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长明传》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赵尔巽文言文:严长明传更新时间:2018-09-26
严长明,字道甫,江宁人。年幼时十分聪慧。十一岁时,他受到李绂赏识,李绂告诉方苞说:“他是治国的人才!”严长明于是跟从方苞学习。不久做客旅居在扬州马氏的家中,读遍了他家所有的藏书。高宗二十七年南巡时,严长明率领当地的生员献赋,被赐为举人,被任用在内阁中书,进入军机处。
严长明通晓古今,富有谋术,擅长书写奏章,大学士刘统勋尤其认为他的才能奇特。户部上奏说天下的田赋项目杂乱名目繁多,请求并入土地税和劳役税中征收,严长明说:“现在各种名目的税赋由实物折价征收银钱,都是自古以来的法定赋税。如果去除了它的名目,以后的官吏如果忘记了这件事,说这些物资是官府所必需的,一定将会再次征收,这样会使百姓更加贫困。”刘统勋说很好,于是上奏停止了之前的请求。大学士温福出征大金川,想要严长明跟随他一起出行,严长明坚决地拒绝了。从朝廷上退下来后,有人责备他,严长明回答说:“这次出征将会被敌人歼灭,我为何要跟随他!”不久温福果然军队溃败而亡,跟随他出征的人都死了。
严长明在军机处七年,办事干练敏捷异于众人,这样也就因此被人嫉妒。他救罗浩源的事,人们尤其喜欢称道。罗浩源,是负责云南漕粮的官员。需要分担赔偿汪姓下属所亏欠的公款,朝廷有命令过期就要杀头。罗浩源没有按规定数目上缴钱款,过了期限十天,写文书请求放宽期限。皇上将他的请求交付给官员们商议,当时刘统勋主管礼部,刑部没有人敢担任这件事。严长明于是击鼓经过宫中小门,见到刘统勋,说汪姓官员已经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职,将带着官爵离京,只是定罗浩源的罪,道义上不符合,应该仍然追责汪姓官员自己缴纳亏空的公款。刘统勋说:“拟定好了奏疏的草稿吗?”严长明说:“写好了。”马上从袖子里拿出奏疏,文章的内容十分明晰。奏疏上报给皇帝之后被批准了,罗浩源的刑罚于是被解除了。其他的事情很多类似于此。有人画下他的像祭拜他。
乾隆三十六年,严长明被提拔为侍读。曾经随侍皇帝出行至木兰围场,在大雪当中丢失了坐骑以及所驮的物品,过了一天,以前的属下带着他的坐骑找到他。严长明问:“你凭什么知道这是我的东西呢?”属下回答说:“军机处的官员中穿羊皮衣服的只有您而已。”严长明慰劳了他,然后让他离开了。
之后,严长明因为父母去世而辞官归家,于是不再出来做官。客居在毕沅的府中,为他确定奏章的措辞。又在庐阳学院担任主讲。严长明博学强记,所阅读的书籍,如果有人就其中内容提出问题,没有他不能回答的。写作诗文思路周密严谨,措词温和平易,情感恰当。著有《毛诗地理疏证》、《五经算术补正》、《三经三史答问》、《石经考异》、《汉金石例》以及《献徵馀录》等书。
袁宪,字德章。幼年就聪慧机敏。梁武帝修建学校,其中有一座在袁宪住宅西边。袁宪经常招入诸生,与他们谈论,(他发表的言论)同辈的人都叹服。
大同八年,袁宪十四岁,被朝廷征召为国学正言生。他拜见祭酒到溉,到溉目送他离开,欣赏他的神采。入学一年,袁宪的父亲袁君正派门客岑文豪跟袁宪一道去问候周弘正,恰逢周弘正要登座讲学,弟子们全都到齐了,周弘正就邀请袁宪进入讲堂,给他一柄麈尾,让他阐发义理。当时学者满堂,旁观者很多,但袁宪面色平静神态如常,论辩应对自如。周弘正也发起多次诘难,始终不能难倒他,于是周弘正告诉岑文豪说:“你回去和袁吴郡商议一下,这小家伙现在就可以充任博士了。”那时学生门徒参加策试,大多贿赂考官,岑文豪也提出替袁宪准备礼物,袁君正说:“我怎么能用钱为儿子买科第呢?”主管学校的官员对此怀恨在心。等到袁宪策试时,他们争相刁难袁宪,袁宪却随问随答,分析辨析对答如流。
太建九年,袁宪被授予散骑常侍,兼任吏部尚书。袁宪认为自己处于清要显达的职位太久,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宗说:“许多官员在职,屡次收到检举信。而你处理了很多事务,可以说称得上纯洁清廉,另外甄别录用其他人(的话),就不要再说了。”等到高宗病重临终之时,袁宪与吏部尚书毛喜都领受了遗诏。始兴王陈叔陵叛逆作乱,袁宪指挥部署,他的参与在平息叛乱中起了重大作用。后主病重时,拉着袁宪的手说:“我的皇儿还年幼,我的身后之事就委托你了。”袁宪说:“众心所望,希望您的圣体康复,处理您身后事的旨意,臣不敢接受。”
至德元年,太子行冠礼,至德二年,举行了释奠之礼,这时袁宪上表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后主不答应,还赐给他两名扶侍护人员,将他晋升为云麾将军,给他安排辅佐官吏。皇太子很不遵守典籍制度,袁宪亲手写奏表提出了共十条谏议,都援引古今事例,措辞恳切率直。太子虽然表面上接受,但内心并无悔改之意。后主打算另立始安王为皇位继承人,曾随口说了这一想法,吏部尚书蔡徵顺着后主的意思称颂赞赏,袁宪正言厉色地指责他:“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已经深入万民百姓之心。你是什么人,敢轻率地谈说废立太子这样的大事!”
祯明三年,隋朝大军来袭,后主恐惧慌张将要藏起来,袁宪神情严肃地说:“隋军入侵,一定不会有什么侵犯,事已至此,陛下要从容处之。臣希望陛下整理好衣冠,御驾前殿。”后主不同意,就下榻跑了。袁宪从后殿景阳殿进入,(看到)后主投井,袁宪一边行礼一边哭泣着出来。

诗人赵尔巽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赵尔巽

赵尔巽,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旡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奉天铁岭人,祖籍山东蓬莱。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巡抚、户部尚书、盛..... 查看详情>>

诗人赵尔巽作品: 《李清时传》 《于成龙传》 《李森先传》 《彭鵬传》 《冯子材传》 《孙嘉淦传》 《黄贞麟传》 《张伯行传》 《王士祯传》 《赵国祚传

《严长明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