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庸庵笔记 > 下卷 > 雷殛学徒

庸庵笔记

《庸庵笔记》下卷雷殛学徒

庸庵笔记采录了不少宝贵的晚清政治、经济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料,也记述了不少饶有风趣的遗闻轶事,既能供文史工作者参考,亦能使一般读者增加对晚清社会的了解。然而,作者作此书的宗旨在于“挽回世道人心”,“有裨经世之学”,因此书中夹杂着不少封建伦理说教、因果报应及荒诞不经之说。全书共分四类。卷一、卷二为史料,卷三为遗闻,卷四为述异,卷五、卷六为幽怪。凡例称冀是书以奖善惩恶,故书中有不少荒诞不经的因果报应类的说教故事。是书现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遗经楼刊巾箱本,六卷。

《庸庵笔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雷殛学徒

书籍:庸庵笔记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18-07-30
光绪四年七月十三日,无锡贾人计氏子,年十六,在塾中忽被震雷击死。方雷之未发也,众闻有硫磺气味甚烈,计氏子告同学友云:“我今日微觉寒噤,不知何故?’遂不待晚餐,入帐高卧,吋在申酉问也。天既瞑,忽迅雷闪电,挟狂风骤雨而来,其势震荡汹涌,如百万甲兵从空而下,又如排山倒海之声,内外房屋,辖然洞开,虽有木闩铜锁者,皆自解脱。有一老者年八十余矣,谓人曰:“吾闻人有当受雷击者,其地之城隍土地及诸鬼神无不毕集,门户皆能自开。今雷声若此,大非佳事。”

言未既,忽闻霹雳一声,提计氏子出帐中,闷伏于地。同学友亦自投于床下,惊悸已绝。雷声殷殷,如千百火星散进一室。又如无数烛龙,闪烁不定。而计氏子床帐,则已如巨灯照耀。塾师深恐雷火烧帐及屋,与其家人尽力扑救,迨帐已掀下,则固无焦痕,但见四角有龙爪迹而已。又闻霹雳一声,则计氏子已震死,而同学友苏矣。

于是其父闻信,偕一店友奔赴塾中,遂与塾师共三人,皆执香长跪,仰而祝曰:“此子素谨愿无大过,极知上天降殃决无误罚之理,彼若有隐慝,尚祈雷神击而活之,使彼自言,然后受殛。或朱书数字,志其过恶,既使吾人明白无疑,亦可以为世炯戒。”三人苦祝,久之无应。

又久之,而云散雨止,天已霁矣。计氏以其子被雷击为大耻,乃书冤单千余言,分贴四门,表厥子之无罪也,方雷之初至,有一大火球堕入东邻邹氏之大庭外,旋腾跃而上,从一人头上滚过,其人并无所苦。又觉耳边有雷针擦过,亦并无微伤。然里人皆谓此次天威之隆赫,实数十年来所未睹也。论者搜求计氏子之恶而不可得。若以西人电气之说当之,则雷似有所专注,并非偶然相触者。或为之解曰:“此子前生必负大罪孽,或是大奸慝而幸逃显戮,漏天网,故于今生致罚焉。”或又曰:“世传人于天瞋日受胎者,必遭雷击‘其即此子非耶?”夫天地之大,造化之理之博,固无所不有,然皆并无左证云。

