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历历兴亡败局棋》创作背景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出都·历历兴亡败局棋更新时间:2021-01-15
《出都二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第一首诗,写汉之不居安思危,而穷奢极侈,不问苍生,却迷信鬼神,终致国家的必然灭亡。以汉喻金。第二首诗通过登台回望旧都燕京的视角,将诗人所见的萧条景象、心中的亡国情思,表现得既委婉,又深挚。
该组诗引用典故,借前朝往事,言兴亡之感,委婉曲折地抒发诗人情志,使诗的境界由此拓宽,并拥有了丰富厚重的内涵。此外诗人运用了情境交融的手法,在诗中描绘了视野开阔、意绪悲凉的境界,抒发了郁郁难言的情绪。全诗对仗工整,挥洒自如,浑然天成。
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1243)秋,元好问应元中书令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的招请,北游燕京。故都依旧,而国事已非,诗人追昔感今,心情十分沉重。冬天,他离开燕京,回到忻州后,写下了这一组七言律诗。
注释
⑽历历:清晰分明。
⑾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风景名胜。
⑿“断霞”句:日出日落,天天如此,没有尽头。
⒀遗台:旧时留下的土台。这里是指燕京故城的黄金台。
⒁龙穴露:神龙的居住地方也暴露出来了。比喻国家已经覆灭。
⒂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的月中宫殿,这里也是指琼华岛上的广寒殿。凤笙:就是笙,一种乐器,长四寸,有十二簧,形状像凤,因此称为凤笙。这里是用来指代皇帝的车驾仪仗。
⒃从教(jiào):任随,索性。刬(chǎn):同“铲”,削平。琼华:琼华岛,上有广寒殿七间,位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内。了:全部,完结。
⒄西山:在北京西郊,为著名游览胜地。
⒅“寿宁宫”句:该句是诗人自注。寿宁宫,《金史·地理志》:“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德宁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黄冠,道士之冠,这里指道士丘处机。陈时可《长春真人(丘处机)本行碑》: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师以道德升闻,征赴京师,官建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咨访。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春,住燕京天长观,行省请也。自尔,使者赴行宫,皇帝(成吉思汗)必问神仙安否,还即有宣谕语,尝曰:“联所有地,其欲居者居之。”继而行省又施琼华岛为观。兵革而来,天长已残废,岛尤甚。师聋之,工物不假化缘,皆远迩自献者,三年一新。诗实指琼华岛被蒙军毁坏,不是丘处机建庵所撤,而再次重逢。此时,金已灭亡十年之久,不能明示。
白话译文
兴亡的世事历历分明,本已像摆开的败局残棋,登临时却仍然疑是梦境,又怀疑这一切似是实非。
眼前,残霞凌乱,落日苍凉,只有那长天无尽,乔木已老,遗台犹在,逢秋日更觉伤悲。
沧茫的大海上,忽然惊骇于龙穴的暴露,冷凄的广寒殿,仍然想望着凤笙的回归。
索性让人们,整个地削平琼华孤岛,光留着西山,已尽够让我伤心泪垂。

诗人元好问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出都·历历兴亡败局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