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收锦字》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贺铸古诗:捣练子·收锦字更新时间:2017-12-25
注释
①捣练子:词牌名。以咏捣练而得名。又名《捣练子令》、《夜如年》、《夜捣衣》、《杵声齐》、《望书归》,《深院月》、《剪征袍》等(这些都是摘取贺铸词中取为得意的句子中的三字立名的)。有单,双凋之分。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三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平韵。
②锦字:一种织在锦帛上的回文旋图诗。据《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汛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诗以赠滔。婉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故“锦字”后被用来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信。鸳机:织机的美称,或称刺绣机。李商隐《即日》诗云:“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③床:放置捣衣石的支架。砧(zhēn):捣衣时垫在衣物下的石头。捣:用棒子的一端捶击。捣衣:古代生丝织成的绢,质地较硬,裁制衣服前需捶平捣软。如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乎胡虏,良人罢远征。”就是写妇女夜间捣衣,准备送给在关外远戍的丈夫。
④马上少年:在军中服役的年轻男子。词中指她的丈夫。
⑤瓜时:即瓜代时,意为服役期满后换人接替。《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蔡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白话译文
我收起织好的有锦字回文诗的丝锦,走下织锦机,将捣衣石拂拭干净,又连夜为远征的丈夫捣平冬衣。远征的郎君啊,你现在是否平安健康?你服役既已期满,大雁都开始南飞了,怎么还不见你归来呢?
此词以简炼概括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活的思妇形象,抒写了闺中少妇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思。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三句,写思妇的活动,经过一整天的忙碌,她把织好准备寄给征人的回文诗收起来,走下织机。到了夜晚她还不得休息,赶忙又把捣衣石和床架擦拭干净,又连夜给征人捣制寒衣了。而思妇日夜辛勤的劳作,又无不是为了征人。这样就把一个勤劳辛苦、贤慧多情的思妇形象塑造出来了。这里的“收锦字”和“夜捣衣”很有典型性。“锦字”用的是《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的典故,这个典故很富有诗意,在“锦字”中织进了她对丈夫的无限情思,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无限思念。因此,“锦字”后来常被用为妻子寄丈夫的书信,成为古典诗词中常引用的典故。捣衣一事也是很富有典型性的。因此,捣衣不仅只是一种家务劳动,而是最易牵动思妇感情的事,所以,后来也成为古典诗词中表现思妇怀念征人的常用题材。
词的歇拍:“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归”二句,着重写思妇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写她一边捣衣,一边不安地思忖着:“自己的丈夫如今可健康平安吧?为什么服役期限已过,却只见大雁南归,不见丈夫北返呢?”“过瓜时”明确表示着战争的延长,人民痛苦的增大,对当时统治者自有不满的内蕴。从其艺术手法上来看,则前四句皆是直笔,至此收尾处使一折笔,便有含毫不尽之妙。
全词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前三句全写人物活动,叙事不写情而情在其中;后二句写人物心理活动,是刻画形象的点睛之笔。词的语言朴素、平实、活泼而又含蓄,既切合思妇的身份特点,又具有民歌的风味。

诗人贺铸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故自号..... 查看详情>>

诗人贺铸作品: 《兀令·盘马楼前风日好》 《易官後呈交旧》 《题毗陵僧舍·古寺相留跨两年》 《飞鸿亭·禅林跨山胁》 《送江与京归山阳》 《题彭城南台寺苏眉山诗刻后》 《替人愁·风紧云轻欲变秋》 《历阳十咏·采石矶》 《失调名·风头梦》 《燕子楼·城据山川胜

古诗《捣练子·收锦字》的名句翻译赏析

《捣练子·收锦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