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奇遇》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无名氏文言文:张良奇遇更新时间:2020-01-16
留侯张良,祖先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当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代的相。父张平,当过韩厘王、悼惠王二代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又过二十三年,秦灭韩。张良因年纪小,未在韩做官。韩灭亡时,张良家有仆僮三百,弟弟死未下葬,张良把家财全部变卖重金求得刺客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因祖父和父五世相韩有恩。
张良常去淮阳学习礼仪,往东见仑海君,物色到大力士,做了一付铁椎重一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到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在路上突然袭击秦始皇,铁椎打中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怒,到处搜查张良。张良被迫更名换姓,逃到下邳隐藏。
张良曾经信步闲逛到了下邱的一座桥上,(这时)有一位穿粗布短衣的老人,走到张良身边,故意让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年轻人!到桥下把我的鞋子捡来!"张良一楞,真想揍他,又想想他是老人,(就)竭力忍住(气),到桥下把鞋子捡来。老人(对张良)说:"替我穿上鞋!"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捡了鞋子,(就替他穿上吧),于是两膝踞地替他穿鞋子。老人伸出脚(让张良)穿(鞋子),(鞋子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张良感到非常奇怪,就望着他走。老人走了一里路光景,又折回来,(对张良)说:"年轻人(还是)可以教育的!五天后天亮时,和我在这里会面。"张良(更)感到他很怪,(就)跪着回答道:"好的。"
五天后,天一亮,张良去(桥上赴约)。老人已经先到了,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跟老人会面,(竟然)后到,什么道理?"(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早点来会面。"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去(赴约)。老人又先到了,又气呼呼地(对张良)说:"(还是)后到,什么道理?"(转身就)走,(边走边)说:"五天后再早一点来会面。"
五天后,还不到夜半,张良(就)去(赴约)。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很高兴地(对张良)说:"就应当这样。"(接着,)拿出一卷竹简编成的书,说:"好好读这卷书就可以做帝王之师了,今后十年,你的事业会兴盛。十三年你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走了,没有说别的话。(张良)没有再见到(老人)。
天亮后,(张良)看看他送的那卷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对这件事感到很诧异,(从此)经常诵读、研究这卷兵书。
注释
桓盘:盘旋。
驳象:驳兽的形象。
伏:藏匿。
故:所以,因此。
然:是这样的。
望:远望。
臆:主观想象和揣测。
驳:马毛色不纯。
翻译
桓公骑马,虎看见而躲藏起来,桓公问管仲说:“今天我骑马外出,虎看见都不敢来,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回答说:“我猜您是骑着杂毛色的马在路上盘旋,并且迎着太阳奔跑的吧?”桓公说:“是这样的。”管仲回答说:“这种马形状很像驳,驳是能吃老虎豹子的,所以虎就疑心了。”

诗人无名氏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 查看详情>>

诗人无名氏作品: 《吴王射狙》 《初过汉江》 《忆秦娥·瑶台月》 《满江红·雪共梅花》 《子夜四时歌·夏歌》 《引声歌·天地之道》 《蓦山溪·青春三月》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张良奇遇》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