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明史 > 50章 > 本纪第三·太祖三

明史

《明史》50章本纪第三·太祖三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明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

《明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300章》 《350章

本纪第三·太祖三

书籍:明史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10-10
十五年春正月辛巳,宴群臣于谨身殿,始用九奏乐。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下威楚路。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及中庆、澄江、武定诸路俱降,云南平。己丑,减大辟囚。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庚戌,命天下朝觐官各举所知一人。二月壬子。河决河南,命驸马都尉李祺振之。甲寅,以云南平,诏天下。闰月癸卯,蓝玉、沐英克大理,分兵徇鹤庆、丽江、金齿,俱下。三月庚午,河决朝邑。
夏四月甲申,迁元梁王把匝剌瓦儿密及威顺王子伯伯等家属于耽罗。丙戌,诏天下通祀孔子。壬辰,免畿内、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税粮。五月乙丑,太学成,释奠于先师孔子。丙子,广平府吏王允道请开磁州铁冶。帝曰:“朕闻王者使天下无遗贤,不闻无遗利。今军器不乏,而民业已定,无益于国,且重扰民。”杖之,流岭南。丁丑,遣行人访经明行修之士。
秋七月乙卯,河决荥泽、阳武。辛酉,罢四辅官。乙亥,傅友德、沐英击乌撒蛮,大败之。八月丁丑,复设科取士,三年一行,为定制。丙戌,皇后崩。己丑,延安侯唐胜宗、长兴侯耿炳文屯田陕西。丁酉,擢秀才曾泰为户部尚书。辛丑,命徵至秀才分六科试用。九月己酉,吏部以经明行修之士郑韬等三千七百余人入见,令举所知,复遣使徵之。赐韬等钞,寻各授布政使、参政等官有差。庚午,葬孝慈皇后于孝陵。
冬十月丙子,置都察院。丙申,录囚。甲辰,徐达还。是月,广东群盗平,诏赵庸班师。十一月戊午,置殿阁大学士,以邵质、吴伯宗、宋讷、吴沉为之。十二月辛卯,振北平被灾屯田士卒。乙亥,永城侯薛显理山西军务。
是年,爪哇、琉球、乌斯藏、占城入贡。
十六年春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戊午,徐达镇北平。二月丙申,初命天下学校岁贡士于京师。三月甲辰,召征南师还,沐英留镇云南。丙寅,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
夏五月庚申,免畿内各府田租。六月辛卯,免畿内十二州县养马户田租一年,滁州免二年。
秋七月,分遣御史录囚。八月壬申朔,日有食之。九月癸亥,申国公邓镇为征南将军,讨龙泉山寇,平之。
冬十月丁丑,召徐达等还。十二月甲午,刑部尚书开济有罪诛。
是年,琉球、占城、西番、打箭炉、暹罗、须文达那入贡。
十七年春正月丁未,太祀天地于南郊。戊申,徐达镇北平。壬戌,汤和巡视沿海诸城防倭。三月戊戌朔,颁科举取士式。曹国公李文忠卒。甲子,大赦天下。
夏四月壬午,论平云南功,进封傅友德颍国公,陈桓恒等侯者四人,大赉将士。庚寅,收阵亡遗骸。增筑国子学舍。五月丙寅,凉州指挥宋晟讨西番于亦集乃,败之。
秋七月戊戌,禁内官预外事,敕诸司毋通内官监文移。癸丑,诏百官迎养父母者,官给舟车。丁巳,免畿内今年田租之半。庚申,录囚。壬戌,盱贻人献天书,斩之。八月丙寅,河决开封。壬申,决杞县,遣官塞之。己丑,蠲河南诸省逋赋。
冬十月丙子,河南、北平大水,分遣驸马都尉李祺等振之。闰月癸丑,诏天下罪囚,刑部、都察院详议,大理寺覆谳后奏决。是月,召徐达还。十二月壬子,蠲云南逋赋。
是年,琉球、暹罗、安南、占城入贡。
