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黄河即事》鉴赏

朝代:元代诗人:萨都剌古诗:早发黄河即事更新时间:2021-01-26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八句为第一层,为诗人之目睹。诗人独乘小船,黎明启航,曙色撒满河面船头。远望,树林依稀可见,晨雾逐渐消失在曙光中。近看,黄河两岸的村落庄园,鸡犬相杂,羊牛出圈,炊烟袅袅绕屋,秋稻已上垄亩。面对此景,一般的封建士大夫可能要有“农家乐”之感,产生“归田园”之恩。但诗人此时却没有一般封建士大夫那种闲情逸致。“尝新未及试”以下三十句为第二层,是诗人所想所忆。他首先想到的是民之忧:竭力稼穑,有官租急征、忍饥挨饿之忧;河水高涨,有堤决水泛、生命不保之忧;社会秩序混乱,夜有盗贼之忧。可见,广大人民在元代黑暗的政治下,生活、财产、生命毫无保障。诗人谴责富豪权贵们骑马、衣裘,斗鸡狂饮,眠花宿柳,醉生梦死。接着笔锋一转,由他们腐朽的生活而联想到广大人民的悲苦处境:粗陋之衣不能蔽体,粗劣食物不足御饥,男耕女织,盼望秋收丰稔,上以纳国税,下以祭祖坟,维持残生。贫富对比异常鲜明,诗人对广大人民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然而,元代统治者连广大人民的最低要求也不能满足。由于他们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使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大大减弱。黄水泛滥,他们束手无策,只知连年驱民筑堤,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置人民饥饿、生死于不顾。这里,诗人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诗歌的最后四句为第三层,是寄托了诗人之希望和写诗目的。结尾两句将冬日之凄凉景色与诗人悲伤之心境融合起来,相辅相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首诗谴责了富家子弟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针对元统治阶级治黄河无方、劳民伤财进行批判,反映出广大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这首诗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采取贫富对比的方法,爱憎分明地反映了富豪们的骄奢和人民的苦难。结构上,先写所见,次写所想,后写所冀,条理清楚,层次井然。写景时由远及近,暗写出船行;写人时选材典型,概括力强。
①焦山:位于镇江市东北面,长江的一座岛屿。与北固山、金山并称“京口三山”。
②疏雨:此处指秋天的细雨。
③肩舆:即轿子。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导使睿乘肩舆,具威仪。”

诗人萨都剌资料

鉴赏作者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 查看详情>>

诗人萨都剌作品: 《次和清凉寺长老韵》 《送李恕可随王宗师入京》 《北风行送王君实》 《醉歌行·草生金谷韩信饿》 《季子庙·公子不来春草绿》 《京口城南次集》 《西宫即事·退朝西殿承平日》 《赠茅山道士胡琴月》 《望金陵·行人雨霁金陵去》 《游金山·约客同游买渡船

古诗《早发黄河即事》的名句翻译赏析

《早发黄河即事》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