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陈书 > 100章 > 顾野王传

陈书

《陈书》100章顾野王传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陈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顾野王传

书籍:陈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祖父顾子乔,为梁朝东中郎武陵王府参军事。父亲顾火亘,担任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因通晓儒术而知名。
顾野王年幼好学。七岁时,习读五经,略知大意。九岁时,能写文章,他曾作《日赋》,领军朱异看后觉得他不同寻常。十二岁时,他跟随父亲到建安,撰写了《建安地记》二篇。长大后他通览经文史籍,精心默记,天文地理,占卜占候,虫书大篆,无不精通。梁大同四年(538),担任太学博士,后调任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任扬州刺史时,顾野王和琅邪王褒都是他的宾客,宣城王很爱他们的才能。顾野王还爱丹青,擅长绘画,于是宣城王在东府建斋,命令顾野王画古代贤像,王褒写赞,当时人称他们为二绝。
侯景之乱时,顾野王因父亲去世,回到吴郡,召募同乡数百人,跟随义军援助京师。顾野王身体瘦弱,身高六尺,又因在服丧期间伤心过度,近乎体不胜衣,但他执戈披甲打仗,显现自己臣为君死之义时,慨慷激昂,这时看见他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强壮,京城陷落后,顾野王逃回会稽,不久又去东扬,和刘归义守城抵抗贼寇。侯景之乱平定后,太尉王僧辩很赞赏他,让他督管海盐县。
高祖做宰相时,任顾野王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不久迁任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560),诏令补为撰史学士,不久加任招远将军。光大元年(567),顾陈书野王担任镇东鄱陽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570),调任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时,顾野王兼任东宫管记,原职务不变。太建六年,野王担任太子率更令,不久领大著作,掌国史,主持梁史事,兼任东宫通事舍人。当时宫内官员有济陽的江总,吴国的陆琼,北地的傅纟宰,吴兴的姚察,他们都才高学显,议论他们的人都推重他。后调任黄门侍郎,光禄卿,主持五礼事,其他官职不变。太建十三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诏命追赠他为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追赠右卫将军。
顾野王年少时因笃学纯厚而知名,从不与人争吵,看他的长相,好像不善辞令,但当他勉力而行时,皆人所不及。他的三弟顾充国早死,他便为三弟抚养幼小,情义很重。他所撰写的著作有《玉篇》三十卷,《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分野枢要》一卷,《续洞冥纪》一卷,《玄象表》一卷,都流行于世。还曾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写完就去世了。有文集二十卷。

顾野王传相关文章

  • 围师》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围师必阙。”何以明之?  黄巾贼韩忠据宛,朱隽、张超围之。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因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退保小城,乞降,诸将欲听之。隽...
  •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治家篇 - - 澄侯四弟左右:  此间于十九日,忽被大股贼匪,窜入羊栈岭,去祁门老营,仅六十里,人心大震。幸鲍张两军,于念日念一日,大战获胜,克复黟县,追则出岭,转危为安。此次之险,倍于八月廿五徽州失...
  • 两世夫妻》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两世夫妇如韦皋、玉箫者,盖有之矣。景州李西崖言,乙丑会试,见贵州一孝廉,述其乡民家生一子,甫能言,即云我前生某氏之女,某氏之妻,夫名某字某,吾卒时夫年若干,今年当若干,所居之地,距民家...
  • 鬼牒》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余在乌鲁木齐,军吏具文牒数十纸,捧墨笔请判曰:凡客死于此者,其棺归籍,例给牒。否则魂不得入关。以行于冥司,故不用朱判,其印亦以墨。视其文鄙诞殊甚。余曰:此胥役托词取钱耳,启将军除...
  • 第九十回 苏秦合纵相六国 张仪被激往秦邦》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苏秦、张仪辞鬼谷下山,张仪自往魏国去了,苏秦回至洛阳家中。老母在堂,一兄二弟,兄已先亡,惟寡嫂在,二弟乃苏代、苏厉也。一别数年,今日重会,举家欢喜,自不必说。过了数日,苏秦欲出...
  • 第二十七回 骊姬巧计杀申生 献公临终嘱荀息》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晋献公既并虞、虢二国,群臣皆贺,惟骊姬心中不乐。他本意欲遣世子申生伐虢,却被里克代行,又一举成功,一时间无题目可做。乃复与优施相议,言:“里克乃申生之党,功高位重,我无...
  • 法律不外人情》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张 - -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孟家找曾子的学生阳肤做士师,勉强比方,士师约等于现在的司法行政部长,但权还更大,可以直接处理执行的...
  • 十四寒》原文翻译 - - 《笠翁对韵》上卷 - - 家对国,治对安。地主对天官。坎男对离女,周诰对殷盘。三三暖,九九寒。杜撰对包弹。古壁蛩声匝,闲亭鹤影单。燕出帘边春寂寂,莺闻枕上漏珊珊。池柳烟飘,日夕郎归青锁闼;阶花雨过,月明...
  • 弹祢》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汉末有祢衡者, 年二十有三, 孔文举齿过知命, 身居九列, 文学冠群, 少长称誉, 名位殊绝, 而友衡於布衣, 又表荐之於汉朝, 以为宜起家作台郎.云:“惟岳降神, 异...
  • 何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何 姓氏祖宗:韩安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
  • 黎廷瑞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黎廷瑞 大江东去(题项羽庙) 鲍鱼腥断,楚将军、鞭虎驱龙而起。空费咸阳三月火,铸就金刀神器。垓下兵稀,阴陵道隘,月黑云如垒。楚歌B278发,山川都姓刘矣。 悲泣呼醒虞姬,和伊死别,雪刃...
  • 表第四·诸王世表四》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诸王世表四
  • 表第三·诸王世表三》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诸王世表三
  • 卷六十九 列传第七》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耶律屋质耶律吼何鲁不耶律安搏耶律洼耶律颓昱耶律挞烈耶律屋质,字敌辇,系出孟父房。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博学,知天文。   会同间,为惕隐。太宗...
  • 蓝王圭传(附康履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蓝王圭、康履,起初都是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曾经跟从康王出使到金人军营。等到设元帅府后,他们一起主管机宜文字。朝廷派人催元帅府发兵救援京城,康履等请康王留在相州,...
  • 列传第十二》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崔逞(子颐 孙彧 玄孙冏 休 五世孙 六世孙赡 麃 逞兄遹) 王宪(曾孙昕 晞皓) 封懿(族曾孙回 回子隆之 回弟肃 回族弟述) 崔逞,字叔祖,清河东武城人,魏中尉琰之五世孙也。曾祖谅...
  • 宋及楚平(宣公十四年、十五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尔虞我诈不会绝迹 【原文】 楚子使申舟聘于(1),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 晋(2),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3),曰:“郑昭、宋聋(4),晋 使...
  • 扬雄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宣帝时,天下和平,四夷宾服,神爵、五凤之间屡蒙瑞应。而益州刺史王襄使辩士王褒颂汉德,作《中和》、《乐职》、《宣布》诗三篇。武年十四五,与...
  • 刘叉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五 卷395_1 《冰柱》刘叉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溃。 畹中无熟谷,垄上无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厄至三巴...
  • 神针火》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火部 - - 神针火 释名 把桃树枝削成针状,如鸡蛋大,长五、六寸,放干待用。用时以棉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即刻吹。 气味 主治 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阻疽等。凡在筋骨隐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