雷殛学徒相关文章

  • 天生梵字大悲咒》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大学士伍公弥泰言,向在西藏见悬崖无路处,石上有天生梵字大悲咒,字字分明,非人力所能,亦非人迹所到。当时曾举其山名,梵音难记,今忘之矣,公一生无妄语。知确非虚构,天地之大无所不有。...
  • 口而诵,心而惟①。朝于斯,夕于斯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口而诵,心而惟①。朝于斯,夕于斯②。  [注释]  ①诵:背诵,熟读成诵。 惟:思考。  ②斯:此,如此。朝、夕:早晨、晚上。  [译文]  这里接着前段“若亲目”之后,指...
  • 割瘿》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夷门之瘿人,头没于胛,而瘿代为之元。口、目、鼻、耳俱不能为用,郢封人怜而为之割之。人曰:“瘿不可割也。”弗听。卒割之,信宿而死。国人尤焉,辞曰:“吾知去其害耳,...
  • 第五十六回 萧夫人登台笑客 逢丑父易服免君》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荀林父用郤雍治盗,羊舌职度郤雍必不得其死,林父请问其说。羊舌职对曰:“周谚有云,‘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慝者有殃。’恃郤雍一人之察,不可以尽群盗,而合群盗...
  • 第一百回·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后50回 - - 且不言他四众脱身,随金刚驾风而起。却说陈家庄救生寺内多人,天晓起来,仍治果肴来献,至楼下,不见了唐僧。这个也来问,那个也来寻,俱慌慌张张,莫知所措,叫苦连天的道:“清清把个活...
  •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却说三藏师徒,次日天明,收拾前进。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似脱胎换骨,神爽体健。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
  • 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徐晃引军渡汉水,王平苦谏不听,渡过汉水紥营。黄忠、赵云告玄德曰:“某等各引本部兵去迎曹兵。”玄德应允。二人引兵而行。忠谓云曰:“今徐晃恃勇而来,且休与...
  • 襄公·襄公十八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十有八年春,白狄来。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秋,齐师伐我北鄙。冬十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曹伯负刍卒于师...
  • 后汉纪四后汉隐帝乾三年(庚戌,公元950>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50章 - - [1]春,正月,丁未,加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   [1]>春季,正月,丁未(初九),凤翔节度使>赵晖加官兼任侍中>。   [2]密州刺史王万敢请益兵以攻唐;诏以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
  • 列传第一百六十九·循吏》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明太祖惩元季吏治纵弛,民生凋敝,重绳贪吏,置之严典。府州县吏来朝,陛辞,谕曰:“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然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贪者必朘人以肥...
  • 志第七十·刑法二》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太祖尝曰:“凡有大狱,当面讯,防构陷锻炼之弊。”故其时重案多亲鞫,不委法司。洪武十四年,命刑部...
  •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布智儿,蒙古脱脱里台氏。父纽儿杰,身长八尺,有勇力,善骑射,能造弓矢。尝道逢太祖前驱骑士别那颜,邀与俱见太祖,视其所挟弓矢甚佳,问谁为造者,对曰:“臣自为之。”适有野凫翔...
  • 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 志第二十六仪卫志三》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仪卫志三(符印)   遥辇氏之世,受印于回鹘。至耶澜可汗请印于唐,武宗始赐“奉国契丹印”。太祖神册元年,梁幽州刺史来归,诏赐印绶。是时,太祖受位遥辇十年矣。会...
  • 吕祖泰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吕祖泰字泰然,寿州人,吕夷简六世孙,寓居在常州的宜兴。性情通达,崇尚义气友谊,学问广博。遍游江、淮地区,交结当代知名人士,得到钱物有时分给他们携带离去,毫无吝啬之气。饮酒至几斗...
  • 陈宜中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永嘉人。年少时家里很穷,但他的性格特别倔强。有商贾推算他的生辰八字,认为他应当得到大贵,故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妻子。到了太学后,因文章写得好而受到赞誉。...
  • 本纪第十八上武宗》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穆宗第五子,母曰宣懿皇后韦氏。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东宫。长庆元年三月,封颍王,本名瀍。开成中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依百官例,逐月给俸料。初...
  • 邢邵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邢邵,字子才,河间莫阝地人氏,魏太常贞的后代。父虬,魏光禄卿。邵小字吉,年轻时有所避忌,遂不行名。年五岁,魏吏部郎清河人崔亮见到他后很是怪异,说:“这孩子成人 后一定大有作为...
  • 朱冯虞郑周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朱浮、冯鲂、虞延、郑弘、周章) ◆朱浮传,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跟从破邯郸。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于是拜朱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于是讨...
  • 司马相如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以訾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