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魏书 > 150章 > 常景传

魏书

《魏书》150章常景传

《魏书》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齐魏收。该书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1卷。《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也是它的重要性之所在,即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的史书是记载汉族的历史。

《魏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常景传

书籍:魏书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父常文通,终官天水太守。常景少时聪慧敏捷,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等到长大,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荐他为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后来任门下录事、太常博士。正始初年(504~505),帝诏尚书、门下在金墉中书外省考查讨论律令,帝命常景参与议论。
魏世宗小舅护军将军高显去世,其兄右仆射高肇私下托常景及尚书邢峦、并州刺史高聪、通直郎徐纥各作碑铭,一并呈上。世宗都交给侍中崔光,让他评说,光认为常景所撰的为最好,于是启奏说:“常景名位在诸人之下,文字出于诸人之上。”于是把常景的文字刊刻在石头上面。高肇娶平陽公主,没多久,公主便死了,高肇想使公主家令居庐制丧服,交付学官讨论施行。尚书又访询常景,常景认为妇人无专国之理,家令不得有纯臣之义,于是执议说:“丧纪之本,实际应称物以立情;礼制轻重也应依情况而定。虽然理关盛衰,事经今古,而制作之本,降杀之宜,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所以臣子为了君主,应该尊敬而崇重礼制;为君母妻,所以从服而制义。然而诸侯大夫之被称为君的,是说他有土地,有吏属,没有服文的,是说其非世爵也。而今王姬降从,虽加有爵命,但事非君邑,理异列土。为什么呢?诸王开国,备立臣吏,生有趋奉君王之勤,死了就应尽其致丧之礼;而公主家令,只有一人,其丞以下,都由属官任命,他们但既无接事之仪,实缺为臣之礼。循察公主之贵所以立家令的,大致是因要他们主之内事接应外务,理无自达,必也因人。然而家令只通内外之职,及掌主人家中的事情罢了,与君臣之理无关,名分上有分别。由此推论,家令不能作为纯粹意义上的臣子,公主不可为正君的道理就很明确了。而且女人之为君,男子为臣,古礼之中不见记载,先朝之上不见讨论。而四门博士裴道广、孙荣义等以公主为君,以家令为臣,制臣子的丧服而服丧,乖异谬妄太过。又张虚景、吾难羁等不推寻君臣名分,不寻查造服的情况,犹同其议,按丧母制度服丧,求之名实,理为未当。窃谓公主之爵,既非食菜之君;家令之官,又无纯臣之式。若比附如母,则情义不当。如准依小君,则从服无据。案查经书礼制,事无成文;依臣愚见,谓不应服。”朝廷依从他的意见。
常景淹留门下省数年,不至显官,以蜀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子云等四贤,都有高才而无重位,于是托意以赞之。其赞司马相如说:“长卿有艳才,直致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游梁虽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其赞王子渊说:“王子挺秀质,逸气干云霄。明珠既绝俗,白鹄信惊群。才世苟不合,遇否途自分。空枉碧鸡命,徒献金马文。”其赞严君平说:“严公体沉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说。才屈罗仲口,位结李强舌。素尚迈金贞,清标陵玉彻。”其赞扬子云说:“蜀江导清流,扬子挹余休。含光绝后彦,覃思邈前修。世轻久不赏,玄谈物无求。当途谢权宠,置酒独闲游。”
常景在枢密部门十多年,被侍中崔光、卢昶、游肇、元晖尤其赏识。累迁积射将军、给事中。延昌初年(512~513),东宫建起后,常景兼任太子屯骑校尉,录事职都仍旧。这一年受敕撰门下诏书,共四十卷。尚书元苌出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请常景为司马,因景阶次不够,除任录事参军、襄威将军,带长安令。很有惠政,百姓官吏都很是称赞他。
这以前,太常刘芳与常景等人撰写朝令,没有来得及颁布施行。另外典掌仪注,多有草创,未成,刘芳去世,常景纂成其事。及世宗逝世,朝廷召常景赴京,还修仪注。拜授谒者仆射,加宁远将军。又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官职。后来授步兵校尉,仍为舍人。又敕撰太和年间以后朝仪已施行的,共五十卷。当时灵太后下诏令依汉代陰、邓二位皇后旧例,自己亲奉朝祀,让帝交替献祭。常景于是据正例,以定朝仪,朝廷肯定了他的做法。
