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大江骇浪限东南》赏析

朝代:清代诗人:雍正古诗:渡江·大江骇浪限东南更新时间:2020-03-08
此诗首联写长江依然,而南明王朝却灭亡了。南京“自古帝王州”,地势险要,不仅惭山龙盘,石城虎踞,佳气葱葱,而且有“天所以限南北”的长江天堑,江流浩荡,苍茫浑灏,因此,历史上六朝均建都于此。南明王朝在此建都后,却不立即采取御故措施,马士英尚谓“长江天堑,敌不足虑”,福王耽于酒色结果成了清军的俘虏。诗人坐船渡江时看到江流东去,就想起这段往事。诗人用“旧惭”传达内心感情,由眼前景想到伤心事,可谓情景交融。
颔联是说南明虽多抗清志士,但王朝腐败,仍遭灭亡的厄运。“击楫”句拈用祖逖北伐舵史事。投戈,引用《旧唐书·李光颜传》中的史事。福王不思国事蜩螗,每天关心的是“饮醉酒,选淑女”,极其腐败。对此清诗人多有嘲讽,用“投戈”言南明投降事,又照应了“降帆”,诗笔绵密。
颈联写明亡清军南下,镇江气象荒凉,人民离散。诗人行经镇江,看到江山易主,人物俱非,不禁产生“十月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的故国之悲。“海岳”句用了米芾的典故。此句写以海岳别离旧庵指镇江遭劫后,人民离散的情景。
尾联引史事哀惋清军南侵不是贪求黄柑的佳味,而是灭绝南明。谈迁是研究历史的,知道的史事很多,曾听说过南北朝魏太武帝南征的故事。又据《南史·张畅传》载:魏太武帝迫宋兵到彭城时,曾使尚书李孝伯至城下与宋沛郡太宋张畅乃话,要求送黄柑。穷寇末路,送上黄柑佳味魏兵即可班师,而清军追击明军置之死地;决不贪求黄柑佳味。两件史事相互比较,诗人亡国之痛愈炽。
这首七言律诗句式上散句偶句并用,拈取史事和典故寄托深切的亡国之恨,比借助托物连类的景物描写尤显激壮昂奋,苍楚悲怆。这正是皎然所说的“用律不滞,由深于声对;用事不直,由深于义类。”
《渡江》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主要描写了诗人奉诏随车驾由广南返回临安时的路上的感想,运用写景寄情的手法,借景抒情,且又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在国家经历风雨之后,要迎接光明到来时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卧薪尝胆以图中原的决心。全诗运思巧妙,蕴涵丰富,旨深意远,耐人寻味。
这首诗作于高宗绍兴二年(1130)。前一年(1129)的夏天,作者在广南奉诏,由闽入越,趋赴绍兴行在,任起居郎。至高宗绍兴二年正月,随车驾返回临安,诗为渡钱塘江而作。

诗人雍正资料

赏析作者雍正

雍正(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 查看详情>>

诗人雍正作品: 《七夕·万里碧空净》 《广陵·南朝旧事一芜城》 《渡江·大江骇浪限东南》 《清凉纪游

《渡江·大江骇浪限东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