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徐霞客游记 > 下卷 > 滇游日记四十三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下卷滇游日记四十三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滇游日记四十三

书籍:徐霞客游记章节:下卷更新时间:2018-08-06
十二日饭于龙泉。命顾仆入城觅夫,而于殿后静室访讲师。既见,始知其即一苇也。为余瀹茗炙饼,出鸡葼zōng植物名松子相饷。坐间,以黄慎轩翰卷相示,盖其行脚中所物色而得者。下午,不得夫,乃迁寓入新城徐楼,与蒙化妙乐师同候驼骑。

十三日与妙乐同寓,候骑不至。薄暮乃来,遂与妙乐各定一骑,带行囊,期明日行。驼骑者,俱从白盐井驼盐而至。可竟达鸡足,甚便。时余欲从蒙化往天姥岩,恐不能待,止雇至蒙化城止。

十四日晨起而饭,驼骑以候取盐价,午始发。出北门,东北下涉溪。约二里,过接官亭,有税课司在焉。其岐而西者,即永昌道也。时驼骑犹未至,余先至,坐览一郡形势,而并询其开郡始末。

顺宁者,旧名庆甸,本蒲蛮之地。其直北为永平,西北为永昌,东北为蒙化,西南为镇康,东南为大侯。此其四履之外接者。土官猛姓,即孟获之后。万历四十年,土官猛廷瑞专恣,潜蓄异谋,开府高级武官陈用宾讨而诛之。大侯州土官俸贞与之济逆,遂并雉狝zhì

xiǎn伏法治罪之,改为云州,各设流官,而以云州为顺宁属。今迤西流官所莅之境,以腾越为极西,云州为极南焉。

龙泉寺基,即猛廷瑞所居之园也,从西山垂陇东下。寺前有塘一方,颇深而澈,建水月阁于其中。其后面塘为前殿。

前殿之右庭中皆为透水之穴,虽小而所出不一。

又西三丈,有井一圆,颇小而浅,水从中溢,东注塘中淙淙有声,则龙泉之源矣。前殿后为大殿,余之所憩者,其东庑也,皆开郡后所建。

旧城即龙泉寺一带,有居庐而无雉堞。新城在其北,中隔一东下之涧。其脉亦从西山垂陇东下,谓之凤山。府署倚之而东向。余入其堂,欲观所图府境四止,无有也。

顺宁郡城所托之峡,逼不开洋,乃两山中一坞耳。本坞不若右甸之圆拓,旁坞亦不若孟祐村之交错。其坞西北自甸头村。东南至函宗百里,东西阔处不及四里。

顺宁郡之境,北宽而南狭。由郡城而南,则湾甸、大候两州。

东西夹之,尖若犁头。由郡城而北,西去绕湾甸之北,而为锡铅,为右甸,为枯柯,而界逾永昌之水;东去入蒙化之腋,而为三台,为阿禄,为牛街,而界逾漾备之流;其直北,则逾澜沧上打麦陇,抵旧炉塘北岭,始与永平分界。俱在二百里外,若扇之展者焉。自以云州隶之,而后西南、东南各抵东、西二江,不为蹙cù紧逼矣。

澜沧江从顺宁西北境穿其腹而东,至苦思路之东,又穿其腹而南,至三台山之南,乃南出为其东界,既与公郎分蒙化,又南过云州东,又与顺江分景东。郡之经流也。

郡境所食所燃皆核桃油。其核桃壳厚而肉嵌,一钱可数枚,捶碎蒸之,箍搞为油,胜芝麻、菜子者多矣。

驼骑至,即东下坡,渡北来溪身。以铁索架桥亭于其上,其制仿澜沧桥者,以孔道所因也。度桥东,即北上坡,循东山之麓,北向而登。是时驼骑一群,以迟发疾趋,余贾勇随之。上不甚峻,而屡过夹坑之脊,三里,从脊上西望望城关,只隔一峡也。