正光初年(520),除任龙骧将军、中散大夫,舍人如故。当时肃宗在国子寺行讲学之礼,司徒崔光执经,帝敕常景与董绍、张彻、冯元兴、王延业、郑伯猷等一起录经义。事完后,又行释奠之礼,并诏百官写释奠诗,大家的诗作中常景的诗最好。
这年九月,蠕蠕主阿那环归顺朝廷,朝廷不知应把他安在什么位置合适,高陽王元雍访问常景,常景说:“往日咸宁年间,南单于来朝,晋代朝廷把他放在王公、特进之下。今天应该把他放在蕃王、仪同三司之间。”元雍听从了他的意见。当时朝廷典章,疑而不决的,则询访于常景而定。
当初,平定齐地之后,光禄大夫高聪徙于北京,中书监高允为他娶妻,给他钱财房宅。高聪后来为高允立碑,他经常说:“我以此文报答他的恩德,足矣。”豫州刺史常绰认为未尽其美。常景推崇高允才学器识,先作《遗德颂》,司徒崔光听说后观看其文,寻味良久,说:“高光禄平时每每矜夸其文,自认为可以报答高允之德,今天见到常生此颂,高氏便不能独擅其美了。”侍中崔光、安丰王元延明受诏议定服章之仪,帝敕常景参加讨论。不久进号冠军将军。
阿那环率众投魏,他在国境上迁延时日,又陈部下饥饿疲乏,难以前进。帝派尚书左丞元孚奉诏抚恤,阿那环抓住元孚经过柔玄,奔往漠北。帝派尚书令李崇、御史中尉兼右仆射元纂领兵追讨,没有赶上。又令常景出塞,经瓮山,临翰海,让他宣诏召大军回朝。常景跋山涉水,怅然怀古,模仿刘琨《扶风歌》作诗十二首。
进号为征虏将军。孝昌初年(525),兼任给事黄门侍郎。不久又除左将军、太府少卿,仍为舍人。他坚决推辞少卿职不拜,改授散骑常侍,将军如故。徐州刺史元法僧叛入萧衍政权,萧衍派其豫章王萧综入据彭城。当时安丰王元延明为大都督、大行台、都督观机部分。常景经洛。。,于是作铭文。这时,尚书令萧宝夤、都督崔延伯,都督、北海王元颢,都督、车骑将军元恒芝等都一一出讨,帝诏常景到军中宣旨劳问。还朝,以本将军授徐州刺史。
杜洛周在燕州反叛,帝仍以常景兼尚书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平北将军元谭一起抵御叛军。常景上表请求统幽州各县人马都入古城,山路有通往敌人的地方,权发兵夫,随其设戍,以为防敌之处。又因一向以来差兵,兵马不尽强壮,今之三长,都是豪门或多丁卒的人充任,请求权且征其为兵。肃宗都依从了他的意见。进号为平北将军。另敕元谭西到军都关,北据卢龙塞,据此二险,以堵塞敌人出入之路。又诏常景在山中路险的地方,都令捍塞。常景派府中录事参军裴智成征发范陽三长之兵据守白山闰,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不多久,安州、石离、冗城、斛盐三个戍关军人反叛,勾结杜洛周,共有二万多人,从松岍赴敌而去。元谭统别将崔仲哲等截堵军都关以待叛军。仲哲战没,洛周又从外面呼应,元谭腹背受敌,于是大败,军队夜晚四散而去。帝诏以常景所部别将李琚为都督,代替元谭征伐下口,降常景为后将军,解除州职,仍诏常景为幽、安、玄、□四州行台。敌人既向南侵出,抄掠蓟城,常景命统军梁仲礼率军攻击,打败敌人,擒获敌将御夷镇军主孙念恒。都督李琚为贼所攻,在蓟城北面军败身死。常景率城人抵御敌人,敌人不敢进逼。杜洛周还军据守上谷。帝授景为平北将军、光禄大夫,行台如故。杜洛周派他的都督王曹纥真、马叱斤等人率部到蓟州城南,抢掠百姓粮食,遇上连天陰雨,敌人疲劳。常景与都督于荣、刺史王延年在粟园设兵。断其归路,大败敌人,斩杀曹纥真。洛周率众南往范陽,城人投降,抓住刺史延年及常景送往杜洛周处。洛周不久被葛荣吞没,常景又入葛荣众中。葛荣被灭之后,常景得以还朝。
永安元年(528),帝诏复其本官,兼任黄门侍郎,又摄领著作,常景固辞不就。二年(529),除任中军将军,正黄门。这以前,参加讨论《正光壬子历》,到这时赐爵高陽子。元颢内逼,庄帝北逃,常景与侍中、大司马、安丰王元延明在宫廷中召集众亲臣宾戚,安慰京师。元颢入洛,常景仍居本位。庄帝还宫,解除了他的黄门职。普泰初年(531),除授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秘书监。以参预起草诏书命诰之勤,封为濮陽县子。后依例追夺。永熙二年(533),监议事。
常景从年少到白头,常居官任。他清廉俭省,不营办产业,至于衣食之类,够用就觉得行了。喜爱经史书籍,喜欢玩弄文词,如碰到新奇的书籍,则孜孜求访,或用手上的东西抵押购买,不问价钱贵贱,必定要把东西弄到手。友人刁整经常对他说:“卿清德自居,不置家业,虽说俭约可推崇,但你凭什么养家糊口呢?我担心你这情况会出现挚太常饥饿于鯢谷的情形。”便与卫将军羊深怜其所乏,率刁双、司马彦邕、李谐、毕祖彦、毕义显等人各出钱一千文为他买马。
天平初年(534),帝都迁邺,常景只有匹马从驾。当时诏书宣布仅三天,四十万户人民狼狈上路,收百官马匹,尚书丞郎以下不是陪从圣驾的都乘驴而行。齐献武王以常景清贫,特别拨给牛车四乘,妻小才得行至邺城。后来除任仪同三司,仍为本将军。武定六年(548),以老病去官。帝诏说:“几杖为礼,安车养老,敬齿尊贤,是从古以来的风尚。常景才艺业能精通,文史渊洽,历事三京,前后五十年,朝章言归,俸禄无余,家徒四壁,应予怜恤,以彰旌元老。可特给右光禄待遇,以终养其身。”武定八年(550)去世。
常景所著文数百篇,流行于世,删正晋司空张华《博物志》,又撰《儒林》、《列女传》各数十篇。
长子昶,少学识,但有文才。早卒。
昶弟彪之,永安年间,任司空行参军。