十八年春正月辛未,大祀天地于南郊。癸酉,朝觐官分五等考绩,黜陟有差。二月甲辰,以久阴雨雷雹,诏臣民极言得失。己未,魏国公徐达卒。三月壬戌,赐丁显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诏中外官父母殁任所者,有司给舟车归其丧,著为令。乙亥,免畿内今年田租。命天下郡县瘗暴骨。丙子,初选进士为翰林院、承敕监、六科庶吉士。己丑,户部侍郎郭桓坐盗官粮诛。
夏四月丁酉,吏部尚书余熂以罪诛。丙辰,思州蛮叛,汤和为征虏将军,周德兴为副将军,帅师从楚王桢讨之。六月戊申,定外官三年一朝,著为令。
秋七月甲戌,封王禑为高丽国王。庚辰,五开蛮叛。八月庚戌,冯胜、傅友德、蓝玉备边北平。是月,振河南水灾。
冬十月己丑,颁《大诰》于天下。癸卯,召冯胜还。甲辰,诏曰:“孟子传道,有功名教。历年既久,子孙甚微。近有以罪输作者,岂礼先贤之意哉。其加意询访,凡圣贤后裔输作者,皆免之。”是月,楚王桢、信国公汤和讨平五开蛮。十一月乙亥,蠲河南、山东、北平田租。十二月丙午,诏有司举孝廉。癸丑,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反,都督冯诚败绩,千户王升死之。
是年,高丽、琉球、安南、暹罗入贡。
十九年春正月辛酉,振大名及江浦水灾。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是月,征蛮师还。二月丙申,耕耤田,癸丑,振河南饥。
夏四月甲辰,诏赎河南饥民所鬻子女。六月甲辰,诏有司存问高年。贫民年八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九十以上,岁加帛一匹,絮一斤;有田产者罢给米。应天、凤阳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社士,九十以上乡士;天下富民八十以上里士,九十以上社士。皆与县官均祀,复其家。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岁给米六石。士卒战伤除其籍,赐复三年。将校阵亡,其子世袭加一秩。岩穴之士,以礼聘遣。丁未,振青州及郑州饥。
秋七月癸未,诏举经明行修练达时务之士。年六十以上者,置翰林备顾问,六十以下,于六部、布按二司用之。八月甲辰,命皇太子修泗州盱眙祖陵,葬德祖以下帝后冕服。九月庚申,屯田云南。
冬十月,命官军已亡子女幼或父母老者皆给全俸,著为令。十二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是月,命宋国公冯胜分兵防边。发北平、山东、山西、河南民运粮于大宁。
是年,高丽、琉球、暹罗、占城、安南入贡。
二十年春正月癸丑,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蓝玉副之,率师征纳哈出。焚锦衣卫刑具,以系囚付刑部。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礼成,天气清明。侍臣进曰:“此陛下敬天之诚所致。”帝曰:“所谓敬天者,不独严而有礼,当有其实。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即如国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不能福民,则是弃君之命,不敬孰大焉。”又曰:“为人君者,父天母地子民,皆职分之所当尽,祀天地,非祈福于己,实为天下苍生也。”二月壬午,阅武。乙未,耕耤田。三月辛亥,冯胜率师出松亭关,城大宁、宽河、会州、富峪。
夏四月戊子,江夏侯周德兴筑福建濒海城,练兵防倭。六月庚子,临江侯陈镛从征失道,战没。癸卯,冯胜兵逾金山。丁未,纳哈出降。闰月庚申,师还次金山,都督濮英殿军遇伏,死之。
秋八月癸酉,收冯胜将军印,召还,蓝玉摄军事。景川侯曹震屯田云南品甸。九月戊寅,封纳哈出海西侯。癸未,置大宁都指挥使司。丁酉,安置郑国公常茂于龙州。丁未,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副之,北征沙漠。是月,城西宁。
冬十月戊申,封朱寿为舳舻侯,张赫为航海侯。是月,冯胜罢归凤阳,奉朝请。十一月壬午,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屯田定边、姚安、毕节诸卫。己丑,汤和还,凡筑宁海、临山等五十九城。十二月,振登、莱饥。
