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落花诗·弱羽殷勤亢谷风》注释译文

朝代:清代诗人:王夫之古诗:正落花诗·弱羽殷勤亢谷风更新时间:2020-07-24
注释
①此诗以落花在风中飞舞喻自己奔走抗清,又以花落墙东喻自已晚年隐居,抒发抗清之志生死不渝、老而弥坚的情怀;也流露年老力衰、知音无多的慨叹。
②亢:同抗;谷风:东风。
③委:弃;墙东:避隐之地,《后汉书逸民传》:“避世墙东王君公。”
④销魂万里:作者曾转徙于湘、粤、云、贵等地,以遣情怀。
⑤化血:《庄子・外物》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⑥香老:指花落结果。南国颂:屈原作《桔颂》说桔树“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⑦小山丛:汉代准南小山《招隐士》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⑧余子:平庸的碌碌无为的多余人。
白话译文
如鸿毛轻轻东荡西摆抵抗着东风,到头来老迈力衰终于歇息在墙东。
生流离转徙意气尽付江山万里,热血化碧我死后应是抗清复明的成功。
花落结果该颂扬南国桔树意志不变,叶存香当赞美小山上桂树郁郁葱葱。
落花大摇大摆背离我而混同尘俗,只有报秋的一片桐叶憧得我的初衷。
首联上句借漫舞空中的飞花努力抗御谷风,比喻自己早年积极从事抗清活动,下句借“飞花委落”,暗示自己晚年隐居著述,归做明朝遗民。末了“墙东”一词,出自《后汉书·逸民传》:“避世墙东王君公。”“汉”字喻明,“逸民”指遗民,“王”字则切合自己的姓氏。看似寻常,实际上却也是很有深意的。
颔联上句字虽说万里之外落花飘零之前辛勤孕育的果实,不禁黯然魂销。实则是诗人回忆自己早年流离转徙于湖、广、云贵等地抗清复明的艰难生涯。下句借典表明自己始终如一的坚贞气节。
颈联上句借屈原《橘颂》,表示诗人的志节坚定不移。纵然故国沦亡,抗清失败,甚至个人牺牲,也丝毫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下句用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的典故,显然暗示当时尚未被杀的南明永历帝桂王,树的青色仍在,还永久地伴随着小山上的桂树丛,这也正是诗人永远忠于故国旧君的象征。
尾联借以慨叹知己之稀少,犹如顾炎武《精卫》末尾所说的:“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另外,唐人李咸用《秋日与友人言别》诗云:“数花篱菊晚,片叶井梧秋。”则以菊花与梧桐叶并举,而菊花是“岁寒”“后凋”之物,历来和松柏-一起被人们看作是气节坚贞的象征。所以,王夫之在这里许桐叶为知音,也可能在借用这个典故,以菊花来自喻,表明自已终老不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是咏物诗,但它表面上咏的是落花,实际上却写的是自己。诗歌通过赞美落花的高尚品格,曲折地抒写了自己的坚贞气节,塑造了遗民志士的光辉形象。

诗人王夫之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 查看详情>>

诗人王夫之作品: 《生查子·春感》 《补落花诗·乘春春去去何方》 《晦日·春色去堂堂》 《摊破浣溪沙·夏景》 《洞庭秋·翛然容与清泠都》 《和一峰读书楼》 《落花诨体·隔院投梭作意憨》 《咏怀·湘水千里来》 《沁园春·毕竟还他》 《杂咏·曲岸平塘小径通

《正落花诗·弱羽殷勤亢谷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