又北上,两过旁坠之脊,三里,忽随西坡下。

转一拗,复一里,越一西突之冈。由其北下,环山为坞,有坪西向而拓,丰禾被塍,即西突之冈所抱而成者。一里,陟坪而北,又下,连越二小溪,皆从东南腋中来下西峡者。其处支流纵横,蹊径旁午,而人居隐不可见。

从此复北上五里,有两三家倚冈头,是为二十里哨。登冈东北,平行其脊。一里,复转东向,循冈北崖下。又里余,则有溪自东峡来。余初以为既登冈,历诸脊,当即直上逾东大山,而不意又有此溪中间之也。既下,乃溯流东入峡。半里,其水分两峡出,一西南自冈脊后,一北自大岭过脊处。

乃依南麓涉其冈后之流,溯北涧之左,复北向上,盖即两水中垂之坡也。于是从丛木深翳中上,二里,逾一冈,复循南崖之上行。一里余,又穿坳而西,临西崖之上。两崖俱下盘深箐,中翳丛木,而西箐即顺宁北坞大溪源所出矣。

又穿夹槽而上半里,循西箐北崖上。

西北平行一里,转入北坳。平透坳北一里,其脊南之菁,犹西坠也。半里,复入夹壁之槽。平行槽中半里,亦有上跨之树。又北一里,稍高,有石脊横槽底,即度脉也。此脊自罗岷山东天井铺南度,迤逦随江西岸,至此为顺宁东山、云州北山,而南尽于顺江小水之口;若罗岷大脊,则自南窝东北折而南,自草房哨而去矣。已出夹槽,东北坠坑而下。一里,即有水自东南腋飞坠下西北坑者,路下循之,与白沙哨之东下者,同一胚胎。又东北陟脊,度脊再上,共三里,有四五家踞冈头,是为三沟水哨。盖冈之左右,下坠之水分为三沟,而皆北注澜沧矣。又东北下七里,盘一冈嘴。又下三里,有一二家当路右,是为塘报营。

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

又下二里,而宿于高简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昆明产名茶,亦为云南三名茶之一饮予。

十五日平明,东北下破。坡两旁皆夹深崖,而坡中悬之,所谓高简诸村庐,又中踞其上。二里,转坡北,下峡中。一里,复转东北,循坡而下。四里,始望见澜沧江流下嵌峡底,自西而东;其隔峡三台山犹为夙sù早雾所笼,咫尺难辨。

于是曲折北下者三里,有一二家濒江而居,是为渡口。

澜沧至此,又自西东注,其形之阔,止半于潞江,而水势正浊而急。甫闻击汰tì水波声,舟适南来,遂受之北渡,时驼骑在后,不能待也。

登北岸,即曲折上二里余,跻坡头。转而东行坡脊,南瞰江流在足底,北眺三台山屏回岭北,以为由此即层累而升也。又闻击汰声,则渡舟始横江南去,而南岸之驼骑,犹望之不见。乃平行一里,折而北向逾脊。半里,乃循东崖瞰西坞北向行。二里,始望见三台村馆,在北山之半,悬空屏峙,以为贾勇可至。

又一里,路盘东曲,反渐而就降,又二里,遂下至壑底。壑中涧分二道来,一自西北,一自东北,合于三台之麓,而三台则中悬之,其水由西坞而南入澜沧。乃就小桥渡东北来涧,约一里,即从夹中上跻中悬之坡。曲折上者甚峻,六里,始有数十家倚坡坪而居,是为三台山,有公馆焉。又东北瞰东坞循西崖而上,十二里,蹑南亘之脊,其脊之东西坞,犹南下者。又蹑蹬三里,有坊,其冈头为七碗亭者。冈之东,下临深壑,庐三间缀其上,乃昔之茶庵,而今虚无人矣。又上里余,盘突峰之东。其峰中突,而脊则从北下而度,始曲而东起,故突峰虽为绝顶,其东下之坞,犹南出云。乃踞峰头而饭。其时四山云雾已开,惟峰头犹霏霏酿氤氲气。

