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丑女来效颦》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李白古诗:古风·丑女来效颦更新时间:2017-03-14
《古风·丑女来效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十五首。此诗前四句用丑女效颦、邯郸学步两个典故讽刺矫揉造作的创作方法;中六句用棘刺造猴的故事批评求仕进、取荣华的创作目的;末四句呼吁诗歌创作回归正道,志同道合的诗人能够出现。全诗针对科举的诗赋取士,辛辣地批评了只重视形式,不注重诗歌社会责任的现象和风气,并批评在这种风气驱使下,诗歌创作方法矫揉造作,所产生的作品,华丽浮靡,背离雅颂之风,于是呼吁诗歌创作回归正道。
此诗当作于李白出川之后的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鉴于当时人云亦云、雕凿失真、华而不实的诗风而作诗以讥嘲。
注释
⑴“丑女”二句:《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皱眉),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认为这样很美),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携妻子而去之走(逃跑)。”这个故事成为后世“丑女效颦”的典故,意谓单从表面学习模仿,想弄巧反成拙。
⑵“寿陵”二句:《庄子·秋水》:“子独(难道)不闻夫寿陵余子(未应丁夫者)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这个故事成为后世“邯郸学步”的典故,意谓一味模仿,不仅学而无成还会失掉固有本色。
⑶“一曲”二句:谓以生硬的方法,费尽功夫,完成一篇形式华丽浮靡的小作品,失去文章的自然本性。典出西汉扬雄《扬子·法言·吾子》斐然,有文采的样子。子,小貌。雕虫,即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
⑷“棘刺”二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悦之,养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晴天阴处)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能容其锋,难以制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端以削,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这个故事成为后世“棘刺沐猴”的典故,意谓虚妄欺骗或艰辛而又难成的事业。
⑸“功成”句:暗用《庄子·列御寇》中“屠龙之技”的典故:朱泙漫向支离益学习杀龙,耗尽了千金家产,用了三年时间,学成了屠龙的本领却没有用武之处。意谓高超而没有实用价值的技艺。
⑹楚楚:鲜明貌。
⑺“大雅”二句:痛惜雅颂风骨沦丧,亟望诗风能复古道。此二句为错综倒装句,语义为赞美周文王的雅颂之诗风,早已沦丧,令人思念。
⑻“安得”二句:《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其从者曰:“郢人垩漫(用白泥涂饰)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挥动斧子)成风,听(任随)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招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斫的对象)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这个故事后世成为典故,以“运斤(斧子)成风”谓精湛的技艺,高明的手段;以“郢中之质”谓施展技艺一手段的必要合作者。
白话译文
东邻丑女也学西施的样子频皱其眉,四部之人见了她的怪模样都吓了一跳。一个寿陵少年到邯郸学步,结果连故步也失掉了,徒使邯郸人嘲笑了一番。斐然子一曲虽然能哗众取宠,但却雕饰过甚而失去了本真。用三年的时间,在一个棘刺的尖上虽能雕出一个田猴,维妙维肖,楚楚动人,但徒劳费神,功成而无所用。像《诗经·大雅》中的《文王》等篇和《颂》中的典雅诗篇如今已很少见了。要是能够再遇到"邹中质"这样的对象,我也能敬到中的石匠一样,运斤成风,一展绝技。

诗人李白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查看详情>>

诗人李白作品: 《赠常侍御》 《拟古·运速天地闭》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古风·西岳莲花山》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咏槿·园花笑芳年》 《赠韦侍御黄裳》 《寄上吴王三首》 《赠徐安宜》 《江上秋怀

古诗《古风·丑女来效颦》的名句翻译赏析

《古风·丑女来效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