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致仕·七十而致仕》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不致仕·七十而致仕更新时间:2020-04-15
注释
⑴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退休。
⑵緌(ruí):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
⑶二疏:指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兄子疏受。
白话译文
官员到了七十岁就应该退休,这在有关规章制度里是有明文规定的;为什麽贪图荣华富贵的人像听不到这个规定一样呢?可怜已经是八九十岁的人了,牙齿都脱落了、老眼昏花,生命已经像晨露一样短促还在贪图名利,拥有的时光已经像夕阳一样所剩无几还在为子孙的利益操心。他们本应退休了,却还对官帽上的装饰物看来看去舍不得丢下,本应按时退休交还公家配给的车辆,却对公车的红色车轮恋恋不舍而不愿上交。他们老得连腰都支撑不住表示官阶的金章标志了,却还硬撑着弯着腰挣扎着到政府机关上班。天下谁不爱荣华富贵呢?谁不喜欢沾公家的便宜呢?(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人年纪大了就必须告老退休,功成名遂就应该退下来(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对那些不按时退休的人都是加以讥讽责备的,可是当他们年老时却因循那些不按时退休的例子而拒不退休。汉朝主动退休的两位姓疏的高级官员(疏广和疏受)是多麽贤明啊!他们究竟是怎样高尚的人以至于做出如此与众不同的事情呢?令人叹息的是像这样主动按时退休的道路(汉朝二位姓疏的高级官员是从京城东门退休还乡的,所以后人就将东门泛指为退休之路)却没有人跟着走!
此诗讽刺了“爱富贵”“恋君恩”而年高不退休者。贪恋禄位是封建官吏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这种情况势必影响新人的生长,妨碍封建王朝政权的巩固和发展。白居易对此现象深感不满,因此在此诗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发人深思。
此诗的文字上颇有古风,后世评论者认为可与陶渊明诗乱真。其中“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成为当时传诵的名句。

诗人白居易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不致仕·七十而致仕》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