由峰北随北行之脊,下坠一里余,乃度脊东突,是为过脉。是山北从老君山南行,经万松岭、天井铺度脊南来,其东之横岭,西之博南二脊,皆绕断于中,惟此支则过此而南尽于泮山。从其北临西壑行,再下再上三里余,有哨房当路,亦虚无栖者。又东北随岭脊下六里,循东坞,盘西岭,又下二里,乃北度峡中小石桥。其水从西峡来,出桥而合于南峡,北从阿禄司东注于新牛街,入漾濞者也。石桥之南,其路东西两岐:东岐即余所从来道,西岐乃四川僧新开,欲上达于过脊者。度桥,即循北坡临南壑东北上。三里,蹑冈头,有百家倚冈而居,是为阿禄司。

其地则西溪北转,南山东环,有冈中突而垂其北,司踞其突处。其西面遥山崇列,自北南纡,即万松、天井南下之脊,挟澜沧江而南者;其北面乱山杂沓,中有一峰特出,询之土人,即猛补者后山,其侧有寺,而大路之所从者。

余识之,再瀹汤而饭,以待驼骑。

下午乃至,以前无水草,遂止而宿。是夜为中秋,余先从顺宁买胡饼即烧饼一圆,怀之为看月具,而月为云掩,竟卧。

十六日昧爽,饭而北行。随坡平下十里,而下更峻。

五里,至坡底,东西二坞水来合而北去,乃度东坞小桥,沿东麓北行坞中。随水三里,又一溪自东峡来,渡其亭桥。又北一里,渡一大溪亭桥,是为猛家桥。

水由桥东破峡北出,路从桥北逾冈而上。其冈东绾溪口,有数家踞其上。从其北下,复随溪行西岸,曲折盘坞十二里,有百家之聚踞冈头,东临溪口,是为新牛街。

俱汉人居,而地不开洋,有公馆在焉,今以旧街巡司移此,由其北西北下二里,有小江自西而东,即漾濞之下流也,自合江铺入蒙化境,曲折南下,又合胜备江、九渡、双桥之水,至此而东抵猛补者地名,乃南折而环泮山,入澜沧焉。江水不及澜沧三之一,而浑浊同之,以雨后故也。

方舟渡之,登北岸,即随江东南行。

半里,随江东北转,遂循突坡而上。二里,登南突之坡,下瞰隔江司,与阿禄司溪出江之口对,江流受之,遂东入峡,路从北山之半,亦盘崖而从之。半里,有一家独踞冈头,南临江坡而居,颇整。又东三里,有削崖高临路北,峭壁间有洞南向,其色斑赭,即阿禄所望北面特出之峰,此其西南隅之下层也。又东四里,有两三家倚冈而居,是为马王箐,江流其前峡中,后倚特出崇峰。东望遥壑中开,东北坳中有管盘峡而下,西与江流合而南去,其东南两峰对峙,夹束如门,而江流由此南出焉。

乃瀹汤而饭于村家。

由村东北上三里余,兴特出祟峰之南,其下江流峡中,至此亦直南去。又东北二里,盘其东南之垂支,有两三家踞冈上,是为猛补者,亦哨寨之名也,于是逼特出崇峰东南麓矣。其东下盘壑中回,即东北桫松哨南箐之所下者;其正南江流直去,恰当两门之中。

