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鱼湖上醉歌》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元结古诗:石鱼湖上醉歌更新时间:2017-04-10
《石鱼湖上醉歌》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诗前序言交代写作此诗的缘由。诗文内容主要是写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实质上表现的是借酒消愁之意。全诗三句或两句一换韵,颇具民歌风味,诗句朴素清新,意蕴深长。
元结在唐代宗(762-779年在位)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他的《石鱼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这首《石鱼湖上醉歌》诗前的序言交代了写作此诗的背景,说明此诗作于元结与其友人在石鱼湖上饮酒之时。
注释
⑴漫叟:元结自号。元结《漫歌八曲》序:“壬寅中,漫叟得免职事,漫家樊上,修耕钓以自资,作《漫歌八曲》。”
⑵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⑶引臂:伸臂,举臂。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⑷“意疑”三句:写作者对石鱼湖饮酒的感受,意思是,这时我简直以为我身倚巴丘而举杯饮酒却在君山上边;又好像我的客人们都围绕洞庭湖坐着,载酒的船漂漂荡荡地冲开波涛,一来一往。巴丘:山名,在湖南岳阳县洞庭湖边。君山:山名,在洞庭湖中。洞庭:湖名,古代时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泛泛:也作凡凡或汜汜,漂荡的样子。《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凡凡其逝。”《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汜汜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⑸长:放声歌唱。《礼记·乐记》:“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注:“长言之,引其声也。”这里是放声高歌的意思。
⑹沼(zhǎo):水池。
⑺历历:分明可数。清晰貌。《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洲岛:水中陆地。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⑻废:阻挡,阻止。酒舫(fǎng):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宋黄庭坚《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但恐次山胸磊隗,终便酒舫石鱼湖。”
⑼长瓢:饮酒器。
⑽酌(zhuó)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此指饮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白话译文
我用公田产出的粮食来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诗人元结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元结

元结(723-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 查看详情>>

诗人元结作品: 《舂陵行》 《登九疑第二峰》 《登白云亭》 《闵荒诗·炀皇嗣君位》 《漫歌八曲·小回中》 《喻旧部曲·漫游樊水阴》 《五茎·植植万物兮》 《窊尊诗·巉巉小山石》 《题孟中丞茅阁》 《喻常吾直

古诗《石鱼湖上醉歌》的名句翻译赏析

《石鱼湖上醉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