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更新时间:2017-04-07
这是杜甫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春流寓四川时,陪同川东北地区(果州,今四川南充市;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阆州,今四川阆中市;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四位太守,游览梓州著名的慧义寺所写诗篇。
“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杜甫在四川虽是寓公幕僚,生活清苦,平常诗作不离“忧患”二字。但一进入寺庙,心境就为之一变。虽陪同四位长官到寺庙游春,但也如“无人境”,不把权贵放在眼中,当然,彼此也是朋友,杜甫也犯不着去白眼。这里“无人境”,“不住天”,真是有“我法二空”包裹宇宙的境界和气概。
“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沿途所见,无处不春光大好,莺花随路、啼香伴人。而惠义寺那巍峨壮观的“楼阁”,就飞耸在山巅之上。“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登上惠义寺的山顶,环看这四周的春光,杜甫再也压抑不住自己“迟暮”、年衰无为的失落感。尽管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但至此时仍是一无所有,不由一阵阵感到“惘然”和茫然。
“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好佛好禅的人不少,上至朝廷部院,下至州县,没有谁不常到寺院来祈祷,或参学一些佛理,并习练一些修行方法。但这仅仅是一种从外面的欣赏而已,并没有真正进入佛门,在座诸公,谁敢于把自己的“金印”解下,辞官解籍,再遁入空门。没有,世人终究是舍不得那个“金印”。若真的舍得下,那么大家一起共同“安禅”,才真正是“潇洒”得很。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https://www.gushilai.com/gushi/peilizizhouwanglangzhoususuizhou38.html
《王命》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前四句描写了吐蕃步步紧逼,官军连连失利的情况;后四句继续写吐蕃入侵后的惨状和心情。全诗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公元七六三年八月四日,杜甫的知己房琯死于阆州僧舍,他于九月由梓州赴吊,此诗即在阆州时作。这年七月,“吐蕃大寇河陇,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见《旧唐书·代宗纪》)。便是此诗的历史背景。

诗人杜甫资料

鉴赏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