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孙子兵法 > 译文 > 行军篇译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译文行军篇译文及注释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 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子兵法》章节目录: 《原文及注释》 《译文

行军篇译文及注释

书籍:孙子兵法章节:译文更新时间:2018-06-21
孙子说: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止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这些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宜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是黄帝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重要原因。

大凡驻军,总是喜好干燥的高地而厌恶潮湿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置是得自地形的辅助的。

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暴至。

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我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

军队在山川险阻、芦苇丛生的低洼地,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据有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

树林里很多树木摇动的,是敌军向我袭来;在草丛中设有许多遮蔽物的,是敌人企图迷惑我;鸟儿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走兽受惊猛跑,是敌人大举来袭。飞尘高而尖的,是敌人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广的,是敌人步卒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打柴;飞尘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军察看地形,准备设营。

敌方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的,是要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育词强硬而军队又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战车先出并占据侧翼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方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的,是期求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

敌兵倚仗手中的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缺粮;敌兵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于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由于疲劳过度。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军心里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没有威严;敌营旌旗乱动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过度困倦。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不得众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是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太不精明了;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

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注释
处军相敌:处军,处置军队,指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等。处军相敌,带领军队行军、扎营、作战,观察判断敌情。
绝山依谷:军队穿越山地要依傍溪谷行进。
视生处高:生,生动、生机,这里引申为开阔。视生处高,要把军队驻营于地势高、视野开阔的地方。
战隆无登:隆,这里指高地。战隆无登,不要去仰攻占据高低的敌军。
绝水必远水:水,泛指河川地带。绝水必远水,军队穿越河川地带时,要在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驻扎,以免陷入背水一战的死地。
无迎水流:不要在河的下游驻扎,以免敌军在上游决水或投毒而遭失败。
亟去无留:亟,迅速。亟去无留,迅速离开不要停留驻扎。
依水草而背众树:要依傍着水草,背靠着树林扎营。
四军之利:四军,指山地、河川地、盐碱沼泽地、平原地四种地带行军打仗求取胜利的原则。
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四帝,黄帝时代四周的部落领袖。相传黄帝先后打败了炎帝、蚩尤等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黄帝之所以生四帝也,这就是当年黄帝之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原因。
凡军好高而恶下:军,指驻军。凡军好高而恶下,大凡军队扎营都是喜欢选择地势高的干燥地方而讨厌地势低下的潮湿地方。
养生而处实:养生,这里是指,水草丰盛,粮饷充足,军队容易修生养息。处实,指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养生而处实,这里指军队扎营要选择水草丰盛、粮食充足、军需物资供应方便的地方。
上雨:上,指河流的上游。上雨,河的上游下雨。
水沫:河水的泡沫,这是洪水到来的表现。
绝涧:两岸山势峭峻,水流其间的险恶地形。
天井:四周高俊,中间低洼的地形。天牢:指一种四周地形险恶、易进难出的地形。
天陷:一种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形。
天隙:一种两边高山壁立,中间道路狭窄,难以行军的地势。
潢井:潢,积水池。潢井,地势低陷、积水很多的地方。
葭苇:芦苇,泛指水草。这里指水草丛生的地方。
蘙荟:草木茂盛,这里指草木茂密多障碍。
敌近而静者:靠近我军的敌军能保持安静。
所居易者:易,这里指平坦地带。所居易者,敌军在平坦地带驻扎。
散而条达:飞起的尘土散而细长。樵采:这里是指敌军砍柴伐木。
辞强而进驱:以诡诈的言语作掩护,勉强驱军前行。
陈也:陈同“阵”,这里指布阵。
无约而请和者:敌军没有陷入困境却主动请和。
奔走而陈兵车:敌军迅速奔跑,并且用战车摆开阵势。
杖而立:杖,兵器。杖而立,敌军依靠着武器站着。
汲而先饮:汲水的敌军争着先喝水。
军无悬缻:缻,泛指饮具。军无悬缻,军中把饮具都收拾起来了。
谆谆翕翕:这里是指敌军长官对士卒讲话显示出一副诚恳的样子。
足以并力料敌:只要能充分地判断敌情,集中使用兵力就行了。
惟无虑而易敌者:只有那不深思熟虑而又轻视敌军的人。
卒为亲附而罚之:当着士卒们还没有亲附时便施加刑罚,士卒们便会怨愤不服。
令素行以教其民:要用平素发布的军令都必定坚决执行的事情来教育士卒。
与众相得:得,亲和。与众相得,这里是指与部下关系融洽。

