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鲦亭记》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欧阳修文言文:游鲦亭记更新时间:2018-08-17
注解
游鯈(tiáo):游动的白色小鱼,语出《庄子》濠梁论辩故事,此处寓自得其乐意。
②诞漫:广阔无垠。
③击壶而歌:语出《世说新语》:“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古文翻译
大禹治理的洪水,从岷山导入长江,是其中的一部分。长江从荆州旁出,合流沅江、湘江、汉水、沔,流入大海,长江广阔无垠,是蛟龙水物所倚靠的地方,是风雨江涛变化的地方,壮观啊,这是勇者(所赏识)的景观。
我的兄长为人慷慨,喜好大义而胸怀大志,阅读前朝历史,能辨识其兴衰的发展趋势,听晦叔的言论,一下子就明白了。(晦叔)被位卑不曾做官所困,不被启用而身已老,但是他心中的情感已经壮大了。
心志成熟的人,不登高山,不临大流,不能够满足。现在我的兄长家住荆州,靠近长江,舍弃长江壮阔的景观,却划地建池,面积不过几丈,在池上建造了亭子,反把它当作乐趣,为什么?大概是他击壶而歌,解开衣裳畅饮,陶醉着不认为汪洋大,不认为方丈局促,那么他的心志怎么会不浩然旷达呢!视富贵却不动摇,处于地位卑微困窘却内心旷达的人,是真正的勇者。既然这样,那么水波涟漪、游鱼上下游动,这是令人满足的地方,与庄周所说的关于惠施的“鱼在濠梁游的乐趣”(典故鱼之乐),有什么不同呢?哪里要蛟鱼腾游风雨变化的地方(指长江)才是壮阔呢!所以命名这座亭为:“游鲦亭”。
《可楼记》是明代文学家高攀龙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作者名其楼为“可楼”的原因开始写起,记述了其四面开窗,登望湖山景色而静穆悠远、优游自得,继而引出了作者对对人生和处世哲理的探索,间接表达了他的不论穷达而主持正义,他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全文夹叙夹议,虽不以文名,但写得简洁而含蓄,平平略记,读来却饱含哲理。
据《明史》载,高攀龙“少读书,有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四川佥事张世则进所著《大学义》,诋程、朱章句,请颁天下。攀龙抗疏力驳其谬,其书遂不行。”他常研读二程、朱熹之理学著作与山西大儒薛文清之《读书录》,心领神会,受益颇丰。又亲撰《日省编》《崇正编》,将先朝大儒针对儒、释差异所发之论汇集成书,以抵制阳明心学所倡“儒、释、道三教合一”之主张。是时,朝纲废弛、国力渐衰,首辅王锡爵大肆剪除异己,朝廷之内,直言进谏之士为之一空。御史袁可立上疏针砭时弊,神宗却妄信王锡爵,将袁氏削为庶人。袁可立乃高攀龙同年,又是朝中难得一遇的有识之士,故高攀龙闻此而愤激不已。
遂上《君相同心惜才远佞以臻至治疏》,对王锡爵严加指责,并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神宗亲佞远贤的不满。神宗大怒,谪高攀龙为广东揭阳添注典史。又,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月,高攀龙以遭亲丧为由,居家不仕近三十载。在归乡赋闲的这三十年中,高攀龙于漆湖之畔(今蠡湖东岸)建造了一处读书静坐的“水居”,取名“可楼”。“水居”坐拥环山,临湖而处,清幽雅致,远避尘嚣。于“可楼”之中,存楼主人悟得之“治国平天下”的“立本致用之学”。高攀龙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毕生之志,“居与游无出乎家国天下”。因此,高攀龙为“可楼”作记,以述其置身“水居”之所思所乐。

诗人欧阳修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 查看详情>>

诗人欧阳修作品: 《武陵春·宝幄华灯相见夜》 《虫鸣·叶落秋水冷》 《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 《勉刘申·有司精考覈》 《送朱职方提举运盐》 《寄题洛阳致政第少卿静居堂》 《李晟传》 《送高君先辈还家》 《送张洞推官赴永兴经略司》 《呈圣俞·吾爱陶靖节

《游鲦亭记》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