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刑口占》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袁崇焕古诗:临刑口占更新时间:2019-01-16
注释
1。临刑:此指面临磔刑。口占:作诗不起草稿,随口吟诵而成,如口占一绝。
2。事业:指诗人立志报国,抵御强敌,维护大明王朝社稷永固的事迹。
3。辽东:都司名。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设立辽都卫,八年(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阳市),辖区相当今辽宁大部。明正统后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区)。自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五年(1624年)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
白话译文
我这一生的事业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半辈子的功业和名声都好像是在梦中一般。
在我死了以后不用发愁没有英勇的将领,我忠诚的灵魂依然守候着辽东这片疆土。
这首是一首绝命诗,此诗前两句说生前:叹事业不成,功名不就由于被害,一切都完了,意谓过去自己为国家安危浴血奋斗了一生的功绩和名声都被这冤屈的罪名所抹杀,表达了对抗金事业半途而废的沉痛惋惜。后两句说身后:一不愁无勇将,二他的忠魂依旧守卫辽东。作者对国家前途仍然抱有信心,相信自己死后,会有后继者接替自己的事业,英勇抗敌,而自己虽然不在人世,但忠魂依然会飞到过去坚守的沙场辽东,去迎击敌人。
作为民族英雄,袁崇焕报国之心难能可贵;作为忠臣,其忠于大明王朝天地可鉴。而以忠魂守卫辽东,只能说明生前抗金的决心,实际上却于事无补。至于勇将却是难寻了,由于明末统治集团的极端腐败无能,再没有人愿意为明王朝英勇奋战了。在袁崇焕死后三十多年,明王朝悲惨地覆灭了,崇祯帝也落得了自缢的可悲下场。
通过这首最后的遗诗,作者向世人表白,自己无论生死都是明廷的勇将和忠魂,驳斥了硬安给他的莫须有的罪名。郁达夫先生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斯人已逝,灵魂永驻。历史,在演绎着凤凰涅槃的传说。数百年后,这只凤凰,集结香木,浴火重生。

诗人袁崇焕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 查看详情>>

诗人袁崇焕作品: 《山海关送季弟南还》 《无题·记得相逢一笑迎》 《无题·太息弓藏狗又烹》 《无题·太息弓藏狗又烹》 《边中送别·五载离家别路悠》 《偕诸将游海岛》 《临刑口占》 《南还别陈翼所总戎》 《偕诸将游海岛》 《边中送别

古诗《临刑口占》的名句翻译赏析

《临刑口占》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