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任学传》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朱由检文言文:张任学传更新时间:2018-09-25
张任学,安岳人,天启五年考中进士。授官太原知县,因为有才能调任榆次。崇祯四年,因政绩优异突出被推荐,入朝为御史。陈蜀中私自收税、催征田赋、诉讼案件三大苦,帝为此赦令实行整顿。出朝审察两浙盐政,数词上奏分条陈述利弊。八年,流贼攻陷凤阳,下诏逮捕巡按吴振缨,命任学去代替。回到朝廷,又巡按河南,监督军队讨伐贼寇,当时盗贼横行,但诸将畏缩不敢进击。任学感慨地说:“遇到事情不因为困难而推辞,这是做臣子的职分,贼寇的势力像这样,我们这些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坐着镇守吗?”于是就上疏极指责诸将。请求改为武官,亲自拿起兵器,为国家讨平贼寇。皇帝认为他言论壮烈,交都察院议论。诸臣认为文官没有改任武职的,请求仍然以监军御史的身份兼任总兵的职务。皇上没有听从,授为河南总兵官。当时熊文灿专门主张招抚,张献忠投降,罗汝才、马进忠、李万度等依旧踯躅中原。河南人占据坞壁土障自卫的有数十处,贼寇将这些地方全都摧毁。任学不能给贼寇沉重的打击。进忠佯装求招抚,文灿及巡抚常道立即准许了他,进忠乘此机会逃走。事上报,任学与文灿、道立一起被削降官阶。
七月,任学督平罗岱等开赴罗山,会合左良玉的不对攻打罗汝才、李万庆。大败他们。九月,进忠进犯开封,罗岱奋勇攻击,贼寇丢弃全部军需给养逃入大隗山,抓住了他们的妻子儿女。
那年冬天,京师戒严,任学入京护卫,途中进见文灿,说:“张献忠狼子野心,终究要成为国家的祸患,我以保护朝廷为名,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可以马上抓住他。”文灿不肯采纳。抵达京城南郊,有诏书令他退回。巡抚道立把良玉的部队调到陕州,贼寇乘卢氏空虚,逃入内乡、淅川,被文灿弹劾。次年除去道立官职,任学也降一级官阶。不久与左良玉在内乡围困李万庆。李万庆擦起投降,张献忠已叛变。
文灿调动全部河南军队增援剿贼,只有任学留在汝南。川贵总督李若星弹劾文灿主张招抚的谬误,请求回复任学原来的官职,代理行使大将的职权,督察军事。皇上没有听从。七月,献忠会合汝才从房县往西逃跑,罗岱偕同良玉一起追赶。贼寇在要害处埋伏部队,罗岱陷于贼军而死,良玉的军队也大败。事情上报,任学因此受到革除官职处分。十五年,言官请求起用废弃的官员,任学在其中,未等到被任用就去世了。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而去。总兵刘焘(却)上报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搁置不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不应当仓促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弛,对中原不利。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
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
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
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庄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

诗人朱由检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朱由检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即明思宗,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 查看详情>>

诗人朱由检作品: 《张淳传》 《王轼传》 《张永明传》 《谢铎传》 《刘春传》 《陈怀传》 《彭时传》 《陈以勤传》 《仁宗传》 《徐达传

《张任学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