间于齐。”易王曰:“反间如何?”秦对曰:“臣伪为得罪于燕,而出奔齐国,齐王必重用臣,臣因败齐之政,以为燕地。”易王许之,乃收秦相印。秦遂奔齐。
齐宣王重其名,以为客卿,秦因说宣王以田猎钟鼓之乐。宣王好货,因使厚其赋敛;宣王好色,因使妙选宫女。欲俟齐乱,而使燕乘之。宣王全然不悟,相国田婴,客卿孟轲极谏,皆不听。
宣王薨,子湣王地立,初年颇勤国政,娶秦女为王后,封田婴为薛公,号靖郭君,苏秦客卿用事如故。
话分两头,再说张仪闻苏秦去赵,知纵约将解,不与魏襄陵七邑之地。魏襄王怒,使人索地于秦,秦惠王使公子华为大将,张仪副之,帅师伐魏,攻下蒲阳。仪请于秦王,复以蒲阳还魏,又使公子繇质于魏,与之结好,张仪送之。魏襄王深感秦王之意,张仪因说曰:“秦王遇魏甚厚,得城不取,又纳质焉,魏不可无礼于秦,宜谋所以谢之。”
襄王曰:“何以为谢?”
张仪曰:“土地之外,非秦所欲也。大王割地以谢秦,秦之爱魏必深;若秦、魏合兵以图诸侯,大王之取偿于他国者,必十倍于今之所献也!”襄王惑其言,乃献少梁之地以谢秦,又不敢受质。秦王大悦,因罢公孙衍,用张仪为相。
时楚威王已薨,子熊槐立,是为怀王。张仪乃遣人致书怀王,迎其妻子,且言昔日盗璧之冤。楚怀王面责昭阳曰:“张仪贤士,子何不进于先君,而迫之使为秦用也?”昭阳嘿然甚愧,归家发病死。
怀王惧张仪用秦,复申苏秦“合纵”之约,结连诸侯,而苏秦已得罪于燕,去燕奔齐,张仪乃见秦王,辞相印,自请往魏。惠文王曰:“君舍秦往魏何意?”
仪对曰:“六国溺于苏秦之说,未能即解,臣若得魏柄,请令魏先事秦,以为诸侯之倡。”惠文王许之。
仪遂投魏,魏襄王果用为相国,仪因说曰:“大梁南邻楚,北邻赵,东邻齐,西邻韩,而无山川之险可恃,此四分五裂之道也,故非事秦,国不得安。”魏襄王计未定,张仪阴使人招秦伐魏,大败魏师,取曲沃。髯翁有诗云:
仕齐却为燕邦去,相魏翻因秦国来。
虽则纵横分两路,一般反复小人才。
襄王怒,益不肯事秦,谋为“合纵”,仍推楚怀王为“纵约长”。于是苏秦益重于齐。
时齐相国田婴病卒,子田文嗣为薛公,号为孟尝君。
田婴有子四十余人,田文乃贱妾之子。
以五月五日生,初生时,田婴戒其妾弃之勿育,妾不忍弃,乃私育之,既长五岁,妾乃引见田婴,婴怒其违命,文顿首曰:“父所以见弃者何故?”婴曰:“世人相传五月五日为凶日,生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于父母。”文对曰:“人生受命于天,岂受命于户耶?若必受命于户,何不增而高之?”婴不能答,然暗暗称奇。
及文长十余岁,便能接应宾客,宾客皆乐与之游,为之延誉,诸侯使者至齐,皆求见田文。于是田婴以文为贤,立为适子,遂继薛公之爵,号孟尝君。
孟尝君既嗣位,大筑馆舍,以招天下之士,凡士来投者,不问贤愚,无不收留,天下亡人有罪者皆归之。
孟尝君虽贵,其饮食与诸客同。一日,待客夜食,有人蔽其火光,客疑饭有二等,投筋辞去,田文起坐,自持饭比之,果然无二。客叹曰:“以孟尝君待士如此,而吾过疑之,吾真小人矣,尚何面目立其门下。”乃引刀自刭而死。孟尝君哭临其丧甚哀,众客无不感动。
