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宋之问古诗: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更新时间:2017-03-01
注释
⑴天平军马:指天平军,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唐朝分淄青节度置郓曹濮三州节度,赐号天平军,治郸州,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十五里,中和初朱瑄有其地,后并于朱全忠,宋亦置天平军节度。平,《英华》作“兵”。
⑵卫:卫国之地,北周置卫州,治所在朝歌(今淇县),唐改设卫县。
⑶恒碣:恒山、碣石山的并称。唐黎逄《象魏赋》:“高齐嵩华,势比恒碣。”恒山,即五岳之一的北岳。碣石,山名,在河北昌黎北。《尚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曹操有《碣石篇》,毛泽东有“东临碣石有遗篇”诗句。
⑷衡漳:古水名。即漳水,今漳河。《尚书·禹贡》:“覃怀底绩,至於衡漳。”孔颖达疏:“衡即古横字,漳水横流入河,故云横漳。”
⑸许国:决心报效国家。许,应允。
作品译文
我到了卫地,多么希望能马上与你相见,可惜你竟然不多作停留。
朋友啊,你去了哪里?我的眼前只有这千古淇水悠悠。
恒山与碣石的雾霭,衡山与漳河的秋露,阻挡了我找寻你的道路。
我知道,你这是真正的爱国情怀,而不是为了图名封侯。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https://www.gushilai.com/gushi/shiwangtianpingjunmayueyuchenzia95.html
宋之问与陈子昂是很要好的诗友,他们互有酬答之作。陈子昂所写的《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一诗可以表明他们俩的友情,宋之问这首《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也是一样。
此诗写宋之问被遣往卫地处理天平军公务时,顺便约定与好友陈子昂在卫县新乡会面。他忧伤着岁月的流失,急切期望能与陈子昂相见。听说陈子昂已涉淇水而东,他在等到回去的时候仍未与好友相遇,深表遗憾,思念之情就如眼前的千古淇水悠悠。北岳恒山春雾,东海碣石夏霭,南岳衡山秋露,太行漳河冬雪,阻断了宋之问找寻陈子昂的道路。但他却懂得陈子昂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理解赞赏陈子昂不图封侯的敬业精神。

诗人宋之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人(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查看详情>>

诗人宋之问作品: 《幸岳寺应制·暂幸珠筵地》 《奉和圣制闰九月九日登庄严总持二寺阁》 《陪王都督登楼诗》 《送杜审言·卧病人事绝》 《伤曹娘二首》 《西施浣纱篇·西施旧石在》 《宴郑协律山亭》 《绿竹引·青溪绿潭潭水侧》 《登北固山·京镇周天险》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使往天平军马约与陈子昂新乡为期及还而不相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