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钱起古诗: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更新时间:2020-03-10
这首诗一开篇便描写了一个高旷、澄澈而又艳丽无比的境界:夕阳西横,群山连绵,满目碧空。须臾月出,清辉照彻寰宇,洒满禅宫。作者为之一洗胸襟,表里俱澄澈。他宿于这高高的灵台之上,仿佛与日月星辰一起进入了无欲清静的色界。最后两句表现远隔万里的朋友心境相通。该诗将禅的清寂境界与人的清劲人格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崇高、清澈的诗境,或许是禅的境界提高了诗的品格。
这首诗是寄赠遥隔万里的友人之作。首联“西日横山含碧空,东方吐月满禅宫”写月初落日黄昏十分,黛色苍茫的远山横亘连绵伸向天边,万里碧空尽含其中,“含”字传神,遂使苍莽大寺与巍巍群山的高旷立现纸上。一弯初月高挂东方,淡淡的银辉洒满佛寺,当然也和谐轻柔地布满天空大地,这种氛围给佛寺蒙上了些许神秘的意味。此联境界空伟,色彩明丽和谐,起势阳刚阴柔相济,一“含”一“吐”又使静景欲动,颇见诗人特出意表的构思和功力。颌联,朝瞻双顶青冥上,夜宿诸天色界中”紧承上联,先写伫立峰顶瞻望膏冥浩荡之长空,顺势引出留宿峰顶佛寺的领悟。诗人仰视那浩荡无垠澄澈明净的夜空与朦朦胧胧充满宇宙的淡淡的月光,遐意风发,神思飞动,联想到佛教的“诸天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善兄天、色究竟天是色界中最高的天,都极为清澈空明。佛教四禅与色界诸天密不可分,禅定越深,死后进入色界诸天的层次越高。这反映了佛教宇宙观的宗教性。诗人借“褚天色界”来抒发自己超生拔俗、宠辱皆忘、没有烦恼垢染而心性明澈的感受体验。颈联“石潭倒献莲花水,塔院空阴松柏凰”视角转换,写佛寺中莲花亭亭的潭水和风动松柏的沙沙之声,气氛空寂清净,一种远离尘世没有烦恼的惬意流露笔底。尾联“万里故人能尚尔,知君视听我心同”以“寄郎士元”意煞住全诗,展示出诗人希望远方的友人能够与自己共享这种夜宿佛寺所领略到的情趣。
这首诗起句突兀,破空而来,煞尾千里来龙一笔结穴,可谓大开大合,驾驭自如。另外诗中阳刚的气势与阴柔的色调,写实的笔力与写虚的逸致,造成一种结体新奇之感,堪称高格之作。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作者在诗歌中展示了茶人们在疏影半斜、蝉声一树的空灵境界中品茗玄谈,余意不尽,文思泉涌的画境,无论是画中人,还是欣赏者都陶醉于一种深深的禅境之中,俗念全消。
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从这首茶诗中亦能感受其中的禅意。作者在诗歌中展示了茶人们在疏影半斜、蝉声一树的空灵境界中品茗玄谈,余意不尽,文思泉涌的画境,无论是画中人,还是欣赏者都陶醉于一种深深的禅境之中,俗念全消。

诗人钱起资料

赏析作者钱起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 查看详情>>

诗人钱起作品: 《闲居酬张起居见赠》 《秋夜寄袁中丞王员外》 《赠李十六》 《送杨皞擢第游江南》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美杨侍御清文见示》 《和刘明府宴县前山亭》 《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 《省试湘灵鼓瑟》 《失题·胡风迎马首

《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