又从门隙遥见外层之山,浮青远映,此乃谰沧江畔公郎之境矣。又东北盘崖麓而上,二里而下。半里,忽涧北一崖中悬,南向特立,如独秀之状,有僧隐庵结飞阁三重倚之。大路过其下,时驼马已前去,余谓此奇境不可失,乃循回磴披石关而陟之,阁乃新构者,下层之后,有片峰中耸,与后崖夹立,中分一线,而中层即覆之,峰尖透出中层之上,上层又叠中层而起。其后皆就崖为壁,而缀之以铁锁,横系崖孔,其前飞甍叠牖屋脊飞翘,窗户重叠洞开,延吐烟云,实为胜地,恨不留被崑pú包袱于此,倚崖而卧明月也。隐庵为瀹茗留榻,余恐驼骑前去不及追,匆匆辞之出。此岩在特出崇峰东南峡中,登其阁,正南对双突之门。门外又见一远峰中悬,圆亘直上如天柱,其地当与澜沧相近,而不知为何所。隐庵称为钵盂山,亦漫以此岩相对名之耳;又谓在江外,亦不辨其在碧溪江名外,抑在澜沧外也。

由其东又上坡,二里,登东冈。又东北迢遥而上,八里而至桫suō松哨。是哨乃东来之脊,西度而起为特出崇峰,南尽于碧溪江东北岸,是为顺宁东北尽处,与蒙化分界者也,以岭有桫松树最大,故名。时驼骑方饭于此,遂及之。又随脊东上四里,转而北,登岭头,是为旧牛街。是日街子犹未散,已行八十里矣。此东来度脊之最高处,北望直抵漾濞,其东之点苍,直雄插天半;南望则瓦房突门之峰,又从东分支西绕,环壑于前;西望则特出崇峰,近耸西南,江外横岭诸峰,遥环西北,亦一爽心快目之境矣。

于是北向随岭下,二里,盘崖转东,循脊北东行,八里,至旧巡司。又东北下二里,盘南壑之上,有路分岐:逾脊北下,想北通漾濞者;正路又东随脊。

二里余,逾东岭北下,于是其峡北向坠,即随峡东坡东北行。五里,至瓦葫芦,有数十家倚坡嘴,悬居环壑中。坡东有小水,一自西腋,一自南腋,交于前壑而北去。

则此瓦葫芦者,亦山丛水溢之源也。

是夜宿邸楼,月甚明,恨无贳shì赊,借酒之侣,怅怅而卧。

十七日昧爽,饭而行,即东下坡。一里,渡西来小水,循北山而东。半里,南来小水与之合,同破峡北去,路亦随之,挟山北转,一里,有亭桥跨其溪,曰广济。渡而东,循东麓北行二里余,有峡自西山来合。又北五里,北壑稍开,水走西北峡去;又有一水自东峡来合,其势相埒,即溯之入。

东行里余,有小桥架其上,北度之。复循北坡东上半里,溯溪北转二里余,转而东一里余,有数十家倚北山而居,是为鼠街子。峡至是东西长亘,溪流峡底,路溯北崖。北崖屡有小水挂峡而下,路东盘之,屡上屡下。十里,逾坡东降,东峡稍开,盘北崖之纡,盖北崖至是稍逊,而南障之屏削尤甚也。东三里,其溪一自北来,一自南坠,而东面则横山障之,路乃折而溯北来之溪。二里稍下,一里余,涉溪东岸,复溯溪北行。半里,溪仍两派,一西北来,一东来,乃折而从东来者上。半里,有数家倚坡间,是为猪矢河哨。

“猪矢”乃土音。

此处为诸河之始,恐是“诸始河”也。其处山回峡凑,中迸垂坡:一岐直北逾岭者,为漾备道;一岐逾坡东北去者,为炉塘道;惟东向随峡上者,为蒙化大道。乃东上三里,稍随一北曲之湾。

湾中有小水南坠其侧,岐径缘之而北,此非漾备,即下关捷径,惜驼骑不能从也。又东随大道上,或峻或平,皆瞰南壑行,五里,乃逾岭脊。脊稍中坳,乃东北自定西岭分支,西度为甸头山,又分两支:一支北转,挟洱水北出苍山后,一支南下,亘为蒙化西夹之山,而此其脊出。脊东即见大坞自北而南,其东界山与此脊排闼相对;而北之甸头山,则中联而伏,其外浮青高拥者,点苍山也;南之甸尾,阳江中贯,曲折下坠,而与定边接界焉。蒙化郡城已东伏平川之中,而不即东下也。

