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灭火》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刘义庆文言文:鹦鹉灭火更新时间:2018-08-02
注释
1。集:栖息,停留。
2。辄:都。
3。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
4。念:想。
5。濡:浸。
6。皆:都。
7。去:离开。
8。然何足道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够灭火呢?
9。足:值得。
10。然:但是,然而。
11。侨居:寄居,寄住。
12。志:愿望;指灭火的心意。
13。见:文中指禽兽们受火灾之苦。
14。虽:即使。
15。是:这。
16。善:好的。
17。尝:曾经。
18。皆:都。
19。对:答。
20。区区:一点点。
21。即:就。
22。他山:别的山头,指不是自己常居的山头。
23。遥:远远地。
24。足:值得。
25。汝:你。
26。为:给……做事。
27。遂:于是。
28。善行:行为善良。
29。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30。相贵重:尊重它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其它山栖息,山中的飞禽走兽总是都很尊重地对待鹦鹉。鹦鹉自己想:待在这山里虽然快乐,但不可长时间居住在这里,就离开了。
几个月后,山中起大火,鹦鹉远远地看见,便进入水中沾湿羽毛,飞过去并洒向山。
天神说:"你虽然好意,但又有什么用呢?"
鹦鹉回答:"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的水不能救它们。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飞禽走兽友好地对待我如同兄弟,我不忍心看见它们被大火烧死!"
天上的神赞扬它的行为,立即为它熄灭了大火。
注释
颇:(1)稍微,略微。如《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2)很。如文中“颇善此乎”。
诘:(1)询问,追问。如文中“诘所自”。
(2)责问。如“诘难”、“诘责”。
贸:交换,买或卖,依具体语境而定。如文中“贸薪入城”,如“外贸”、“贸易”。
予:(1)给予,授予。如文中“詹予以金”。
(2)我。如《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译文
万历年间后期,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懋举恰好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这样的。”于是詹懋举便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精妙。詹懋举很惊讶,问他是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我的家在西郊外,曾经看见一位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上,于是请求看看。但听他弹奏,心里听着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懋举赠予他金钱,他不要,说:“我只是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都是下品,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赠送的,现在把琴献给您。”詹懋举一看,果然是把好琴。于是詹懋举跟着木工学琴,(学有所成,)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诗人刘义庆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原籍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 查看详情>>

诗人刘义庆作品: 《荀巨伯探病友》 《陈元方候袁公》 《世说新语两则》 《鹦鹉灭火》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咏雪联句》 《游鼍湖诗·暄景转谐淑》 《郗公吐饭》 《阮裕焚车》 《陈遗至孝

《鹦鹉灭火》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