是年,琉球、安南、高丽、占城、真腊、朵甘、乌斯藏入贡。
二十一年春正月辛巳,麓川蛮思伦发入寇马龙他郎甸,都督甯正击败之。辛卯,大祀天地于南郊。甲午,振青州饥,逮治有司匿不以闻者。三月乙亥,赐任亨泰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丙戌,振东昌饥。甲辰,沐英讨思伦发败之。
夏四月丙辰,蓝玉袭破元嗣君于捕鱼儿海,获其次子地保奴及妃主王公以下数万人而还。五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六月甲辰,信国公汤和归凤阳。甲子,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陈桓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东川叛蛮。
秋七月戊寅,安置地保奴于琉球。八月癸丑,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丁卯,蓝玉师还,大赉北征将士。戊辰,封孙恪为全宁侯。是月,御制八谕饬武臣。九月丙戌,秦、晋、燕、周、楚、齐、湘、鲁、潭九王来朝。癸巳,越州蛮阿资叛,沐英会傅友德讨之。
冬十月丁未,东川蛮平。十二月壬戌,进封蓝玉凉国公。
是年,高丽、古城、琉球、暹罗、真腊、撒马儿罕、安南入贡。诏安南三岁一朝,象犀之属毋献。安南黎季犛弑其主炜。
二十二年春正月丙戌,改大宗正院曰宗人府,以秦王樉为宗人令,晋王、燕王棣为左、右宗正,周王橚、楚王桢为左、右宗人。丁亥,大祀天地于南郊。乙未,傅友德破阿资于普安。二月己未,蓝玉练兵四川。壬戌,禁武臣预民事。癸亥,湖广千户夏得忠结九溪蛮作乱,靖宁侯叶升讨平之,得忠伏诛。是月,阿资降。三月庚午,傅友德帅诸将分屯四川,湖广,防西南蛮。
夏四月己亥,徙江南民田淮南,赐钞备农具,复三年。癸丑,魏国公徐允恭、开国公常升等练兵湖广。甲寅,徙元降王于眈罗。是月,遣御史按山东官匿灾不奏者。五月辛卯,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于兀良哈。
秋七月,傅友德等还。八月乙卯,诏天下举高年有德识时务者。是月,更定《大明律》。九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冬十一月丙寅,宣德侯金镇等练兵湖广。己卯,思伦发入贡谢罪,麓川平。十二月甲辰,周王橚有罪,迁云南,寻罢徙,留居京师。定远侯王弼等练兵山西、河南、陕西。
是年,高丽、安南、占城、暹罗、真腊入贡。元也速迭儿弑其主脱古思帖木儿而立坤帖木儿。高丽废其主禑,又废其主昌。安南黎季犛复弑其主日焜。
二十三年春正月丁卯,晋王、燕王棣帅师征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征虏前将军颍国公傅友德等皆听节制。己卯,大祀天地于南郊。庚辰,贵州蛮叛,延安侯唐胜宗讨平之。乙酉,齐王榑帅师从燕王棣北征。赣州贼为乱,东川侯胡海充总兵官,普定侯陈桓、靖宁侯叶升为副将,讨平之。唐胜宗督贵州各卫屯田。二月戊申,蓝玉讨平西番叛蛮。丙辰,耕耤田。癸亥,河决归德,发诸军民塞之。三月癸巳,燕王棣师次迤都,咬住等降。
夏四月,吉安侯陆仲亨等坐胡惟庸党下狱。丙申,潭王梓自焚死。闰月丙子,蓝玉平施南、忠建叛蛮。五月甲午,遣诸公侯还里,赐金币有差。乙卯,赐太师韩国公李善长死,陆仲亨等皆坐诛。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六月乙丑,蓝玉遣凤翔侯张龙平都匀、散毛诸蛮。庚寅,授耆民有才德知典故者官。
秋七月壬辰,河决开封,振之。癸巳,崇明、海门风雨海溢,遣官振之,发民二十五万筑堤。八月壬申,诏毋以吏卒充选举。蓝玉还。是月,振河南、北平、山东水灾。九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己卯,振湖广饥。十一月癸丑,免山东被灾田租。十二月癸亥,令殊死以下囚输粟北边自赎。壬申,罢天下岁织文绮。
是年,墨刺、哈梅里、高丽、占城、真腊、琉球、暹罗入贡。
