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照禅师同宿》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神照禅师同宿更新时间:2017-04-28
诗人白居易对禅的入处,与其说是得自佛光如满或鸟巢这两位禅师,不如说是得自于洛阳奉先寺的神照禅师。神照禅师是荷泽神会禅师的第四代传人,是圭峰禅师的同门师叔。圭峰大师得以成就,还在于其师伯南印忠在成都时对他说,圭峰大师是传教的一流的人物,应宣化于帝都,不必局束于西南一隅。因此而到洛阳,见到神照禅师。神照禅师见到他后,感到十分惊喜,并对圭峰大师说,像圭峰大师这样菩萨一流的人物,谁能预先认识到了。在本门前辈的鼓励下,圭峰才去拜华严宗的四祖澄观大师,受到了极高的品评,并以他卓绝的禅修和学识,取得了华严宗、荷泽宗两家五祖的地位。
白居易任河南府尹,住洛阳多年,曾与神照禅师相会。神照禅师在洛阳传法三十年,于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圆寂时,白居易亲自为他写了塔铭,对神照禅师的评价极高,当然也不会高到圭峰大师的程度。
“八年三月晦,山梨花满枝。”时间是834年(唐文宗大和八年)三月,也就是神照禅师圆寂前两年。那一天天阴,但从洛阳城出来,一路的山梨花如朵朵白云,掩映在路上。
“龙门水西寺,夜与远公期。”神照禅师住持的奉先寺,在洛阳的城南,伊水的西侧,龙门石窟的附近。因为有约在先,今夜要与“远公”(对神照禅师的美称)同宿。
“晏坐自相对,密语谁得知。”对于这个“同宿”的理解是共同打坐,两个蒲团两个人,没有一言,也没有一语。但其中的“密语”,他们间相互说了些什么,就不是外人所知的了。
“前后际断处,一念不生时”,白居易对于禅修,的确是上了手的。“前后际断处”则是禅宗强调修行要达到“两边三际断”,两边是“不落有无”,三际是不落于“过去、现在、未来”。简单说来就是前念已断,后念不生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前后际断”就是“一念不生”。这样的禅定对一般人来讲,只要死了心眼,是不难进入的,难的就是心眼不死,老是在闹。
从这里可以看到,白居易的禅修是认真的、投入的。在老和尚面前也是虚心的。能这样对人对己,在修行上当然有成,所以白居易晚年不近酒色,不入是非,一心坐禅念佛,活了七十五岁,真是富贵寿考,身心性命都获大益。

《赠草堂宗密上人》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题赠给圭峰大师(宗密上人)的一首诗作。该诗盛赞了圭峰大师的修行之道是与真正的佛道相符合的,表达了诗人对大师的敬佩之情。

诗人白居易资料

鉴赏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神照禅师同宿》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