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题老将林亭》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张蠙古诗:夏日题老将林亭更新时间:2017-05-18
这首诗因颔联两句饮誉诗坛。王衍品读之后,很是欣赏,于是赐张蠙霞光笺,并将召掌制诰。权臣宋光嗣以其“轻傲驸马”,遂止。
首联“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概括点出老将心境的寂寞及其门第的冷落。一个“翻”字,甚妙。老将有别于隐士,不应“爱静”,却“翻爱静”;“侯门”与仙人的洞府有异,不应相似,偏“渐欲似”,这就把这位老将不同于一般的性格揭示出来。
颔联、颈联四句,作了具体刻画。“墙头雨细垂纤草”,“侯门”的围墙,经斜风细雨侵蚀,无人问津,年久失修,已是“纤草”丛生,斑剥陆离。状“纤草”着一“垂”字,见毫无生气的样子,荒凉冷落之意,自在言外。“水面风回聚落花”,写园内湖面上,阵阵轻微的旋风,打着圈儿,把那零零落落浮在水面上的花瓣,卷聚在一起。这里只用了七个字,却勾画出一幅风自吹拂、花自飘零、湖面凄清、寂寞萧条的景象。园林冷落如许,主人心境可知。这是诗人寓情于物之笔。
“井放辘轳闲浸酒”,老将取井水之凉,使酒清凉爽口,写其闲适生活。“笼开鹦鹉报煎茶”,打开鹦鹉笼子,任其自由往来,好让它在有客光临时报告主人,督请煎茶待客。这两句从侧面借助物情来反映人情,不仅使画面的形象鲜明生动,构成一个清幽深邃的意境,而且深刻细腻地揭示出老将的生活情趣和精神状态,手法相当高明。
尾联“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用反诘的句式对老将进行规劝与慰勉,揭出诗的主旨。据《新五代史》载:蜀王建五年曾起寿昌殿于龙兴宫,“画建像于壁”,并且还起“扶天阁,画诸功臣像”。这两句是说:在凌烟阁画像留名的人,又有谁不曾在战场上立过功呢?功劳是不可抹煞的,感到寂寞与萧条是大可不必的。
这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前六句铺写老将寂寞闲适的“仙家”生活,后二句笔锋一转,点明旨意,文势波澜曲折。本来,以“百战”之功赢得封侯的老将,在诗人看来更应竭力报国。可“功成”反爱起“静”来,这是出人意外的;“静”且不说,还愈来愈欲“似仙家”,一点世事也不关心了;不唯如此,竟连自己居住的园林也懒得去经营修葺了。铺写老将的消沉,一层比一层深入,反过来证明规劝老将的理由越来越充分。如果说,前者是“画龙”,那么后者就是“点睛”;二者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使诗歌的“理”,在情景交融的画面中表现出来,规劝之旨,体现于诗情画意之中。

《书事》是晚唐诗人黄滔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前四句言兵役劳苦,赋税繁重,揭露了晚唐时期无止境的兵役和繁重的赋役给广大农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后四句言战争酷烈,士卒战死,将军获功,在对比鲜明中揭露了统治者的凶残和腐败情感沉痛而悲愤。全诗语言犀利,对仗工整,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此诗当作于唐僖宗中和元年至三年(881—883年)间,时唐僖宗在成都。据《旧唐书·本纪》卷十九载,广明元年(880年)底,黄巢军攻入长安,僖宗逃往成都,下诏各路兵马围攻长安,此后战事频繁,直到中和三年(883年),沙陀、忠武、义成、义武等军收复长安。此诗即写这段时间的社会现实。

诗人张蠙资料

赏析作者张蠙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第。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 查看详情>>

诗人张蠙作品: 《朔方书事·秋尽角声苦》 《哭建州李员外》 《宿山寺·中峰半夜起》 《观江南牡丹·北地花开南地风》 《赠道者·得道疑人识》 《言怀·不将高盖竟烟尘》 《野泉·远出白云中》 《叙怀·月里路从何处上》 《过黄牛峡·黄牛来势泻巴川》 《边将·历战燕然北

《夏日题老将林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