二十四年春正月癸卯,大祀天地于南郊。戊申,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将军,定远侯王弼、武定侯郭英副之,备北平边。丁巳,免山东田租。二月壬申,耕耤田。三月戊子朔,日有食之。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等备边陕西。乙未,靖宁侯叶升练兵甘肃。丁酉,赐许观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辛未,封皇子〈木旃〉为庆王,权宁王,楩岷王,橞谷王,松韩王,模王,楹安王,桱唐王,栋郢王,〈木彝〉伊王。癸未,燕王棣督傅友德诸将出塞,败敌而还。五月戊戌,汉、卫、谷、庆、宁、岷六王练兵临清。六月己未,诏廷臣参考历代礼制,更定冠服、居室、器用制度。甲子,久旱录囚。
秋七月庚子,徙富民实京师。辛丑,免畿内官田租之半。八月乙卯,秦王樉有罪,召还京师。乙丑,皇太子巡抚陕西。乙亥,都督佥事刘真、宋晟讨哈梅里,败之。九月乙酉,遣使谕西域。是月,倭寇雷州,百户李玉、镇抚陶鼎战死。
冬十月丁巳,免北平、河间被水田租。十一月甲午,五开蛮叛,都督佥事茅鼎讨平之。庚戌,皇太子还京师,晋王来朝。辛亥,振河南水灾。十二月庚午,周王橚复国。辛巳,阿资复叛,都督佥事何福讨降之。
是年,天下郡县赋役黄册成,计户千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五,丁五千六百七十七万四千五百六十一。琉球、暹罗、别失八里、撒马儿罕入贡。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二十五年春正月戊子,周王橚来朝,庚寅,河决阳武,发军民塞之,免被水田租。乙未,大祀天地于南郊。何福讨都匀、毕节诸蛮,平之。辛丑,令死困输粟塞十。壬寅,晋王、燕王棣、楚王桢、湘王柏来朝。二月戊午,召曹国公李景隆等还京师。靖宁侯叶升等练兵于河南及临、巩、甘、凉、延庆。都督茅鼎等平五开蛮。丙寅,耕耤田。庚辰,诏天下卫所军以十之七屯田。三月癸未,冯胜等十四人分理陕西、山西、河南诸卫军务。庚寅,改封豫王桂为代王,汉王楧为肃王,卫王植为辽王。
夏四月壬子,凉国公蓝玉征罕东。癸丑,建昌卫指挥月鲁帖木儿叛,指挥鲁毅败之。丙子,皇太子标薨。戊寅,都督聂纬、徐司马、瞿能讨月鲁帖木儿,俟蓝玉还,并听节制。五月辛巳,蓝玉至罕东,寇遁,遂趋建昌。己丑,振陈州原武水灾。六月丁卯,西平候沐英卒于云南。
秋七月庚辰,秦王樉复国。癸未,指挥瞿能败月鲁帖木儿于双狼寨。八月己未,江夏侯周德兴坐事诛。丁卯,冯胜、傅友德帅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甲戌,给公侯岁禄,归赐田于官。丙子,靖宁侯叶升坐胡惟庸党诛。九月庚寅,立皇孙允炆为皇太孙,高丽李成桂幽其主瑶而自立,以国人表来请命,诏听之,更其国号曰朝鲜。
冬十月乙亥,沐春袭封西平侯,镇云南。十一月甲午,蓝玉擒月鲁帖木儿,诛之,召玉还。十二月甲戌,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兼东宫师保官。闰月戊戌,冯胜为总兵官,傅友德副之,练兵山西、河南、兼领屯卫。
是年,琉球中山、山南、高丽,哈梅里入贡。
二十六年春正月戊申,免天下耆民来朝。辛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丁丑,晋王统山西、河南军出塞,召冯胜、傅友德、常升、王弼等还。乙酉,蜀王椿来朝。凉国公蓝玉以谋反,并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等皆坐诛。己丑,颁《逆臣录》于天下。庚寅,耕耤田。三月辛亥,代王桂率护卫兵出塞,听晋王节制。长兴侯耿炳文练兵陕西。丙辰,冯胜、傅友德备边山西、北平,其属卫将校悉听晋王、燕王节制。庚申,诏二王军务大者始以闻。壬戌,会宁侯张温坐蓝玉党诛。