常景传相关文章

  • 慕贤第七》原文翻译 - - 《颜氏家训》上卷 - -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也。”言圣贤之难得, 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
  • 指瑕》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下部 - - 管仲有言∶“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然则声不假翼,其飞甚易;情不待根,其固匪难。以之垂文,可不慎欤!古来文才,异世争驱。或逸才以爽迅,或精思以纤密,而虑动难圆...
  • 李八缸》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镪,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
  • 告子章句下·第八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告子章句 - -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
  • 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ldq...
  • 金丹》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内篇 - - 抱朴子曰: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往者上国丧乱,莫不奔播四出。余周...
  • 田子方》原文翻译 - - 《庄子》外篇 - -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谿工。文侯曰:“谿工,子之师邪?” 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文侯曰: “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l...
  • 周世中国地》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成周之世,中国之地最狭,以今地里考之,吴、越、楚、蜀、闽皆为蛮;淮地为群舒;秦为戎。河北真定、中山之境,乃鲜虞、肥、鼓国。河东之境,有赤狄、甲氏、留吁、铎辰、潞国。洛阳为王城...
  • 赵葵、方味道、严羽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赵葵 南乡子 束发颂西藩。百万雄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昨日公卿今日间。 拂晓出长安。莫待西风割面寒。羞见钱塘江上柳,何颜。瘦仆牵驴过远山。 方味道 壮椿岁(寿赵丞...
  • 都下妓、刘彤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都下妓 朝中措(改欧阳修词) 屏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庭前桃李,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宰相,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不须年少,尊前看取仙翁。 刘彤 临江仙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
  • 唐纪八十一唐昭宗天元年(甲子,公元904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五月,丙寅,加河陽节度使张汉瑜同平章事。   [1]五月丙寅(初二),朝廷加授河陽节度使张汉瑜为同平章事。   [2]帝宴朱全忠及百官于崇勋殿,既罢,复召全忠宴于内殿;全忠疑,不...
  •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376)》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二十六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   [1]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 ...
  • 列传第二百四·贵州土司》原文翻译 - - 《明史》350章 - - 贵州,古罗施鬼国。汉西南夷牂牁、武陵诸傍郡地。元置八番、顺元诸军民宣慰使司,以羁縻之。明太祖既克陈友谅,兵威远振,思南宣慰、思州宣抚率先归附,即令以故官世守之,时至正二十五...
  •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二十三》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萧惠慈氏奴萧迂鲁铎卢斡萧图玉耶律铎轸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   初以中宫亲,为国舅详稳。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
  • 张俊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人。爱好射箭,富有才气。出身于群盗之中,十六岁时,是三阳地区弓箭手。政和七年(1117),随从征讨南方少数民族,转任都指挥使。宣和初年,随从进攻西夏仁多泉,开始...
  • 康延孝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康延孝,塞北部落的人。起初隶属于太原,因犯罪,逃亡到汴梁。开平、乾化年中,自队长积功劳升到部校,梁末帝时,多次立军功。庄宗同光元年(923)八月,段凝率五万士兵在王村扎营,这时康延...
  • 萧劢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萧劢字文约,自幼不爱玩耍,喜怒不形于色。作太子洗马时,因母去世而辞官,由于悲痛伤身几乎难以操办丧事。每当想到母亲,必定要徒步到墓上去。有时遇到风雨,摔倒在半路上,便坐在地上痛...
  •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第十一》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袁涣传、张范传、凉茂传、国渊传、田畴传、王修传、邴原传、管宁传) 袁涣传,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县人。袁涣的父亲袁滂,做过汉朝的司徒。当时各家公子多违越法律制度,而袁涣清雅...
  • 司马穰苴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苗裔。 齐景公时,晋国攻伐齐国的东阿、甄城,而燕国侵略齐国黄河以南的领土。 齐军屡战屡败,齐景公忧虑不安。 晏婴于是举荐田穰苴说“:穰苴虽是田氏的庶出...
  • 司空图古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三十四 卷634_1 《狂题十八首》司空图 莫恨艰危日日多,时情其奈幸门何。 貔貅睡稳蛟龙渴,犹把烧残朽铁磨。 别鹤凄凉指法存,戴逵能耻近王门。 世间第一风流事,借得王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