归者益众,食客尝满数千人。
诸侯闻孟尝君之贤,且多宾客,皆尊重齐,相戒不敢犯其境,正是:
虎豹踞山群兽远,蛟龙在水怪鱼藏。
堂中有客三千辈,天下人人畏孟尝。
再说张仪相魏三年,而魏襄王薨,子哀王立。楚怀王遣使吊丧,因征兵伐秦,哀王许之。韩宣惠王、赵武灵王、燕王哙皆乐于从兵。
楚使者至齐,齐湣王集群臣问计,左右皆曰:“秦甥舅之亲,未有仇隙,不可伐。”苏秦主“合纵”之约,坚执以为可伐。
孟尝君独曰:“言可伐与不可伐,皆非也,伐则结秦之仇,不伐则触五国之怒,以臣愚计,莫如发兵而缓其行,兵发则不与五国为异同。行缓则可观望为进退。”湣王以为然,即使孟尝君帅兵二万以往。
孟尝君方出齐郊,遽称病延医疗治,一路耽搁不行。
却说韩、赵、魏、燕四王,与楚怀王相会于函谷关外,刻期进攻。怀王虽为“纵约长”,那四王各将其军,不相统一。秦守将樗里疾大开关门,陈兵索战,五国互相推诿,莫敢先发。
相持数日,樗里疾出奇兵,绝楚饷道,楚兵乏食,兵士皆哗,樗里疾乘机袭之,楚兵败走,于是四国皆还。孟尝君未至秦境,而五国之师已撤矣,此乃孟尝君之巧计也。
孟尝君回齐,齐湣王叹曰:“几误听苏秦之计。”乃赠孟尝君黄金百斤为食客费,益爱重之。苏秦自愧以为不及。
楚怀王恐齐、秦交合,乃遣使厚结于孟尝君,与齐申盟结好,两国聘使往来不绝。
自齐宣王之世,苏秦专贵宠用,左右贵戚多有妒者;及湣王时,秦宠未衰。今日湣王不用苏秦之计,却依了孟尝君,果然伐秦失利,孟尝君受多金之赏,左右遂疑王已不喜苏秦矣,乃募壮士怀利匕首,刺苏秦于朝。匕首入秦腹,秦以手按腹而走,诉于湣王。湣王命擒贼,贼已逸去不可得,苏秦曰:“臣死之后,愿大王斩臣之头,号令于市曰:‘苏秦为燕行反间于齐,今幸诛死,有人知其阴事来告者,赏以千金!’如是,则贼可得也。”言讫拔去匕首,血流满地而死。
湣王依其言,号令苏秦之头于齐市中,须臾,有人过其头下,见赏格,自夸于人曰:“杀秦者,我也。”市吏因执之以见湣王,王令司寇以严刑鞫之,尽得主使之人,诛灭凡数家。史官论苏秦虽身死,犹能用计自报其仇,可为智矣!而身不免见刺,岂非反覆不忠之报乎?
苏秦死后,其宾客往往泄苏秦之谋,言:“秦为燕而仕齐。”湣王始悟秦之诈,自是与燕有隙。欲使孟尝君将兵伐燕,苏代说燕王,纳质子以和齐,燕王从之,使苏厉引质子来见湣王,湣王恨苏秦不已,欲囚苏厉,苏厉呼曰:“燕王欲以国依秦,臣之兄弟陈大王之威德,以为事秦不如事齐,故使臣纳质请平,大王奈何疑死者之心,而加生者之罪乎?”湣王悦,乃厚待苏厉。厉遂委质为齐大夫,苏代留仕燕国。史官有《苏秦赞》曰:
季子周人,师事鬼谷,
揣摩既就,《阴符》伏读。
合纵离横,佩印者六,
晚节不终,燕齐反覆。
再说张仪见六国伐秦无成,心中暗喜;及闻苏秦已死,乃大喜曰:“今日乃吾吐舌之时矣。”遂乘间说魏哀王曰:“以秦之强,御五国而有余,此其不可抗明矣,本倡‘合纵’之议者苏秦,而秦且不保其身,况能保人国乎?夫亲兄弟共父母者,或因钱财争斗不休,况异国哉?大王犹执苏秦之议,不肯事秦,倘列国有先事秦者,合兵攻魏,魏其危矣。”
哀王曰:“寡人愿从相国事秦,诚恐秦不见纳,奈何?”