夏四月乙亥,孝感饥,遣使乘传发仓贷之。诏自今遇岁饥,先贷后闻,著为令。戊子,周王橚来朝。庚寅,旱,诏群臣直言得失,省狱囚。丙申,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秋七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戊申,选秀才张宗浚等随詹事府官分直文华殿,侍皇太孙。八月,秦、晋、燕、周、齐五王来朝。九月癸丑,代、肃、辽、庆、宁五王来朝。赦胡惟庸、蓝玉余党。
冬十月丙申,擢国子监生六十四人为布政使等官。十二月,颁《永鉴录》于诸王。
是年,琉球、爪哇、暹罗入贡。
二十七年春正月乙卯,大祀天地于南郊。辛酉,李景隆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发天下仓谷贷贫民。三月庚子,赐张信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辛丑,魏国公徐辉祖、安陆侯吴杰备倭浙江。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甲子,以四方底平,收藏甲兵,示不复用。
秋八月甲戌,吴杰及永定侯张铨率致仕武臣,备倭广东。乙亥,遣国子监生分行天下。督吏民修水利。丙戌,阶、文军乱,都督甯正为平羌将军讨之。九月,徐辉祖节制陕西沿边诸军。
冬十一月乙丑,颍国公傅友德坐事诛。阿资复叛,西平侯沐春击败之。十二月乙亥,定远侯王弼坐事诛。
是年,乌斯藏、琉球、缅、朵甘、爪哇、撒马儿罕、朝鲜入贡。安南来贡,却之。
二十八年春正月丙午,阶、文寇平,甯正以兵从秦王樉征洮州叛番。丁未,大祀天地于南郊。甲子,西平侯沐春擒斩阿资,越州平。是月,周王橚、晋王、率河南、山西诸卫军出塞,筑城屯田。燕王棣帅总兵官周兴出辽东塞。二月丁卯,宋国公冯胜坐事诛。己丑,谕户部编民百户为里。婚姻死丧疾病患难,里中富者助财,贫者助力。春秋耕获,通力合作,以教民睦。
夏六月壬申,诏诸土司皆立儒学。辛巳,周兴等自开原追敌至甫答迷城,不及而还。己丑,御奉天门,谕群臣曰:“朕起兵至今四十余年,灼见情伪,惩创奸顽或法外用刑,本非常典。后嗣止颁《律》与《大诰》,不许用黥剌、剕、劓、阉割之刑。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又曰:“朕罢丞相,设府、部、都察院分理庶政,事权归于朝廷。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皇亲惟谋逆不赦。余罪,宗亲会议取上裁。法司只许举奏,毋得擅逮。勒诸典章,永为遵守。”
秋八月丁卯,都督杨文为征南将军,指挥韩观、都督佥事宋晟副之,讨龙州士官赵宗寿。戊辰,信国公汤和卒。辛巳,赵宗寿伏罪来朝,杨文移兵讨奉议、南丹叛蛮。九月丁酉,免畿内、山东秋粮。庚戌,颁《皇明祖训条章》于中外,“后世有言更祖制者,以奸臣论”。十一月乙亥,奉议、南丹蛮悉平。十二月壬辰,诏河南、山东桑枣及二十七年后新垦田,毋徵税。
是年,朝鲜、琉球、暹罗入贡。
二十九年春正月壬申,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癸卯,征虏前将军胡冕讨郴、桂蛮,平之。辛亥,燕王棣帅师巡大宁,周世子有敦帅师巡北平关隘。三月辛酉,楚王桢、湘王柏来朝。甲子,燕王败敌于彻彻儿山,又追败之于兀良哈秃城而还。
秋八月丁未,免应天、太平五府田租。九月乙亥,召致仕武臣二千五百余人入朝,大赉之,各进秩一级。
是年,琉球、安南、朝鲜、乌斯茂入贡。
三十年春正月丙辰,耿炳文为征西将军,郭英副之,巡西北边。丙寅,大祀天地于南郊。丁卯,置行太仆寺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掌马政。己巳,左都督杨文屯田辽东。是月,沔县盗起,诏耿炳文讨之。二月庚寅,水西蛮叛,都督佥事顾成为征南将军,讨平之。三月癸丑,赐陈安阝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庚辰,古州蛮叛,龙里千户吴得、镇抚井孚战死。
夏四月己亥,都指挥齐让为平羌将军,讨之。壬寅,水西蛮平。五月壬子朔,日有食之。乙卯,楚王桢、湘王柏帅师讨古州蛮。六月辛巳,赐礼部覆试贡士韩克忠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己酉,驸马都尉欧阳伦有罪赐死。
