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江潭作》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李商隐古诗:利州江潭作更新时间:2020-05-26
注释
⑴利州:今四川广元县。江潭:县城南边的黑龙潭。
⑵感孕金轮所:武则天如意二年(693)加金轮圣神皇帝号。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于贞观年间做利州都督,曾泊舟江潭,传说武则天的母亲感龙交而受孕生则天。
⑶神剑:《晋书·张华传》谓丰城有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后化为双龙飞去。
⑷碧潭:指黑龙潭。兰桡(ráo):木兰舟,对舟的美称。桡,船桨。
⑸明月:夜明珠。《天问》:“烛龙何照?”烛龙是古代神话中一种照明的神物,其照明方法有二说:一说烛龙以目照明;一说衔灯照明。
⑹散锦:龙交合时散鳞如锦。遥:长也。
⑺河伯:黄河水神,一名冯夷。贝阙:龙宫。
⑻水宫:水上宫殿。帷箔:原指用苇子或秫秸织成的帘子,此指龙宫用鲛绡制作的帘子。冰绡(xiāo):即鲛绡,海上鲛人所织的薄纱。
⑼燕脯:烧好的燕子肉。《梁四公记》:“杰公乃命子春兄弟赍烧燕五百枚,入震泽中洞庭山洞穴,以献龙女。龙女食之大喜,以大珠三、小珠七以报,子春乘龙载珠还国。”
⑽蕙叶凋:言蕙草已枯,隐指金轮之已逝。蕙,香草,常以喻女子仪态之美及秉性贤淑。
白话译文
神险飞跃进水中永远也不会销蚀,这碧绿的江潭值得人珍重,让我在这里停下兰舟。
想当年龙女以明珠作灯在潭中轻盈飞行,要升到天宫去,鼓起波纹就象锦霞缭绕。
那神奇的珠宫贝阙何等的辉煌壮丽,轩窗的帷帘飘卷犹如一重重玉锦冰绡。
只可惜此时此刻再没有人寄送燕脯,看空落落的利州城蕙叶凋零秋雨潇潇。
过去注家不少人都认为诗的主旨意在讥讽武则天的“丑行”,其解释显然不合于实际。从诗的情调看,诗人的态度是追怀敬重的,是以深挚的感情缅怀武则天并为后人对武则天的冷漠深致慨叹,同时,也有自伤身世之意。
诗的首联以神剑的典故起兴,神剑藏于龙潭并非在利州江潭,这里正是借来比武后。不易销,说明其永垂不朽,充满赞叹之情。次句“珍重”一词更显明是赞仰之情,意谓这个江潭曾传说是武后的诞生地,值得珍重,因而路过此地不禁要停舟凭吊,显然从这里完全看不到讥讽之意,颔联继以龙女托意,龙女所在地也不是此处,这又是借以托咏武后。此联描绘龙女在潭中飞行以明珠为灯,鼓起波纹犹如锦霞缤纷,显得十分灿烂美丽,乘时御天,正是追怀当年武后的帝业兴隆辉煌。过去注家一见“行云”或“行雨”,就想到行淫,说这是“言龙衔珠为灯,而散锦鳞以交合”,是“言乘时御天而多丑行也”,实在是牵强比附,歪曲降低诗的格调。颈联续写龙官的壮丽辉煌,和颔联一样也是象征武后昔日的事业的兴旺。
这二联富于神奇色彩,给人突出的印象,这是以之作为对比,为今日的寥落作反衬。结联的慨叹寓意丰富,一方面以利州城的冷寂寥落为武后震赫一世的声势转瞬成过眼云烟致慨,感叹人世荣枯无常,一方面也为后人对武后的冷寞,无人奠祭悲伤,武则天当政时,是比较重视人才的,何绰说“武后见骆宾王檄文,犹以为斯人沦落,宰相之过”,显然,诗人为武后的寂寞悲伤不平,也寄寓了自己身世之感,即由武后今日之寂寞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之必然,因而也深深地感到满目凄凉凋零,陷入无尽的郁闷之中。全诗把三个传说揉在一起,写得神奇浪漫,并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余味不尽,隽永有致。

诗人李商隐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查看详情>>

诗人李商隐作品: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破镜·玉匣清光不复持》 《明日·天上参旗过》 《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有感·九服归元化》 《公子·外戚封侯自有恩》 《寄华岳孙逸人》 《漫成五章·生儿古有孙征虏》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郑州献从叔舍人褎》 《九月于东逢雪

《利州江潭作》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