从岭脊平行而南半里,其脊之盘礴西去者,桫松、猛补者之支所由分;旁午东出者,郡城大路随之下。始由峡中坠者二里,即随北坡下者三里,又从坡脊降者五里,于是路南之峡。坠而愈开,路北之峰,断而复起。其峰自西脊下垂至是,屡伏屡耸,若贯珠而下,共四五峰,下至东麓,而阳江之水,自城西西曲而朝之,亦一奇也。

路从其南连盘二峰,则南坞大开,有数家倚南山下,而峡中皆环塍为田。又东一里,乃转北。穿一东突峰后而透其坳。此峰即连珠下第五峰尽于东麓者,其上诸峰,皆随下而循其南,至此峰独中穿而逾其北。此处拟有神皋gào水边高地蕴结,而土人不识,间有旁缀而庐者,皆不得其正也。挟突峰之北而下,半里至麓。又东半里,则阳江自东来,抵山而南转去。路溯江北岸东行,半里,有三巩石桥南架江上。逾桥南,复东一里,入蒙化西门。一里余,竟城而抵东门,内转半里,过等觉寺,税驾于寺北之冷泉庵,即妙乐师栖静处。

中有井甚甘冽,为蒙城第一泉,故以名庵。

蒙化城甚整,乃古城也,而高与洱海相似。城中居庐亦甚盛,而北门外则阛阓皆聚焉。闻城中有甲科三四家,是反胜大理也。北门外有卖饼者三四家,想皆中土人。其制酷似吾乡“眉公饼”,但不兼各味耳,即省中亦不及。

蒙化土知府左姓,世代循良,不似景东桀骜jié‘ào倔强,其居在西山北坞三十里。蒙化有流官同知一人,居城中,反有专城之重,不似他土府之外受酋制,亦不似他之流官有郡伯上压也。蒙化卫亦居城中,为卫官者,亦胜他卫,盖不似景东之权在土酋,亦不似永昌之人各为政也。

蒙化疆宇较蹙,其中止一川,水俱西南下澜沧者,以定西岭南脊之界其东也。

定西岭从大脊分支,又为一东西之界,其西则蒙化、顺宁、永昌,其东则元江、临安、澂chéng同“澄”江、新化及楚雄。脊南之州县水,皆从是岭而分,南龙大脊虽长,此亦南条第一支也。至脊西之大理、剑川、兰州,脊东之寻甸、曲靖,虽在其北为大脊所分,而定西实承大脊而当其下流,谓非其区域所判不可也。