秋八月丁亥,河决开封。甲午,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练兵河南。九月庚戌,汉、沔寇平。戊辰,麓川平缅土酋刀干孟逐其宣慰使思伦发以叛。乙亥,都督杨文为征虏将军,代齐让。
冬十月戊子,停辽东海运。辛卯,耿炳文练兵陕西。乙未,重建国子监先师庙成。十一月癸酉,沐春为征虏前将军,都督何福等副之,讨刀干孟。
是年,琉球、占城、朝鲜、暹罗、乌斯藏、泥八剌入贡。
三十一年春正月壬戌,大祀天地于南郊。乙丑,遣使之山东、河南课耕。二月乙酉,倭寇宁海,指挥陶铎击败之。辛丑,古州蛮平,召杨文还。甲辰,都督佥事徐凯讨平么些蛮。
夏四月庚辰,廷臣以朝鲜屡生衅隙请讨,不许。五月丁未,沐春击刀干孟,大败之。甲寅,帝不豫。戊午,都督杨文从燕王棣,武定侯郭英从辽王植,备御开平,俱听燕王节制。
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辛卯,葬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永乐元年,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增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当其肇造之初,能沉几观变,次第经略,绰有成算。尝与诸臣论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惟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初与二寇相持,士诚尤逼近。或谓宜先击之。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圆,故先攻友谅。鄱阳之役,士诚卒不能出姑苏一步以为之援。向使先攻士诚,浙西负固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吾腹背受敌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山东、次河洛,止潼关之兵不遽取秦、陇者,盖扩廓帖木儿、李思齐、张思道皆百战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则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举,然后西征。张、李望绝势穷,不战而克,然扩廓犹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骤与角力,胜负未可知也。”帝之雄才大略,料敌制胜,率类此。故能戡定祸乱,以有天下。语云“天道后起者胜”,岂偶然哉。
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用此子孙承业二百余年,士重名义,闾阎充实。至今苗裔蒙泽,尚如东楼、白马,世承先祀,有以哉。

本纪第三·太祖三相关文章

  • 阮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阮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以国为氏,是皋陶氏之后。商代有阮国,是商的诸侯国,汽笛在今甘肃省泾川县境内。商末,西岐诸侯王姬昌灭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成为阮姓。后来,阮...
  • 视鬼罗两峰》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刘少宗伯青垣言,有中表涉元稹会真之嫌者,女有孕,为母所觉,饰言夜恒有巨人来,压体甚重,而色黝黑。母曰:是必土偶为妖也。授以彩丝,于来时阴系其足,女窃付所欢,系关帝祠周将军足上。母物...
  • 曾文正公挽联》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曾文正公以同治壬申二月四日,薨于两江总督署内。其世子绩刚通侯(纪泽),以五月中旬奉丧南旋,余送之江干而别。其在金陵百日之内,远近吊者,络绎前来,殆无虚日。  余为襄理丧事,以各省...