行军篇译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 先胜》原文翻译 - - 《反经》下卷 - - 孙子曰:“善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何以明之?  梁州贼王国围陈仓。乃拜皇甫嵩、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卓曰:“智者不待时,勇...
  • 巧娘》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广东有搢绅傅氏年,六十余,生一子名廉,甚慧而天阉,十七岁阴才如蚕。遐迩闻知,无以女女者。自分宗绪已绝,昼夜忧怛,而无如何。  廉从师读。师偶他出,适门外有猴戏者,廉视之,废学焉。度...
  • 》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我龙受之,蹻々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 塞难》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内篇 - - 或曰:“皇穹至神,赋命宜均,何为使乔松凡人受不死之寿,而周孔大圣无久视之祚哉?”抱朴子曰:“命之脩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
  • 张扩、欧阳珣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张扩 殢人娇 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 今日乍晴,匆匆命酒。犹及见、胭脂半透。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
  • 梁纪三 高祖武皇帝三天监七年(戊子、508)》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梁纪三梁武帝天监七年(戊子,公元508年)   [1]春,正月,魏颍川太守王神念来奔。   [1]春季,正月,北魏颍川太守王神念来投奔梁朝。   [2]壬子,以卫尉吴平侯兼领军将军。 ...
  •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顾时,字时举,濠人。倜傥好奇略。从太祖渡江,积功由百夫长授元帅。取安庆、南昌、庐州、泰州,擢天策卫指挥同知。李济据濠州,时从平章韩政讨降之。攻张士诚升山水寨,引小舫绕敌舟,舟...
  • 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二》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哗。至元十六年,弘范平广海,宋礼部侍郎邓光荐将赴水死,弘范救而礼之,命珪受学。光荐尝遗一...
  • 孙复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孙复,字明复,晋州平阳人,因举进士不中而退居泰山。他一生研究《春秋》,著有《尊王发微》十二篇,其学大抵源于陆淳,但有不少创新之意。   石介在山东有名望,但包括石介在内的许...
  • 赵葵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有人梦见南岳神降临在他的家里。赵方在襄阳,命令赵葵专门督查饮食供养的事情。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赵方由此器重他,聘...
  • 虞世南》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虞世南 李百药(子安期) 褚亮(刘孝孙 李玄道 李守素附)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内史侍郎世基弟也。祖检,梁始兴王谘议;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俱有重名。叔父寄,陈中书侍郎,无子,...
  • 梁元帝徐妃传》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梁元帝徐妃名叫昭佩,东海郯人。祖父徐孝嗣,是齐朝的太尉、枝江 文忠公。父亲徐绲,是侍中、信武将军。徐妃于天监十六年(517)十二月封为湘东王妃,生了世子萧方等、益昌公主萧含贞...
  • 文惠太子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文惠太子萧长懋字云乔,他是世祖(萧赜)的长子。世祖生他时年龄还不到二十岁,太祖(萧道成)十分喜爱他。文惠太子姿容丰润,小字叫做“白泽”。宋元徽末年,跟随世祖在郢州...
  • 高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高帝本纪(上) 太祖高皇帝名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四世孙。萧何的儿子赞阝定侯萧延生侍中萧彪,萧彪生公府掾萧章,萧章生萧皓,萧皓生萧仰,萧仰生御史大夫萧望...
  • 《晋书》简介》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晋书》唐·房玄龄等 撰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
  • 第五钟离宋寒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50章 - - (第五伦、钟离意、宋均、寒朗) ◆第五伦传,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的田姓,后来姓田的迁到园陵的很多,所以用次第作为姓氏。 第五伦年少时为人很耿直,有德行。王莽...
  • 燕策三》原文翻译 - - 《战国策》25至33卷 - - 《战国策》卷三十一 燕策三 原文译文 勇者给人以精神上的依赖、依靠和信仰,使人们发觉跟着勇者,就无所谓恐惧和失败。勇者奋不顾身的气慨和以身作则的先锋形象,使下属和同志焕...
  • 孟尝君舍人》原文翻译 - - 《战国策》9至16卷 - - 《战国策》卷十 齐策三(孟尝君舍人) 【提要】孟尝君是广聚人才、礼贤下士的“战国四君子”之一,非常有大度有领袖魅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多美誉。 【原文】孟尝...
  • 金匮真言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
  • 马湘、张辞、吴涵虚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六十一 卷861_1 《登杭州秦望山》马湘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 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