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立传》注释译文

朝代:魏晋诗人:陈寿文言文:廖立传更新时间:2018-09-12
廖立,字公渊,是武陵郡临沅人。刘备兼任荆州牧时,征召廖立为州从事,当时他不到三十岁,就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刘备进入蜀地,诸葛亮镇守荆州地区,孙权派遣使者向诸葛亮表示往来友好,顺便询问读书士人中都有谁在帮助规划治理国家,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都是楚地优秀人才,应是辅助振兴帝王世代大业的人。”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吕蒙暗地(偷)袭荆州南方三郡,廖立脱身逃跑,径自逃归刘备身边。刘备一向赏识和厚待他,就没有过于责备他,让他做了巴郡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为汉中王,征召廖立为侍中。后主刘禅继位为帝,廖立被调任长水校尉。
廖立内心中,自认为才能名气应该是做诸葛亮的副手,但实际上却沦落到位在李严等人的之下,所以心中常怏怏不得志。后来丞相掾吏李邵、蒋琬到他治所来,廖立为他们献计说:“军队就要出发远征,你们几位应该好好细察这些事。过去先主不占取汉中,而前去与东吴争夺南方三郡,结果还是把三郡给了吴人,白白地劳累军士,无功而归。失掉汉中以后,使夏侯渊、张郃深入巴地一带,几乎丢失整个州。后来进军汉中,又使关羽战死,部队没有留下一人。上庸又遭惨败灭亡,白白丢失一方土地。这是由于关羽仗恃自己的勇威声名,带兵作战无方,仅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进攻作战而所致,故此先后几次丧失军队人马,像向朗、文恭,都是平庸之辈。文恭任职治中,行事毫无纲纪法度;向朗过去侍奉马良兄弟,号称是圣人,现在任职长史,一向只是能遵守法规。中郎郭演长,是个一味附和别人的人罢了,不足以和他共谋大事,却让他当上了侍中。如今处在衰微之世,要任用这三个人,是不合适的。王连是流于世俗的人,一旦成了聚敛财物的贪官,使百姓困苦不堪,以致闹到今天这种地步。”
李邵、蒋琬把这些话全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写了一份弹劾廖立的奏章,说:“长水校尉廖立,言行妄自尊大,褒贬评论广大朝士,公然指责国家不任贤达之士而用平庸的官吏,又说万军统率者都是些不中用的混小子;诽谤先帝,诋毁污蔑各位大臣。当有人说到国家军队士兵精悍训练有素、队伍整肃军纪严明时,廖立傲慢地仰着脸望着屋顶,勃然变色叱责那人说:‘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诸如此类情况不可胜举。一羊乱群,都能造成危害,何况廖立官任高职,中等才能以下的人能分辨他的真伪吗?”于是下诏把廖立废黜为平民,流放汶山郡。
廖立便老老实实亲自带着妻子儿女在那里耕种养活自己。
建兴十二年(234年),廖立听说诸葛亮去世,他双泪长流叹息说:“我们要一直穿这种衣襟左掩的异族服装了!成为异族的奴役呵!”后来监军姜维率领偏师经过汶山,前去看望廖立,称赞他意气不减当年,言谈自若。廖立于是老死流放之地,妻小返回蜀地。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丧母。他的母亲是在社日那一天死的,第二年邻里进行社日活动,王修感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知道了,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王修二十岁时,到南阳郡游学,住在张奉的家里。张奉全家人生病,没有人能照顾他们,王修亲自精心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初平年间.北海国相孔融召王修为主簿,就任高密县令。不久郡中有人反叛。王修听说孔融遭遇危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反贼开始发难时,孔融对左右人说:“能冒着危难赶来的,只有王修而已!”话刚说完,王修就到了。
袁谭在青州时,征召王修任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几次诽谤贬低王修,后来刘献因为犯了事应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刘献得以免于一死。当时人因此更加称赞王修。袁谭、袁尚之间产生仇隙。袁尚攻打袁谭,袁谭的部队失败了。王修率领官吏百姓前往营救,袁谭高兴地说:“保全我部队的人,就是王别驾啊!”袁谭失败时,刘询在漯阴起兵,各个城池都起来响应。袁谭叹息说:“现在全州都背叛了我,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德行吗?”王修说:“东莱太守管统虽然远在海边;但他不会反叛,他一定会来。”十几天后,管统果然抛弃了妻子儿女赶来袁谭这里。袁谭又要进攻袁尚,王修劝谏说:“兄弟之间往复攻击,是失败灭亡的根源啊!”袁谭不听从,于是和袁尚互相攻击,又向太祖请求援助。太祖破了冀州以后,袁谭又背叛太祖。太祖于是带领军队在南皮县进攻袁谭。王修这时正在乐安运送粮食,听说袁谭危急,率领他带去的士兵和属下的几个从事一共几十个人,赶赴南皮援救袁谭。到高密县时,听到袁谭已死的消息,王修下马放声大哭,说:“没有您我归附谁呢?”于是去见太祖,请求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太祖想要观察王修的心意,沉默着一声不吭。王修又说:“我曾受过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让我收殓袁谭的尸体,再让我死,我不会有什么遗憾。”大祖赞赏他的义气,顺从了他的意愿。
魏国建立以后,王修任大司农郎中令。后来严才反叛,与他的属下几十人攻打宫殿旁门。王修听说兵变,召唤的车马没到,就率领属下官吏步行赶到宫门。太祖在铜爵台上看到他们,说;“那赶来的人一定是王叔治。”不久,王修病死在官任上。当初,王修在高柔二十岁时就赏识他,在王基还是幼童之时,王修就认为他与众不同,这两人最终都成了大器,世人因此称赞王修有知人之明。

诗人陈寿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 查看详情>>

诗人陈寿作品: 《刘璋传》 《柳世隆传》 《朱异传》 《辛毗传》 《周泰传》 《黄忠传》 《秋日武陵客舍写怀》 《徐奕传》 《邴原传》 《郭淮传

《廖立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