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雨暗初疑夜》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古诗: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更新时间:2017-11-01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元丰二年(1079)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府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在宦海漂泊的生活经历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慨。全词语言清丽,情景交融,寓意深远,余韵不尽。
在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年代,苏轼的不同政见,毫不掩饰地从他的笔端流泻出来。他卷入了北宋统治阶级内部极其复杂的新旧党争。随着矛盾斗争的日趋尖锐激烈,他不仅与变法人物的距离越来越大,而且自我意识到他们的不满与威胁。于是自己请求外任,离开朝廷到杭州任通判。后来到密州,又调徐州,再改湖州。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府时,当时苏轼并不知道即将发生“乌台诗案”。
注释
⑴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⑵雨暗:言阴雨时天色昏暗。
⑶著(zhuó):同“着”。附着,附上。
⑷细草:尚未长成的草。软沙:细沙。
⑸卯(mǎo)酒:早晨喝的酒。卯:卯时,相当于早晨五点至七点。
⑹“蓝桥”句:唐人裴铏传奇《裴航》云:相传蓝桥有仙窟,为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此处意谓自己没有像裴航那样的好运。
白话译文
阴雨时天色昏暗怀疑是夜晚,待到风把云吹散,迎来的就是晴天。淡云斜照山头逐渐明亮,一路上踏着细草软沙,马蹄轻快。
早晨酒醒后还是有些困意,酒意还没醒透,仙村梦游是不成了。蓝桥何处可以找到云英?只有多情的流水,伴着我向前流淌。

诗人苏轼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