张仪曰:“臣请为大王谢罪于秦,以结两国之好。”
哀王乃饰车从,遣张仪入秦求和,于是秦、魏通好,张仪遂留秦,仍为秦相。
再说燕相国子之身长八尺,腰大十围,肌肥肉重,面阔口方,手绰飞禽,走及奔马。自燕易王时,已执国柄,及燕王哙嗣位,荒于酒色,但贪逸乐,不肯临朝听政,子之遂有篡燕之意。苏代、苏厉与子之相厚,每对诸侯使者扬其贤名,燕王哙使苏代如齐,问候质子,事毕归燕,燕王哙问曰:“闻齐有孟尝君,天下之大贤也,齐王有此贤臣,遂可以霸天下乎?”
代对曰:“不能。”
哙问曰:“何故不能?”
代对曰:“知孟尝君之贤,而任之不专,安能成霸?”
哙曰:“寡人独不得孟尝君为臣耳,何难专任哉?”
苏代曰:“今相国子之明习政事,是即燕之孟尝君也。”
哙乃使子之专决国事。
忽一日,哙问于大夫鹿毛寿曰:“古之人君多矣,何以独称尧、舜?”
鹿毛寿亦是子之之党,遂对曰:“尧、舜所以称圣者,以尧能让天下于舜,舜能让天下于禹也。”
哙曰:“然则禹何为独传于子?”
鹿毛寿曰:“禹亦尝让天下于益,但使代理政事,而未尝废其太子,故禹崩之后,太子启竟夺益之天下,至今论者谓禹德衰,不及尧、舜,以此之故。”
燕王曰:“寡人欲以国让于子之,事可行否?”
鹿毛寿曰:“王如行之,与尧、舜何以异哉?”
哙遂大集群臣,废太子平,而禅国于子之,子之佯为谦逊,至于再三,然后敢受,乃郊天祭地,服衮冕执圭,南面称王,略无惭色,哙反北面列于臣位,出就别宫居住。苏代、鹿毛寿俱拜上卿。
将军市被心中不忿,乃帅本部军士往攻子之,百姓亦多从之,两下连战十余日,杀伤数万人,市被终不胜,为子之所杀,鹿毛寿言于子之曰:“市被所以作乱者,以故太子平在也!”子之因欲收太子平,太傅郭隗与平微服共逃于无终山避难,平之庶弟公子职出奔韩国,国人无不怨愤。
齐湣王闻燕乱,乃使匡章为大将,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兵。燕人恨子之入骨,皆箪食壶浆,以迎齐师,无有持寸兵拒战者。
匡章出兵凡五十日,兵不留行,直达燕都,百姓开门纳之,子之之党见齐兵众盛,长驱而入,亦皆耸惧奔窜,子之自恃其勇,与鹿毛寿率兵拒战于大衢,兵士渐散,鹿毛寿战死,子之身负重伤,犹格杀百余人,力竭被擒。
燕王哙自缢于别宫,苏代奔周。匡章因毁燕之宗庙,尽收燕府库中宝货,将子之置囚车中,先解去临淄献功。燕地三千余里,大半俱属于齐,匡章留屯燕都,以徇属邑,此周赧王元年事也。
齐湣王亲数子之之罪,凌迟处死,以其肉为醢,遍赐群臣。
子之为王才一岁有余,痴心贪位,自取丧灭,岂不愚哉?
