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六国始咆哮》赏析

朝代:南北朝诗人:庾信古诗:拟咏怀诗·六国始咆哮更新时间:2020-09-18
看到诗中的“六国”、“秦”、“楚”等字样,读者一定会想,以庾信写《拟咏怀》的心情,是绝无可能去闲谈陈年古董的战国纷争,里面多藏着借古讽今的内容。本诗里含着一个谜,在等待我们去解开。
“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这二句是说,当战国时山东六国开始“咆哮”时,它们还未决定其外交政策是合纵以抗秦,还是连横以抗秦?细心的读者,想必会问“咆哮”是何意?是相争吗?但相争就无所谓“纵”了。当然,如果把“纵横”理解得更宽泛些,当作每一个国家各自的对秦政策。“咆哮”解作“相争”就通了——六国始相争时,尚未决定是联秦以攻他国,还是把秦和别国都视作一体的敌手。然而“咆哮”一字一摆平,“始”字又刺眼了。六国相争是哪年开始的?这可是难以考证的问题,恐怕庾信也没这本事吧?!算在战国初年吧,可那时秦国还不强大,还不存在“纵横”之说。这笔帐,在史书上是轧不平的。然而一关于当时的现实,却又意外地平贴。侯景之乱,攻陷建康时,梁朝的那些藩镇,湘东王萧绎(即梁元帝)、岳阳王萧詧(即后梁王),还有武陵王萧等,就是一起“咆哮”——一起号称“勤王”却又窝里斗个不休。萧詧倒是早早地做了西魏的附属,而萧绎却是一会儿与西魏交战,一会儿又遣使通好,刚刚与西魏联合灭了武陵王,转眼又和西魏的死敌北齐大拉近乎,这不是纵横未定吗?——需知西魏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军事实力都恰好与战国时期的强秦相似;而庾信,又是奉萧绎的臣子,最清楚萧绎的外交政策,他本人便是被萧绎派去西魏的使者。
好了,谜有头绪了。再往下看:“欲竞连城玉,翻征缩酒茅。”“竞”,争。“连城玉”便是秦要用十五座城来交换的和氏璧,这里指国土。“翻征缩酒茅”,春秋时期齐桓公伐楚,师出无名,于是强说楚国不向周王进贡滤酒的茅草。“翻”,反而。诗人告诉我们,有人明明要争夺土地,却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是谁呢?翻开史书便知晓了,那正是西魏!萧詧与萧绎内仇,西魏借口应萧詧的请求,发大军攻陷萧绎的国度江陵,紧接着便把二萧的领土席卷而归己有,只丢下一座江陵空城给萧詧,而这些夺到的土地,正相当于古楚国!至此,纵然字面上还看不出,但我们已经隐隐感到了谜底。本诗要说的,恐怕还是诗人后半生耿耿不忘的那段悲惨日子——江陵的陷落。如果是这样,诗人用了一个“欲”字,一个“翻”字,活画出西魏的心。
“折骸犹换子”,《左传。宣公十五年》说,楚国围宋,宋人易子而食,折骸而爨。“登爨已悬巢”当是“登爨已悬”,也许由于押韵的关系而作了颠倒。《左传。成公十六年》,晋楚鄢陵之战,楚共王登上巢车观望晋军营垒。知道晋军“塞井夷灶”。巢车,一种可以升降的攻城车。爨,即灶。“夷灶”是填车行灶,准备出战。大概是说敌人已经登高望见,城里吊起了锅——断粮了!这两句,如果我们的谜底没猜错,定是说江陵被围时的惨相。
“壮冰初开地,盲风正折胶。”这两句应该颠倒了次序解释。盲风是农历八月的疾风。《礼记。月令。仲秋之月》说:“盲风至,鸿雁来。”这是匈奴出兵的征候。盲风从北方携来大雁,难道就不能催着西魏铁蹄南下吗?何况那折胶的预兆又是如此明白!壮冰是十一月的厚冰。《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说:“冰益壮,地始坼(裂开)。”十一月份,严冰覆压了、冻裂了大地。而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的这个月份,西魏包围、攻陷了江陵。现在我们离谜底近了一步。在诗人笔下,冰封地裂的刺骨之寒,和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恐怕已凝为一体。
“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弰,弓之末端。战马在飞奔,仿佛蹄下有轻云飘扬,弓弦张到末端,圆得宛如三五明月。这纵马怒射的骑士,姿势很健逸?当然是,当然不!当那铁蹄是在践踏冰霜酷寒的南朝土地,那利箭是在射杀易子而食的南朝苍生时,这健逸的姿势,不就变得骄悍凶残了吗?这二句不前不后,正安插于诗的中段,诗人的用心,可谓良苦。
“楚师正围巩,秦兵未下崤。”《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东周王室内乱,王子朝自立为天子。二十六年,晋师(诗中误作“楚师”)攻克巩,王子朝被逐走,而后十一月——两个都是十一月!如果我们的谜底猜得不对,或有这样的巧合吗?诗人会在众多被杀被逐的帝王里偏偏选中王子朝吗?何况梁元帝本为皇子,他也是在内乱中即位的,与王子朝颇为相似。“正围巩”三字尤为注目,它意味着江陵虽被围而未沦陷,梁朝虽危而未亡。春秋末年,楚国被吴军攻破,落到了亡国的边缘,楚臣子申包胥至秦国求救,号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君发兵。而当江陵被围困之际,诗人又何尝不在西魏朝廷上下奔走、企求他们收回虎狼之师?虽然申包胥所求的是出兵,而诗人所求的是撤兵,但其救国于危亡的用心,却是相一致的。然而,“秦兵未下崤”。申包胥引着秦兵开下崤山营救本国了,而诗人呢?“未下崤”三字说明他得到了与申包胥相反的结果。如此理解,是太曲折了,但唯有这么解释,下文“始知千载内,无复有申包”才顺理成章。历史上秦兵下崤山,成就了申包胥的伟业;千年后的秦兵却不愿再演喜剧了,也是那个企图做当世申包的人——诗人自己,也唯有徒然悲叹申包不可再得了!“千载内”三字,终于在篇末走出了典故构筑的迷宫,点明了本诗的内容,乃是一幕现实的悲剧!
我们该高兴了,为没有猜错谜底而高兴!我们又该悲哀了,为这个惨痛的谜而悲哀,为诗人只能用谜语吐露心曲的处境而悲哀,为诗人制作这个谜的苦心而悲哀。
《夜听捣衣诗》是北周诗人庾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侧重从听觉上写捣衣,感想中又掺入“士不遇”的意思,捣衣者本身的表现还不突出。后来谢惠连的《捣衣》描写妇人心情就较细致真切了,而作品的主题也纯是表现妇人了。

诗人庾信资料

赏析作者庾信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 查看详情>>

诗人庾信作品: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 《道士步虚词·无名万物始》 《归田诗·务农勤九谷》 《和回文诗·旱莲生竭镬》 《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 《拟咏怀诗·日晚荒城上》 《同州还诗》 《奉和山池》 《拟咏怀诗·榆关断音信》 《正旦蒙赵王赉酒诗

《拟咏怀诗·六国始咆哮》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