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灵光殿赋》创作背景

朝代:两汉诗人:王延寿古诗:鲁灵光殿赋更新时间:2018-11-09
《鲁灵光殿赋》是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追述了鲁恭王当初受封及建造灵光殿的情景,再从外观上综述灵光殿的高峻、博大、卓异、奇险和壮丽,接着一层深一层地引导读者去观览宫殿内部的种种结构、构造和设施,然后对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结构发出了高度的赞叹,最后赞美灵光殿雄奇瑰丽。全赋语言凝重瑰丽,既有两汉事类大赋铺张扬厉、雕凿夸饰等方面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描绘精细、气势雄健的特征。
此赋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鲁灵光殿是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所建,经汉末战火,西汉时期的宫殿大多遭到毁坏,而此殿历时二百多年,“岿然独存”。作者“观艺于鲁”,亲睹灵光殿,以为“神明依凭支持,以保汉室”,于是创作此赋。
注释
1.灵光殿: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所建宫殿名,在鲁地(今山东曲阜)。
2.恭王:鲁恭王刘余,汉景帝子,母程姬。初为淮南王,后徙鲁,谥“恭”。《史记·五宗世家》载其“好治宫室苑同狗马”。
3.下国:诸侯国,这里指鲁国。鲁僖(xī)基兆:鲁僖公所建宫室的基址区域。《诗经·鲁颂·閟宫》中所叙建宫室即指此。鲁僖,即春秋时的鲁僖公,姬姓,名申。僖,一作“釐”。营:建。
4.中微:指西汉灭亡。奔突:横冲直撞。西京:西汉都城长安。未央:西汉长安宫殿名,建于汉高祖时。建章::西汉长安宫殿名,建于汉武帝时。见:被。隳(huī):毁。岿(kuī)然:高大坚固的样子。
5.意者:推测的情况。依凭:支撑。也:通“邪”。
6.规矩制度,上应星宿(xiù):宫殿的比例结构和天上的星宿结构相对应。星宿,指觜陬。
7.客:客居。南鄙:南方边鄙之地,这里指南郡。观艺于鲁:到鲁国学习六艺。《博物志》:“王子山与父师叔到泰山从鲍子真学算,到鲁,赋灵光殿。”(《后汉书·文苑传》注引)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斯:这,指灵光殿。眙(yí):惊诧的样子。
8.诗人:《诗经》的作者,即下文提到的奚斯。兴:指诗歌创作中的触物兴感。
9.奚斯颂僖(xī),歌其路寝:《诗经·鲁颂·閟宫》:“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韩诗》据此以为《诗经·鲁颂·閟宫》为奚斯所作。班固《两都赋序》:“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奚斯,春秋时鲁国大夫。颂,指《诗经·鲁颂·閟宫》。德音:指好的名声。昭:昭明。声:歌声。
10.赋:铺陈叙述。颂:赞美颂扬。宣:宣扬。匪:通“非”。
11.粤若:发语词,无义。始见于《尚书·尧典》。稽(jī)古:考古。帝汉:指汉朝。李善曰:“能顺天地,考行古之道者,帝也。”濬(jùn)哲:见识深远,聪明智慧。钦明:恭敬贤明。
12.殷:当。五代:指唐尧、虞舜、夏、商、周五个朝代。纯熙:兴盛。绍伊唐之炎精:古人“五德相胜”的观点认为,王朝的更替符合五行相克的循环过程。唐尧属火德,汉朝亦属火德,故云。绍,继承。伊唐,有唐,指唐尧时代。伊,通“有”,语气词,无义。炎精,火德。
13.荷(hè)天衢(qú)以元亨:顺应着上天的通畅大道。这里指改朝换代。《周易·大畜》:“何天之衢,亨。”荷,承担。元亨,大通。廓宇宙:指平定天下。作京:建都。
14.敷(fū):颁布。皇极:最高的准则,指典章律令等。创业:指开创帝王的事业。协:和。神道:神明之道。大宁:指天下太平。
15.百姓昭明:百官各就各位,职责分明。百姓,百官。昭明,分明。九族敦序:指亲族之间的亲疏关系得以有条理。九族,《尚书·尧典》:“以亲九族,九族既睦”,欧阳、夏侯云:“九族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皆据异姓有服。”敦,大。序,秩序。
16.孝孙:指鲁恭王刘余,汉高祖曾孙,故云。俾(bǐ):使。侯:为诸侯。
17.锡(cì):通“赐”。介圭:大圭,用作分封诸侯的凭据,为诸侯所有。瑞:信。宅:居。附庸:附庸国,这里指诸侯国鲁国。开宇:开拓疆域。
18.秘殿:神殿,这里指灵光殿。配:比照。紫微:紫微宫,星宿名,古人以为是天帝所居之处。辅:藩卫。
19.承:继承。明堂:古代天子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少阳:东方,指鲁国。昭列:通“照烂”,光明灿烂的样子,一作“昭列显”。奎(kuí):二十八宿之一,分野在鲁地。古人认为天上每一星宿都有地上相应的州郡,此之谓分野。
20.嵯峨、嶵嵬(zuì wéi)、峞巍(wéi wēi):都是高峻的样子。嶵,通“崔”。㠥

诗人王延寿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王延寿

王延寿(约140-约165年),字文考,一字子山,南郡宜城人,东汉辞赋家。文学家、楚辞学家王逸之子。曾周游鲁国,作《鲁灵光殿赋》,叙述汉代建筑及壁画等。后渡湘水溺死,年仅20余。原集失传。..... 查看详情>>

诗人王延寿作品: 《鲁灵光殿赋》 《王孙赋》 《梦赋

《鲁灵光殿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