燕人虽恨子之,见齐王意在灭燕,众心不服,乃共求故太子平,得之于无终山,奉以为君,是为昭王,郭隗为相国。时赵武灵王不忿齐之并燕,使大将乐池迎公子职于韩,欲奉立为燕王,闻太子平已立,乃止。郭隗传檄燕都,告以恢复之义,各邑已降齐者,一时皆叛齐为燕。
匡章不能禁止,遂班师回齐。
昭王仍归燕都,修理宗庙,志复齐仇,乃卑身厚币,欲以招来贤士,谓相国郭隗曰:“先王之耻,孤早夜在心,若得贤士,可与共图齐事者,孤愿以身事之,惟先生为孤择其人。”
郭隗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之马,途遇死马,旁人皆环而叹息,涓人问其故,答曰:‘此马生时,日行千里,今死,是以惜之。’涓人乃以五百金买其骨,囊负而归。君大怒曰:‘此死骨何用,而废弃吾多金耶?’涓人答曰:‘所以费五百金者,为千里马之骨故也。此奇事,人将竞传,必曰:‘死马且得重价,况活马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得千里之马三匹。今王欲致天下贤士,请以隗为马骨,况贤于隗者,谁不求价而至哉?”
于是昭王特为郭隗筑宫,执弟子之礼,北面听教,亲供饮食,极其恭敬。复于易水之旁,筑起高台,积黄金于台上,以奉四方贤士,名曰招贤台,亦曰黄金台。于是燕王好士,传布远近,剧辛自赵往,苏代自周往,邹衍自齐往,屈景自卫往,昭王悉拜为客卿,与谋国事。元刘因有《黄金台诗》云:
燕山不改色,易水无剩声。
谁知数尺台,中有万古情!
区区后世人,犹爱黄金名。
黄金亦何物,能为贤重轻?
周道日东渐,二老皆西行。
养民以致贤,王业自此成。
话分两头,再说齐湣王既胜燕,杀燕王哙与子之,威震天下,秦惠文王患之,而楚怀王为“纵约长”,与齐深相结纳,置符为信。秦王欲离齐、楚之党,召张仪问计。张仪奏曰:“臣凭三寸不烂之舌,南游于楚,伺便进言,必使楚王绝齐而亲于秦。”
惠文王曰:“寡人听子。”张仪乃辞相印游楚。
知怀王有嬖臣,姓靳名尚,在王左右,言无不从,乃先以重贿纳交于尚,然后往见怀王。怀王重张仪之名,迎之于郊,赐坐而问曰:“先生辱临敝邑,有何见教?”
张仪曰:“臣之此来,欲合秦、楚之交耳!”
楚怀王曰:“寡人岂不愿纳交于秦哉?但秦侵伐不已,是以不敢求亲也。”
张仪对曰:“今天下之国虽七,然大者无过楚、齐,与秦而三耳。秦东合于齐则齐重,南合于楚则楚重,然寡君之意,窃在楚而不在齐,何也?以齐为婚姻之国,而负秦独深也,寡君欲事大王,虽仪亦愿为大王门阑之厮。而大王与齐通好,犯寡君之所忌,大王诚能闭关而绝齐,寡君愿以商君所取楚商、於之地六百里,还归于楚,使秦女为大王箕帚妾,秦、楚世为婚姻兄弟,以御诸侯之患。惟大王纳之!”
怀王大悦曰:“秦肯还楚故地,寡人又何爱于齐?”
群臣皆以楚复得地,合词称贺,独一人挺然出奏曰:“不可,不可!以臣观之,此事宜吊不宜贺!”楚怀王视之,乃客卿陈轸也,怀王曰:“寡人不费一兵,坐而得地六百里,群臣贺,子独吊,何故?”
陈轸曰:“王以张仪为可信乎?”
怀王笑曰:“何为不信?”
轸曰:“秦所以重楚者,以有齐也。今若绝齐,则楚孤矣,秦何重于孤国,而割六百里之地以奉之耶?此张仪之诡计也,倘绝齐而张仪负王,不与王地,齐又怨王,而反附于秦,齐、秦合而攻楚,楚亡可待矣!臣所谓宜吊者,为此也。王不如先遣一使随张仪往秦受地,地入楚而后绝齐未晚。”
大夫屈平进曰:“陈轸之言是也,张仪反覆小人,决不可信!”
