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杜牧古诗: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更新时间:2020-05-15
这是一首书寄怀弟之情的亲情诗
杜牧只有一个弟弟,兄弟友爱,曾因照顾生病的弟弟而弃掉监察御史和吏部员外郎的官职,可见杜牧对弟弟的关心。杜牧对弟弟的感情,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这首诗看得出来。这首诗寄托了杜牧对弟弟情深意切的关心,这种关心,作者是通过最简捷朴素的生活层面加以表达的。作者善于运用对气候、环境的感受来表达思念骨肉的忧愁、惆怅。首联点明了节令,冬至到了,气候转冷了,不知远方的弟弟境况如何?写封家书问候一下吧。时令的推移,引发了感情的起伏变化。颔联把两种感情加以对比,烘托对弟弟的殷切思念。一杯苦酒,默坐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这种愁闷,不是遥远的国家之忧,而是更有直接的切肤之感的骨肉之痛。颈联更是表达了一位敦厚的兄长对弟弟关心的无微不至。作者以自身的感受来推测亲人的处境:天冷了,不知多病的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这种关心之情着实感人。尾联愈加显示了兄长的心情之沉重。飒飒的寒风已让作者深感不安,更何况是冷雪呢?即使不是雪,难道雪天的到来还会远吗?思念关切之情演变为更深的惆怅焦虑。本文层层推进,还渐加强对亲人的关切之情。
《宣州开元寺南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第一句写南楼,说南楼很小。第二句写自己整日在南楼喝酒,看风景。第三句写楼外风景,点明季节。第四句写诗人酒喝多了,没办法欣赏自然美景了。这首诗借景抒怀,给人以低回、惆怅之感,但又据实写景,轻快流畅。
唐开成二年(837年),杜牧应宣歙观察使崔郸之辟,再次赴宣州为团练判官。这是杜牧第二次来宣州,八年前沈传诗任宣歙观察使时,杜牧曾在沈的幕下任职,杜牧少年科第,又是高门世族的才子,素怀壮志。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23岁写《阿房宫赋》。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26岁进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宣城的胜迹,杜牧最钟情的是开元寺。诗人在开元寺题咏竟达八次之多。第二次来宣州已是开成三年(838年),已经年近不惑,登上开元寺南楼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杜牧资料

鉴赏作者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查看详情>>

诗人杜牧作品: 《张好好诗》 《题桐叶·去年桐落故溪上》 《帘·徒云逢剪削》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秋感·金风万里思何尽》 《屏风绝句·屏风周昉画纤腰》 《安贤寺·谢家池上安贤寺》 《醉题·金镊洗霜鬓》 《池州清溪》 《寄桐江隐者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