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反经 > 下卷 > 定名

反经

《反经》下卷定名

《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反经》由唐人赵蕤著,具文学、史料、镜鉴三重价值。原名《长短经》,有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

《反经》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定名

书籍:反经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20-01-20
夫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识鉴不显。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故称之曰:道、德、仁、义、礼、智、信。

夫道者,人之所蹈也。居知所为,行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又曰:道者,谓人之所蹈,使万物不失其所由也。)

德者,人之所得也。使人各得其所欲,谓之德。

仁者,爱也。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又曰: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悲恻隐之心,遂其生成。)

义者,宜也。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又曰: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建功立事也。)

礼者,履也。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又曰: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君之序也。又曰:立善防恶,谓之礼也。)

智者,人之所知也。以定乎得失是非之情,谓之智。

信者,人之所承也。发号施令,以一人心,谓之信。

见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谓之术。(又曰: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

《说苑》曰:“从命利君,谓之顺(又曰:君正臣从,谓之顺也。)。从命病君,谓之谀(又曰:应言而不言,谓之隐;应谏而不谏,谓之谀。又曰:君僻臣从,谓之逆也。);逆命利君,谓之忠(又曰: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孙卿曰: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补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忠也。);逆命病君,谓之乱(又曰:赏无功,谓之乱。)。君有过失,将危国家,有能尽言于君。用则留,不用则去,谓之谏;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诤。能率群下以谏于君,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谓之辅。抗君之命,反君之事,安国之危,除主之辱,谓之弼。”(故谏、诤、辅、弼者,可谓社稷之臣,明君之所贵也。)

《庄子》曰:“莫之顾而进,谓之佞。俙意导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恶,谓之谗。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匿。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

古语曰:“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以贤代贤,谓之夺;以不肖代贤,谓之伐。缓令急诛,谓之暴;取善自与,谓之盗;罪不知改,谓之虐;敬不中礼,谓之野;禁而不止,谓之逆。(又曰:恭不中行,谓之逆。又曰:令而不行,谓之障。)禁非立是,谓之法;知善不行,谓之狂;知恶不改,谓之惑。”

太公曰:“收天下珠玉、美女、金银、彩帛,谓之残。收暴虐之吏,杀无罪之人,非以法度,谓之贼(《庄子》曰:析交离亲,谓之贼。孙卿曰: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国之贼也。)。贤人不至,谓之蔽。忠臣不至,谓之塞。色取人而实远之,谓之虚。不以诚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诚事己,谓之愚。分于道,谓之性(分谓始得为人)。形于一,谓之命(受阴阳刚柔之性,故曰:形于一也。)。凡人函五常之性,而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气,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

或曰:“乐与音同乎?”对曰:“昔魏文侯问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曰:‘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文侯曰:‘敢问何如?’子夏曰:‘夫古乐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疫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为父子君臣,以为之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今君之所好者,溺音乎!郑音好滥,淫志也;宋音燕安,溺志也;卫音趋数,烦志也;齐音傲僻,骄志也。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此音乐之异也。’”(董生曰:“古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时者,而以深入教化于人,然后功成作乐。乐其德也。故国风淫俗在于管弦。”《乐书》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正,而理道备矣。”此又声、音之异也。)

或曰:“音与乐,既闻命矣。敢问仪与礼同乎?”对曰:“昔赵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于太叔,太叔曰:‘是仪也,非礼也。吉也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经者,道之常也。),地之义也(义者,利之宜也。),民之行也(行者,民之所履也。)。’天地之经,民实则之。则天之明(日月星辰,天之明也。),因地之性(高下刚柔,地之性也。),生其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也。),用其五行(金木水火土也)。气为五味(酸咸辛甘苦也),发为五色(青黄赤白黑,发见于是非分别也。),章为五声(宫商角征羽也)。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滋味声色,过则伤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制礼以奉其性也)。人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此六者,皆禀阴阳风雨晦明之气也。)。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使不过节也)。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斗。哀乐不失,乃能协于天地之性,是以长久(协和也)。故人能曲直以从礼者,谓之成人。”’”

或曰:“然则何谓为仪?”对曰:“养国子,教之六仪;祭祀之容,穆穆皇皇;宾客之容,俨恪矜庄;朝廷之容,济济跄跄;丧纪之容,累累颠颠(累,音力追反。颠,音田,忧思之貌。);军旅之容,暨暨詻詻(詻,音额。教令之貌。);车马之容,騑騑翼翼。此礼仪之异也。夫定名之弊,在于钩鈲析辞(鈲,音普觅反。)。苟无其弊,则定名之妙也。”

