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注释译文

朝代:宋代诗人:柳永古诗: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更新时间:2018-04-18
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等。《乐章集》注“平调”,《太和正音谱》注“大石调”,《九宫谱目》入仙吕引子。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⑵“吹破”句:此句为倒装,即“入夜风吹破残烟”,意谓入夜后微风吹散了傍晚时的薄雾。残烟,指烟霭,夜幕降临时的雾气。
⑶轩:长廊上的窗户。帘栊:闺阁。李昂《赋戚夫人楚舞歌》:“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
⑷纵得:即便。
⑸脉(mò)脉:情意绵绵,凝视不语得样子。《古诗十九首·摇摇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⑹忡(chōng)忡:忧虑不安的样子。《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⑺“碧云”句: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休上人怨别》:“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后以“碧云归去”为别离之语,此指与妻子分别。碧云,碧空中得云,喻指远方或天边,多用来形容离愁别绪。
⑻曾(zēng)向:怎向,奈何。
白话译文
夜色温柔,一阵莫名的清风吹散了薄雾。我看着窗棂和丝帘之外的一轮圆月,一直在思念着你。离愁别绪,我感到异常忧伤,现在我与你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我担忧你仍对我情意未定,我更知道即使我们能结同心,恐怕也不能终成眷属。
思情切切,意绵绵。我想化为云儿,伴着万缕情丝,去追随你的步伐。只是万水千山,连云儿也找不到你归去的路途。奈何只是因为在前生的时候,爱把一对鸳鸯养在两个笼子里。
柳永习惯以长调慢词来叙写离别相思,铺叙展衍那一怀缠绵婉转之情。这一首《鹧鸪天》同是咏离别之情,却一扫铺叙展衍之风,以五十五字的篇幅,简洁、爽朗、明快地诉说着相思。
词上片写柳永对妻子的思念。“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由景开始,吹散薄雾的清风,斜照帘栊的明月,画面明朗,清冷又透着孤寂。这句里用了一个“上”字,用的极为精妙,即有月升之意,又有照临帘栊之意。景中含情,并为全词奠定格调,营造氛围。“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与欧阳修“平荒尽出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候馆梅残》)用意想似。只是欧词是从闺妇感受言之,柳词则以行人心会出之。前面冠以“因惊”,遂得精警拔俗之妙。一个“惊”字,写出因长久漂泊在外,心已经麻木,此刻猛然惊悟,路虽远但人更远。下句中又用了一个“纵”字,写出彼此心心相印也是徒然的无奈心情。虽是叙述语句。却同样真切感人。从语言形式上看,二句为骈偶,近乎“流水对”,情意绵绵。而各句中,“路远”“人还远”是层进,“心同”“寝不同”是逆反,情意婉曲。
换头处“清脉脉,意忡忡”为概括语,直言情与意的状态,是全词抒情的基础。“碧云归去认无踪”,这里虽是写景,实则以景写情,是“清脉脉,意忡忡”时候的所感。此句又呼应开篇“吹破残烟”,这样看来“碧云归去”又是实景。这里其实还化用了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休上人怨别》里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诗句,寄寓着远人无踪的凄凉伤感,意蕴深厚。结句“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是“清脉脉,意忡忡”的自我解嘲。将今生的别苦,归结于前世“两处笼”“鸳鸯”的报应,这是含着泪水的戏谑语,表达了无可奈何的认命感,但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将此生不改,甘愿忍受相思之苦到底的痴情。
这首《鹧鸪天》篇幅虽短,情意却深。它略去了此类长调慢词缠绵复杂的事件过程,略去了百转千回的感情心路,写的简约又明了。如果单独来看这首词,似令人不能认同这是柳永的词作,这也正好说明了柳词风格、形式的多样性。

诗人柳永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 查看详情>>

诗人柳永作品: 《巫山一段云·琪树罗三殿》 《秋夜月·当初聚散》 《玉楼春·心娘自小能歌舞》 《瑞鹧鸪·全吴嘉会古风流》 《西施·自从回步百花桥》 《斗百花·亦名夏州》 《尾犯·夜雨滴空阶》 《望远行·绣帏睡起》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 《昼夜乐·秀香家住桃花径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