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君理传》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姚思廉文言文:沈君理传更新时间:2018-09-26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祖父僧畟,任梁朝左民尚书。父亲沈巡,一直与高祖相交好,梁朝太清年间任东阳太守。侯景被平定后,元帝征召(沈巡)为少府卿。荆州失陷,在萧詧的官署任金紫光禄大夫。
沈君理有优美的风度仪表,广泛地涉猎经典史籍,有赏识人才、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出任湘东王法曹参军起家。高祖镇守南徐州时,沈巡派沈君理从东阳出发前去进见高祖,高祖看重他,命令他娶了会稽长公主为妻,征召为府西曹掾。逐渐升迁任中卫豫章王从事中郎,接着加官明威将军,兼尚书吏部侍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监理吴郡政事。高祖接受禅让后,任命(沈君理为)驸马都尉,封永安亭侯。(后)调出朝廷任吴郡太守。这时战争没有停止,百姓生活在饥荒凋敝中,军队和国家所用的,都由国家东边的地域供给,沈君理召集士兵,修造整理器械,民众乐意归附,以十分能干会办事著称。
世祖即位,(沈君理)被征召为侍中,升任代理左民尚书,没有到任,任明威将军、丹阳尹。天嘉三年,重新任命为左民尚书,领步兵校尉,接着改任前军将军。天嘉六年,调出朝廷任仁威将军、东阳太守。天康元年,因为父亲去世离职。沈君理于是自己请求前往荆州迎接丧柩,朝廷议论认为(他是)在位的重臣,不便让他出境,于是派遣他的长兄沈君严前往了。等到回来,将要安葬,诏令赠予沈巡侍中、领军将军的官衔,谥号叫做敬子。这年(朝廷)起用沈君理为信威将军、左卫将军。(后)又起用为持节、都督东衡衡二州诸军事、仁威将军、东衡州刺史,领始兴内史。(后)又起用为明威将军、中书令。前后夺情三次,都不就任。
太建元年,(沈君理)服丧期满,被任命为太子詹事,管理东宫事物,升任吏部尚书。太建二年,高宗以沈君理的女儿为皇太子妃,赐给沈君理望蔡县侯的爵位,食邑五百户。太建四年,加官侍中。太监五年,升任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侍中职务依旧担任。这年有病,皇上亲临探视,九月去世,时年四十九岁。诏令赠予(他)侍中、太子少傅的官衔。丧事所需要的,随所用供给。重新赠予翊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衔,侍中官衔依旧保有。谥号为贞宪。沈君理的儿子沈遵俭早死,以弟弟沈君高的儿子沈遵礼为继承人。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是晋光禄大夫周顗的第九世孙。祖父周颛,是齐的中书侍郎,领著作衔。父亲周宝始是粱的司徒祭洒。
周弘正幼年丧父,与弟弟弘让、周弘直都被伯父侍中护军周舍抚养。周弘正十岁的时候就懂《老子》《周易》。周舍每次与他谈论总是感到惊异,说:“看你敏捷聪悟,明自事理而又出语惊人,将来必定会名声大震,在我之上.”河东裴予野非常赏识他并与他结交,还表示愿意将女儿嫁给他。十五岁那年,周弘正补召为国子生,就在国学里讲解“周易》,儒生们都学习他的见解。他在兰月入学,当年的十月就被推荐参加对策考试,学司认为他的资历太浅,不同意他应试。博士到洽议论说:“周郎还不到二十岁,就独自主讲一经,他虽说是国子生,但实际上却可以当老师,他就不必等着参加对策考试了。\"于是周弘正就以布衣身份直接出任梁朝的太学博士。晋安王担任丹阳令时,请他为主簿。后来从丹阳调往邺县任县令,因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服丧期满后,历任曲阿、安吉县县令。普通年间,朝廷开始设置司文义郎这一官职,在寿光省当值,任命周弘正为司义侍郎。
周弘正知识渊博,能看透一些微妙的迹象,善于根据天象化预测吉凶祸福。大同末年,周弘正曾经对弟弟周弘让说:“国家将有厄运,数年之内必有战乱,我和你不知逃到哪里才能避开这次灾难。”到梁武帝接纳北朝东魏的降将侯景时,周弘正对周弘让说:“战乱就从这里开始了。”当京城建康被侯景攻陷时,周弘直在衡阳担任内史,梁元帝萧绎在江陵,写信给周弘直说:“刚从都城来了一位使者,从他那里得知你的兄长平安。但京城里的士大夫,几乎没有不变节依附逆贼侯景的,王克已经做了侯景的家臣,陆缅加入了侯景的军队,唯有你兄长周生,坚守大义不变节。他谈到我们西军时,泪水如流,常常盼念我们去解救他们,就像农夫盼望丰收那样心切,岁寒然松柏仍青翠不凋,当前具备这种品格的就只有令兄弘正一人罢了。”王僧辩率领西军讨伐侯景的时候,周弘正与周弘让主动逃出建康奔向西军,王僧辩见了他们,非常欣喜,当天就派人告知了梁元帝,梁元帝亲自写信给周弘正说:“自从外族小丑侯景作乱以来,寒来暑往的几年之巾,天下相交的朋友,死亡殆尽。当年富有才智的韩非,尚且不免死在豢国狱中;学识丰富的刘歆,也在壬莽新朝失败的混乱中自杀。如今你陷在建康城中音讯全无,我常常忧思焦虑。我常常打算像西汉人访求山东终子云,东汉人寻找关西杨伯那样找你。今天恰恰见了王僧辩派来的人,他把侮的信息全说给我听了,我正等待着你的来信,宽慰我对你的期盼。”于是派遣特使去迎接周弘正,又对朝廷官员说:“晋氏司马炎平定孙吴。很高兴地得到了陆机陆云,现在我讨伐侯景,也得到了周弘正周弘让,前代的司马炎和今天的我都在相同的时机下得到两位英才异士,足可以互相媲美了。”当周弘正到了江陵,他受到了非常隆重的礼遇。朝中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臣僚。他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在侍中销值勤。不久升任为左民尚书,接着加任散骑常待。

诗人姚思廉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人。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 查看详情>>

诗人姚思廉作品: 《刘勰传》 《张种传》 《谢贞传》 《徐摛传》 《李珽传》 《谢胐传》 《王瞻传》 《周弘正传》 《何之元传》 《吕僧珍无私

《沈君理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