论曰:班固九流,其九曰杂家,兼儒墨,合名法。傅子九品,其九曰杂才,以长讽议。由是观之,杂说之益,有自来矣。故着此篇,盖立理叙事,以示将来君子矣。

定名相关文章

  • 县令意外超迁之喜》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武进赵厚子廉访(仁基)以道光六年进士为江西知县,时年且四十矣。旋调知安徽泾县,权怀宁县事。道光十三年,以捕获桃源掘河奸民陈端,优沼褒勉,赏戴花翎,以直隶州升用。明年,补滁州直隶州...
  • 主一不乱》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屠龙子与都黎奕,都黎数败。馆人怜而助之,又败。观者皆愕,胥助焉。从者请已,曰:“吾闻寡不敌众,彼方鸠群知,吾忧子之不胜以圮前劳也。”屠龙子弗应,坐而奕如故。都黎乃大败...
  •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虞博士出来会了这几个人,大家见礼坐下。迟衡山道:“晚生们今日特来,泰伯祠大祭商议主祭之人,公中说,祭的是大圣人,必要个贤者主祭,方为不愧;所以特来公请老先生。”虞...
  •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鲍廷玺走到阊门,遇见跟他哥的小厮阿三。阿三前走,后面跟了一个闲汉,挑了一担东西,是些三牲和些银锭、纸马之类。鲍廷玺道:“阿三,倪大太爷在衙门里么?你这些东西叫人挑了...
  • 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
  • 防有鹊巢》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 中谷有蓷》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中谷有蓷,其干矣。有女仳离,慨其矣。慨其矣,遇人之艰难矣。中谷有蓷,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 纳粟诗》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纳粟诗 赠纳粟诗曰:“革车(言三百两)买得截然高(言大也),周子窗前满腹包(言草也)。有朝若遇高曾祖(言考也),焕乎其有没分毫(言文章)。” 考监 一监生过国学门,闻祭酒方盛...
  • 刘将孙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刘将孙 踏莎行(闲游)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阮郎归(舟中作...
  • 庄公·庄公十五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夏,夫人姜氏如齐。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郑人侵宋。冬十月。   【传】十五年春,复会焉,齐始霸也。   秋,诸侯...
  • 卷二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三十八》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孙承宗,字稚绳,高阳人。貌奇伟,须髯戟张。与人言,声殷墙壁。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材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
  • 列传第七十三·外国下》原文翻译 - - 《金史》150章 - - 高丽国王,王楷。其地鸭绿江以东,曷懒路以南,东南皆至于海。自辽时,岁时遣使修贡,事具《辽史》。   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唐灭高丽,粟末保东牟山渐强大,号渤...
  • 真宗纪》原文翻译 - - 《宋史》50章 - - (一)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名恒,太宗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元德皇后李氏。起初,乾德五年(967),五星与镇星一起聚于奎宿。第二年正月,元德皇后梦到衣服的大...
  • 李陈庞陈桥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李恂、陈禅、庞参、陈龟、桥玄) ◆李恂传,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少学《韩诗》,教授诸生常数百人。太守颍川李鸿请署李恂为功曹,没有到职,而州里召他做从事。恰逢李鸿死去,李恂不...
  • 薛宣朱博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少为廷尉书佐、都船狱吏。后以大司农斗食属察廉,补不其丞。琅邪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从宣历行属县,还至府,令妻子与相见,戒曰:“赣君...
  • 田敬仲完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陈完是陈厉公陈佗的儿子。 陈完出生时,周朝太史经过陈国,陈厉公让太史为陈完占卜未来,得到的是由《观》卦变为《否》,卦辞的大意是:“观览国家的礼乐文采,有利于作君王的宾客...
  • 五味论》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五味论第六十三 黄帝问于少俞曰: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余知...
  • 温庭筠古诗代表作品》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七十九 卷579_1 《车驾西游因而有作》温庭筠 宣曲长杨瑞气凝,上林狐兔待秋鹰。 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林。 卷579_2 《伤温德彝(一作伤边将)》温庭筠 昔年戎虏犯榆...
  • 李世民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一 卷1_1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山楂 释名 赤瓜子、鼠楂、猴楂、茅楂、羊还球、棠球子、山里果。 气味 酸、冷、无毒 主治 1、食肉不消。用山楂肉四两,水煮食,并饮其汁。 2、偏坠疝气。用山楂肉、茴香(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