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髑髅说》创作背景

朝代:两汉诗人:曹植文言文:髑髅说更新时间:2020-09-14
《髑髅说》在曹植的诗文中是一篇非常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这篇文章借曹子(实际是曹植自指)与髑髅的对话抒发与天地物化的生死观。
这篇文章写曹子“游乎陂塘之滨,步乎纂秽之蔽”,在路旁边遇到了一个髑髅,即死人的头骨,便伏轼而问他:你是为国捐躯而死的呢,还是因为病而死的呢,抑或是寿终而正寝?接着阐发了“死生之说”。最后曹子告诉髑髅:“予将请于上帝,求诸神灵,使司命辍籍,反子骸形。”意思是说:我去告诉天帝让你重新回到人世间怎么样?髑髅却回答说:“何子之难语昔太素氏不仁,无故劳我以形,苦我以生。今也幸便而之死,是反吾真也。何子之好劳,而我之好逸也乎?子则行矣。”意思是说:我活着汲汲惶惶,甚感劳苦,今因死而归真,你何必多事而让我再生呢?
读这篇《髑髅说》使人很自然地想到了《庄子·至乐》篇中一则“庄子见髑髅”的寓言。两者不但在创作构思、思想情趣拟人化手法等方面极其相似,即“万物一府,死生同状”;而且在情态形象的刻画上也极其相似。可以说,曹植的《髑髅说》是从《庄子》中“庄子见髑髅”的寓言演化出来的,至少说是一篇模拟之作。虽然曹植在结尾处,来了一句“夫存亡之异势,乃宣尼之所陈。何神凭之虚对,云死生之必均”,似乎回到了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模棱两可状态,然而从曹子的询问来看,“子将结缨首剑,殉国君乎?将被坚执锐,毙三军乎?将婴兹固疾,命殒倾乎?将寿终数极,归幽冥乎”,在死生困窘的状态下,诗人是很倾慕庄子的洒脱的。只是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曹植给它注入了一些新的思想感情,那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自己的被迫害的处境和精神上的沉重压抑。

诗人曹植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查看详情>>

诗人曹植作品: 《桂之树行·桂之树》 《朔风诗·弦歌荡思》 《正会诗·初岁元祚》 《善哉行·如彼翰鸟》 《当车已驾行·欢坐玉殿》 《仙人篇》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 《白鸠讴·班班者鸠》 《嘉禾讴·猗猗嘉禾》 《怨诗行·明月照高楼

《髑髅说》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