嬖臣靳尚曰:“不绝齐,秦肯与我地乎?”
怀王点头曰:“张仪不负寡人明矣,陈子闭口勿言,请看寡人受地。”遂以相印授张仪,赐黄金百镒,良马十驷,命北关守将勿通齐使,一面使逢侯丑随张仪入秦受地。
张仪一路与逢侯丑饮酒谈心,欢若骨肉,将近咸阳,张仪诈作酒醉,失足坠于车下,左右慌忙扶起,仪曰:“吾足胫损伤,急欲就医。”先乘卧车入城,表奏秦王,留逢侯丑于馆驿,仪闭门养病不入朝,逢侯丑求见秦王不得,往候张仪,只推未愈,如此三月,丑乃上书秦王,述张仪许地之言,惠文王复书曰:“仪如有约,寡人必当践之,但闻楚与齐尚未决绝,寡人恐受欺于楚,非得张仪病起,不可信也。”
逢侯丑再往张仪之门,仪终不出,乃遣人以秦王之言,还报怀王,怀王曰:“秦犹谓楚之绝齐未甚耶?”乃遣勇士宋遗假道于宋,借宋符直造齐界,辱骂湣王。
湣王大怒,遂遣使西入秦,愿与秦共攻楚国,张仪闻齐使者至,其计已行,乃称病愈入朝,遇逢侯丑于朝门,故意讶曰:“将军胡不受地,乃尚淹吾国耶?”
丑曰:“秦王专候相国面决,今幸相国玉体无恙,请入言于王,早定地界,回覆寡君。”
张仪曰:“此事何须关白秦王耶,仪所言者,乃仪之俸邑六里,自愿献于楚王耳。”
丑曰:“臣受命于寡君,言商、於之地六百里,未闻只六里也。”
张仪曰:“楚王殆误听乎,秦地皆百战所得,岂肯以尺土让人,况六百里哉?”
逢侯丑还报怀王。
怀王大怒曰:“张仪果是反覆小人,吾得之,必生食其肉!”遂传旨发兵攻秦,客卿陈轸进曰:“臣今日可以开口乎?”怀王曰:“寡人不听先生之言,为狡贼所欺,先生今日有何妙计?”
陈轸曰:“大王已失齐助,今复攻秦,未见利也,不如割两城以赂秦,与之合兵而攻齐,虽失地于秦,尚可取偿于齐。”
怀王曰:“本欺楚者,秦也,齐何罪焉,合秦而攻齐,人将笑我?”
即日拜屈匄为大将,逢侯丑副之,兴兵十万,取路天柱山西北而进,径袭蓝田。
秦王命魏章为大将,甘茂为副,起兵十万拒之,一面使人征兵于齐,齐将匡章亦率师助战,屈匄虽勇,怎当二国夹攻,连战俱北。秦、齐之兵追至丹阳,屈匄聚残兵复战,被甘茂斩之,前后获首级八万有余,名将逢侯丑等死者七十余人,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楚国震动。
韩、魏闻楚败,亦谋袭楚。
楚怀王大惧,乃使屈平如齐谢罪,使陈轸如秦军,献二城以求和。魏章遣人请命于秦王,惠文王曰:“寡人欲得黔中之地,请以商、於地易之,如允便可罢兵。”魏章奉秦王之命,使人言于怀王,怀王曰:“寡人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如上国肯以张仪畀楚,寡人情愿献黔中之地为
谢。”不知秦王肯放张仪入楚否?且看下回分解。

第九十一回 学让国燕哙召兵 伪献地张仪欺楚相关文章

  • 惧诫》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易》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书》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尸子》曰:“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圣乎!以天下让,不为兆人也...
  •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男头上疮癣,至今款愈。近日每天洗两次,夜洗药水,早洗开水,本无大毒,或可因勒洗而好。闻四弟言,家中连年生热毒者八人,并男共九人,恐祖坟有不净处...