蒙化有四寺,曰天姥mǔ、竹扫、降龙、伏虎,而天姥之名最著,在西北山坞间三十五里。余不及遍穷,欲首及之。

滇游日记四十三相关文章

  • 武锋》原文翻译 - - 《六韬》犬韬 - -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陈选锋,见可则击之。如何则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武王曰:“...
  • 申苍岭先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由苍岭先生名丹,谦居先生弟也。谦居先生性和易,先生性爽豪,而立身端,介则如一。里有妇为姑虐而缢者,先生以两家皆士族,劝妇父兄勿涉讼。是夜闻有哭声远远至,渐入门,渐至窗外,且哭且诉...
  • 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公孙丑章句 - -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
  • 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却说那菩萨念了几遍,却才住口,那妖精就不疼了。又正性起身看处,颈项里与手足上都是金箍,勒得疼痛,便就除那箍儿时,莫想褪得动分毫,这宝贝已此是见肉生根,越抹越痛。行者笑道:“...
  • 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孔明谓张飞曰:“前者子龙取桂阳郡时,责下军令状而去。今日翼德要取武陵,必须也责下军令状,方可领兵去。”张飞遂立军令状,欣然领三千军,星夜投武陵界上来。金旋听得...
  • 哀公·哀公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晋魏曼多帅师侵卫。夏,公会吴于鄫。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宋人围曹。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传】七年春,宋师侵郑,郑叛晋故...
  • 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战。年十八,腊醅、麻产起兵据暮棱水,乌春、窝谋罕以姑里甸兵助之。世祖擒腊醅,暮棱水人尚反侧,不自安,使阿离合懑往抚差之,与斜钵合兵攻窝谋罕。乌春...
  • 郑清之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郑清之,字德源,庆元鄞县人。原叫郑燮,字文叔。少年时跟从楼日方学习,能写文章,楼钥十分赞赏他。嘉泰二年(1202),他进入太学。嘉定十年,考中进士,调为峡州教授。统帅赵方处事认真、严...
  • 高行周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出生于妫州怀戎军的雕窠里。曾祖父高顺厉,一生在怀戎军任职。父亲高思继,有兄弟三人,都英勇豪健有武略,名声传遍朔方。后唐武皇平定幽州时,上表推荐刘仁恭做...
  • 贞简曹太后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是庄宗的母亲。太原人,以良家妇女身份做武皇妃子。身姿美丽气质娴淑,性格谦让明辨是非,深为秦国夫人看重。常从容对武皇说“:我看曹姬不是一般妇人,请王...
  • 列传第十 王窦》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 ,号支颓耨,后徙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颓耨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历怀、汴二州长史。生世充,豺声卷发,忌刻深阻。涉书传,喜兵法,通龟策、推步。以廕...
  • 列传第六十八》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父景昇,任员外官,不理产业,常居岐州。载母携载适景昇,冒姓元氏。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家贫,徒步随乡赋,累上不升第。天宝初,玄宗崇...
  • 袁彖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袁彖字伟才,是袁靑的弟弟袁觊的儿子。袁觊好学,有很好的才能,很早就有清雅的声誉,在宋做官为武陵内史。袁彖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善于写文章和谈玄,被举为秀才,历经诸王府参军,没有就...
  • 郭荣传》原文翻译 - - 《隋书》50章 - - 郭荣字长荣,自称是太原人。 父亲郭徽,在西魏大统末年任同州司马。 当时隋高祖的父亲武元皇帝任刺史,因此与高祖有旧。 郭徽后来官至洵州刺史、安城县公。 到隋高祖受北...
  • 沈攸之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沈攸之字仲达,吴兴郡武康县人,是司空沈庆之的叔伯哥哥的儿子。他父亲沈叔仁,做过衡陽王刘义季的征西长史,兼任行参军,当警卫队长,之后又跟着刘义季镇守彭城,一直在征北府做事。 ...
  • 卢尚书、韩常侍、苏广文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八十三 卷783_1 《答王无功入长安咏秋蓬见示》辛学士 托根虽异所,飘叶早相依。 因风若有便,更共入云飞。 卷783_2 《哭李远》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 才...
  • 权德舆诗词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二十三 卷323_1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权德舆 威凤翔紫气,孤云出寥天。 奇采与幽姿,缥缈皆自然。 尝闻陶唐氏,亦有巢由全。 以此耸风俗,岂必效羁牵。 大君...
  • 钱起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三十六 卷236_1 《紫参歌》钱起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 往往幽人寻水见, 时时仙蝶隔云来。 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 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
  • 海藻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海藻 释名 单、落首、海萝。 气味 苦、咸、寒、无毒。 主治 1、项下瘰疬。用海藻一斤,装薄布袋中,泡酒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药渣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此...
  • 蜗螺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介部 - - 蜗螺 释名 螺蛳。烂壳名鬼眼睛。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1、黄疸、酒疸。用不螺蛳养去泥土。每天煮食饮汁,有效。 2、黄疸吐血(病后,身、面皆黄,吐血很我,诸药不效)。用螺蛳...