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揭傒斯古诗: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更新时间:2021-02-15
注释
1。武昌:地名,今湖北武汉市。触目:即所见,指目光所及。
2。两髯(rán):两个长髯的船夫。髯,指蓄着长须的人。背立:相北而立。鸣双橹:谓摇动着橹桨,发出悠扬的咿呀声。
3。开合:描写摇船人身形起伏,身上蓑衣随之张开合拢。沧江:泛称江水。江水呈青苍色,故称。
4。“青山”句:写青山蜿蜒如龙,时隐时现在乌云之中。
5。并沙语:并立在沙滩上交谈。并,并排、并列,有版本作“竝”。
6。不省(xǐng):不晓得。
白话译文
两翁相背而立划动着乃双橹,短短的蓑衣忽开忽合,江面下着雨。
蜿蜒如龙的青山直接天边的云,两个白发老人并立沙滩絮絮而语。
船头的篙手唱歌船尾的舵手应和,篷顶淙淙的雨声伴我在篷下坐。
推开船篷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只见一双双白鸥从帆边飞掠而过。
此诗首联写的是近景,两位把橹的船家,江面的雨。着笔清美而又情韵悠悠。诗人描摹他们的状貌,奇在只从侧面落笔,只是相背而立的两个身影,和一式飘拂的颔间须髯,能约略猜到,那该是两位颇有年纪的老翁。“短蓑开合”既表现了船翁摇时的俯仰之态,又暗示了劲爽之风在江上的吹拂。而作为背景的,便是雨丝交织中的空属清江。这就是诗之开笔展示的景象——江雨,鸣橹,髯飘飘的船家侧影,即构成了一种清美和情韵悠悠的水上境界。
颔联写连绵起伏的青山,远处的云,沙滩上两位闲聊的老人。给人以缓缓流动之势和江岸村野淳真恬美的风情。诗人用“如龙入云”描摹,其意态形神就全都活了。“白发何人并沙语”,即从诗人眼中,展示了江岸村野的真淳风情。“何人”二字似问非问,更生一段景与兴会的韵致。
颈联以听觉感受为主,江上歌声答和回荡,船头雨声淙淙。这是和谐、欢悦、亲切的“声中景”,歌声和雨鸣交汇一片,刹那间打破前文所创造的安谧清宁之境,全诗带来了一种欢悦亲切的声情,而“篷下坐”的抒情主人公亦进入了心境澄朗的忘我之境。这两句诗放在船行江上的全景中涵咏,歌声在雨中船上,船在清波迭荡的江中,江在青峰入云的山岸间,而在这一切之上,更有飘洒无际的漫天绿雨,这两句诗,正是传写出了绝妙的“声中景”。
尾联写诗人推开船篷,以诗人凝思中的物换景移,将诗境推向了一个亲切而陌生的新天地,而翩翩远去的白鸥,像是牵着不尽的悠叹之情。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和境界。
总之,这首诗描绘出了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人有物、有山有河、有云有雨、有迷濛有清晰的流动着的立体画面,其中洋溢着轻松、欢悦的情调。诗中有一种表现生命搏动的清鲜活跃之气——那船家的欢悦棹歌,岸山的如龙入云,和江上白发人的亲切“并沙”之语,展现出了诗人行舟江南雨中的迷人风情,如夏日之新雨,飘过诗行,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片透心的清凉。全诗不着一典,只是就眼前景色一一收入诗中,却写得清旷通灵,味隽意永。

诗人揭傒斯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揭傒斯

揭傒斯(1274年6月10日-1344年8月19日),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江右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 查看详情>>

诗人揭傒斯作品: 《送袁先辈之旴江》 《沈逸人东观招饮山馆》 《女儿浦歌·女儿浦前湖水流》 《刘承旨父大司徒邢国公庆九十应制》 《潇湘八景图卷·平沙落雁》 《题信上人春兰秋蕙》 《新安许氏兰秀轩》 《南康夜泊闻庐阜钟声》 《自盱之临川早发》 《春日杂言·五岁能读书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