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更新时间:2021-01-15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阕,九十五字,平韵。
⑵钦叔:指李献能,字钦叔,河中(今山西永济)人,金代良臣、诗人,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与雷渊、辛敬之是元好问最亲密的三个好友。
⑶予(yú):同“余”,我。同州:即今山西大荔县。录事判官:州所属的官吏,九品。入馆:即诗人进入国史馆,任国史院编修官。判司:官职名,属专司批判文牍的小官。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金代属京兆府。这里代指京城汴京。
⑸泥潦(lào):雨后洼地的泥水。街衢(qú):交通要道。
⑹先生:诗人自称。轰饮:群聚纵饮大声欢呼。
⑺邻家:邻居,相邻的住家。
⑻惭愧:侥幸、难得,常用作自谦之词。君家兄弟:指钦叔、钦用(李献甫)兄弟。
⑼狂夫:狂妄之人。
⑽苛细:繁琐的细节。
⑾乖疏:失当,忽略。
⑿囊:口袋。米:粟米,代指俸禄。
⒀五车书:意思是书很多。语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⒁骑驴:指处境不佳的小官吏。冠盖:高冠华盖,指大官宦的服饰器用,这里代指高官要职等大人物。丛:意思是多。
⒂鞍马:马和马具,代指骑马的人,古代有钱有势的人才能骑马,故代指有势力的大人物。
⒃穷年:全年,一年到头。竟日:终日,从早到晚。
⒄未必古人如:即“古人未必如”。
⒅频置:多次置办。
⒆时为:不时,常常。
白话译文
和李献能一起喝酒,当时我因为同州录事判官的职位,进入国史馆任国史院编修官。所以有判司的说法。
汴京夏秋之际多雨,满大街都是雨后洼地的泥水。我在家关着门和朋友们群聚纵饮大声欢呼,相邻的住家都厌烦我们声音大。难得有钦叔、钦用兄弟们,半辈子与我相亲相爱,了解我的脾气,知道我是一介狂夫。对礼法不大讲究,言谈举止任其自然,不事斟酌。
官小位卑,微薄的俸禄,书倒是都很多。我在汴京众多的做官的人非常卑微,走在大街上,连人家骑马的家僮、奴仆都得避让。和一辈子的亲朋好友,从早到晚一年到头饮酒作乐,古人都未必有我们这样深厚的友谊。不管酒好坏,经常置办,你们要时常来我家一起饮酒作乐。
上阕扣题写与钦叔“轰饮”的事情,饮酒佯狂,不拘礼法。夏秋之际多雨,而这样的日子词人也能找到快乐的方法。词人和李献能兄弟交游,放言吐怀,不拘礼法。在这雨后的京城,泥潦满街全不管他,只顾尽情玩乐。一个“轰”字,写出聚众饮酒的场面是多么热闹开怀,他们群聚纵饮,大声欢呼,使得邻居们都“厌”了。照应“轰”字,诗人在后面解释道,只因为是自家相亲相爱的兄弟,知道我一贯的为人做派,才可以这样放肆如“狂”。“狂”在诗人精神中,是一种境界。不仅仅是出于对古人狂妄于玩乐的私淑,根本性的是出自对狂歌创作精神的共鸣。而他的“狂”却不能随意表现给外人看,只有遇到“君家兄弟”,因为有长久的“相亲相爱”的感情,懂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用管那些苛刻烦琐的礼节,言语也可随意不拘,不事斟酌,才能放纵,才能尽兴。
下阕写诗人狂饮任性的原因。官小位卑,穷困潦倒,心情郁闷无以发泄,只好和故旧一起饮酒作乐。作一个判司官,俸金是微薄的,书倒是很多却没有什么用。“骑驴冠盖丛里,鞍马避僮奴”两句写诗人身份处境,用“骑驴”“鞍马”形成鲜明的对比。“判司官,一囊米,五车书。骑驴冠盖丛里,鞍马避僮奴”看似平直语,其实是很抑郁的,但即使有这样的委屈和不平,碰上和“平生亲旧”在一起的时候,也就忘到九霄云外了。所以,真心的快乐,应该好好珍惜才对,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感受。所以在结尾诗人还继续叮咛道“酒贱可频置,时为过吾庐”。
该词叙写知遇之乐。先从聚饮着笔,读来让人心生艳羡。下阕峰回路转,写到自己宦游场上的尴尬,让人心痛心酸。但迅疾收拢词意,表达了诗人珍视友情,乐观旷达的心态。一开一合之间,意脉贯穿自如。

诗人元好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水调歌头·长安夏秋雨》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