  • 长治女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陈欢乐,潞之长治人,有女慧美。一道士行乞,睨之而去。由是日持钵近廛间。适一瞽人自陈家出,道士追与同行,问何来。瞽云:“适从陈家推造命。”道士曰:“闻其家有女郎,...
  • 兵势篇译文》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译文 - - 孙子说: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
  • 》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我虽异事,及尔同...
  • 北山》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 勖学》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夫学者所以清澄性理, 簸扬埃秽, 雕锻矿璞, 砻炼屯钝, 启导聪明, 饰染质素, 察往知来, 博涉劝戒, 仰观俯察, 於是乎在, 人事王道, 於是乎备. 进可以为国, 退可以保...
  • 狗头师》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狗头师 馆师岁暮买舟回家。舟子问曰:“相公贵庚?”答曰:“属狗的,开年已是五十岁了。”舟人曰:“我也属狗,为何贵贱不等?”又问:“哪一月生的...
  • 不愿富》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不愿富 一鬼托生时,冥王判作富人。鬼曰:“不愿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足矣。”冥王曰:“要银子便再与你几万,这样安闲清福,却不许你...
  • 赵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赵崇 如梦令 日日酒围花阵。画阁红楼相近。残月醉归来,长是雨羞云困。低问。低问。独自绣帏睡稳。 如梦令 窗外燕娇莺妒。窗下梦魂无据。梦好却频惊,不到彩云深处。无绪。无...
  • 昭公·昭公十九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己卯,地震。秋,齐高发帅师伐莒。冬,葬许悼公。   【传】十九年春,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令尹子瑕城郏。叔孙昭子曰:「...
  • 汉纪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前169)》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汉纪七汉文帝前十一年(壬申,公元前169年)   [1]冬,十一月,上行幸代;春,正月,自代还。   [1]冬季,十一月,文帝巡行代国;春季,正月,文帝自代国返回长安。   [2]夏,六月,梁怀王揖...
  • 卷二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三》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王汝训,字古师,聊城人。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万历初,入为刑部主事。改兵部,累迁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l...
  • 赵良嗣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赵良嗣,本是燕人马植,世代为辽国大族,官至光禄卿。他行为污浊且乱伦,人们极端鄙视他。政和初年,童贯出使辽国,走到卢沟,马植晚上见到他的侍史,自称有灭燕的办法,于是才得以拜见童贯。...
  • 刘元进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50章 - - 余杭人刘元进,从小就喜欢侠义,被州里尊崇。 他两手各长一尺多,两臂下垂后,手指超过膝盖。 炀帝发起辽东战争,百姓騷动不安。 元进自以为相貌非常,陰有异志,于是聚集亡命之徒...
  • 江子一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江 子一字元贞,济陽考城人,晋朝散骑常侍江 统的第七世孙。父亲江 法成,天监年间任奉朝请。 江 子一年少时好学,有志向,操行好,因家里穷困缺少给养,故一生素食。起初任王国侍郎、...
  • 萧景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萧景字子昭,高祖的堂兄弟。父名崇之,字茂敬,是左光禄大夫道赐的儿子。道赐共有三个儿子:长子萧尚之,字茂先;次子太祖文皇帝;第三子萧崇之。起初,萧道赐居住在乡里时,注重礼节待人谦让...
  • 傅琰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100章 - -   傅琰字季王圭,是北地灵州人。祖父傅邵,曾任员外郎。父亲傅僧南齐书..,曾任安东录事参军。   傅琰姿仪美妙,初仕任宁蛮参军,本州主簿,宁蛮功曹。宋朝永光元年(465),补诸暨武...
  • 姚合的唐诗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九十八 卷498_1 《闲居遣怀十首》姚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闲卧销长日,亲朋笑我疏。 诗...
  • 张谓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九十七 卷197_1 《读后汉逸人传二首》张谓 子陵没已久,读史思其贤。 谁谓颍阳人,千秋如比肩。 尝闻汉皇帝,曾是旷周旋。 名位苟无心,对君犹可眠。 东过富春渚,乐此佳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