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五》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放言五首其五更新时间:2017-04-26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第五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这一道理,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诗人因上书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当年六月,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
注释
25.“泰山”句:谓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同‘泰’)山为小。”又:“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韩愈《调张籍》诗:“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颜子”句:谓人寿各有一定,因此不必盲目地羡人长寿,弄得成天忧心忡忡。颜子:即颜回,字渊。春秋时鲁国人。贫而好学,在孔丘弟子中以德行著称,被后世儒家尊为“复圣”。但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老彭: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姓籛名铿,颛顼帝玄孙,生于夏代,至殷(商)末已八百余岁。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或代名词。
26.槿(jǐn):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27.嫌身:嫌弃自己。漫:随便。厌生:厌弃人生。
28.“生去”二句:说明死和生都是自然的规律。扬雄《法言·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白话译文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诗人白居易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放言五首其五》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