  • 连城》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乔生,晋宁人,少负才名。年二十余,犹偃蹇,为人有肝胆。与顾生善,顾卒,时恤其妻子。邑宰以文相契重,宰终于任,家口淹滞不能归,生破产扶柩,往返二千余里。以故士林益重之,而家由此益替。 ...
  • 烈祖》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
  • 商书·盘庚中》原文翻译 - - 《尚书》商书 - - 盘庚作,惟涉河以民迁。乃话民之弗率,诞告用亶。其有众咸造,勿亵在王庭,盘庚乃登进厥民。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呜呼!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殷降大虐,先...
  • 第一百零五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王庆,段三娘与廖立礩不过六七合,廖立被王庆觑个破绽,一朴刀搠翻,段三娘赶上,复一刀结果了性命。廖立做了半世强人,到此一场春梦!王庆提朴刀喝道:“如有不愿顺者,廖立为样!&rd...
  • 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孔明班师回国,孟获率引大小洞主酋长,及诸部落,罗拜相送。前军至泸水,时值九月秋天,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回报孔明。孔明遂问孟获,获曰:“此水原有猖神作祸,往来者...
  • 被屑挂须》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贫窭部 - - 被屑挂须 贫家盖稿,幼儿不知讳,父挞而戒之曰:“后有问者,但云盖被。”一日父见客。而须上带草。儿从后呼曰:“爹爹,且除去面上被屑着。” 烧黄熟 清客...
  • 舒氏、琴操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舒氏 点绛唇 独自临池,闷来强把阑干凭。旧愁新恨。耗却年时兴。鹭散鱼潜,烟敛风初定。波心静。照人如镜。少个年时影。 琴操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
  • 庄公·庄公十六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秋,荆伐郑。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邾子克卒。   【传】十六年夏,诸...
  • 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忠义五》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武大烈,临潼人。举天启七年乡试。崇祯中,授永宁知县。奸人倚万安郡王恣不法,大烈痛惩之。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自南阳陷宜阳,知县唐启泰被害,遂攻永宁。大烈与乡官四川巡抚张论协力...
  • 高遵裕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高遵裕,字公绰,是忠武军节度使高琼的孙子。因父亲的恩荫历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入侵大顺城,李谅祚中箭逃走。恰好英宗去世,派高遵裕向西夏告哀,到达宥州祖庙,夏人派...
  • 王存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善于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在江西拜师,五年才归。当时读书人正崇尚雕饰文辞,王存惟独写古文几十篇,乡老先生见到这些古文,自认为不及。   庆历六...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古今御天下者,其政有四:五帝尚仁,体文德也;三王仗义,立武功也;五霸崇信,取威令也;七雄任力,重刑名也。盖仁义既废,然后齐之以威刑;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持法任术...
  • 谢鲲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谢鲲字幼舆,陈国陽夏人。祖父谢缵,典农中郎将。父亲谢衡,以儒家的素质见称,做官至国子祭酒。谢鲲年少时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的见识,不修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
  • 杂辞古诗二贺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七十六 卷876_1 《二贺诗》 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 卷876_2 《四王语》 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 卷876_3 《时人为屈突语》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宁...
  • 李洞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二十一 卷721_1 《赠唐山人》李洞 垂须长似发,七十色如黳.醉眼青天小,吟情太华低。 千年松绕屋,半夜雨连溪。 邛蜀路无限,往来琴独携。 卷721_2 《送云卿上人游安南(一作送...
  • 李频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八十八 卷588_1 《送友人往太原》李频 离亭聊把酒,此路彻边头。 草白雁来尽,时清人去游。 汾河流晋地,塞雪满并州。 别后相思夜,空看北斗愁。 卷588_2 《旅怀》李频 万里...
  • 白桐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桐 释名 白桐、黄桐、泡桐、椅桐、荣桐。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1、手足浮肿。用桐叶煮汁浸泡,同时饮汁少许。汁中加小豆更好。 2、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