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道·绿柳三春暗》注释

朝代:南北朝诗人:徐陵古诗:洛阳道·绿柳三春暗更新时间:2020-10-03
三春: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百戏:古代乐舞杂技的总称。
金马:金马门。汉时学士待诏之处,后因以称翰林院或翰林学士。指朝廷或帝都。
南陌:南面的道路。
铜驼:即铜驼街。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借指京城,宫廷。
华轩: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
翼葆:羽葆。翟葆。羽毛质的车盖。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亦泛指卤簿或作为天子的代称。
飞盖:高高的车盖。亦借指车。
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潘郎:指晋潘岳。岳少时美容止,故称。《晋书·潘岳传》载,潘岳貌美,少时在洛阳时,每乘车出游,妇女见之,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表示爱慕。
何:为何。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濯龙:汉代宫苑名。在洛阳西南角。
河桥:古代桥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孟县西南、孟津县东北黄河上。晋泰始中杜预以孟津渡险,始建浮桥于富平津,世称河桥。唐通称河阳桥。
珂:鸣珂。
蹀:顿足,踏。
傍:依傍。
幰:车上的帷幔。
甍:屋脊。房屋。
阳春三月风光好,洛阳城男男女女纷纷出游。大道上游人如织;尘埃四起,远远望出,城南的园林隐现在一片如烟的薄雾中;河桥上车马奔驰不绝,声如震雷。——诗歌的前四句即描写春日洛阳的繁华景象。而在这人笑马嘶的喧闹中却静悄悄地演出着一场别有情致的爱情剧。
人流中一位少女坐在车幔低垂的车上。听见玉珂玎玲作响,她知道车外有人在骑着马儿小步随车而行。是什么样的人呢?她禁不住靠近车幔,好奇地从缝隙中偷偷探视,但落入眼帘的仅仅是画楼一角的屋脊。她有点失望,又不甘心,终于大着胆子撩开了车幔的一角,啊,看见了……。在这一瞬间,车中人与马上人的视线相织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他们无法交谈,只能这样默默相视,无限的柔情密意都从那凝视的眼波中荡漾出来。在这里,诗人摄取了春游之日男女邂逅、眉目传情的片断,将少女由“闻珂”而心动、“傍幔”而“见甍”、终至“相看”而眼波传情的过程写得极其生动,富于生活气息。
徐陵向来以辞采取胜,此诗却写得简净,笔致宛曲,情调不俗。

诗人徐陵资料

注释作者徐陵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撰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 查看详情>>

诗人徐陵作品: 《陇头水·别涂耸千仞》 《奉和咏舞诗·十五属平阳》 《关山月·月出柳城东》 《奉和山池诗》 《奉和山池诗·罗浮无定所》 《玉台新咏序》 《咏雪诗·琼林玄圃叶》 《走笔戏书应令诗》 《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山池应令诗

《洛阳道·绿柳三春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